莲花湖赏析
《荷花淀》是孙犁的杰作。小说在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背景下,选择了小小的白洋淀一角,展现了农村妇女温柔、深情、忠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争的硝烟中,夫妻之爱,家国之爱,纯洁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如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第一,人物形象
小说中最突出的人物是嫂子水。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又有抗日根据地女性进步的特点。
勤奋善良:她织席子又快又好,说明她有能力又勤奋;丈夫是游击队队长,是一方之主,她要承担大部分家务。她要在世上服侍公公,下辈子抚养孩子。她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温柔体贴:丈夫下班回家晚了,她先“站起来上菜”,贤惠体贴;当她的丈夫说她将参军时,她“摇着手指,以为梅玮砍了她的手”,这表明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丈夫入伍没几天,她心里就想他了,和所有的伙伴偷偷去看丈夫,对丈夫是一种极大的好感。
深明大义:她没有在丈夫参军的时候拉住他,虽然她不想让他离开。丈夫去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坐在院子里等他”听丈夫的“指示”。丈夫说:“不要让敌人汉奸活捉。抓到了,就得跟他们硬拼。”她含泪同意了,可见她的忠诚。
二、夫妻之爱和家国之爱
小说虽然描写了抗日战争的事情,但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而是着重描写了老百姓的夫妻感情和对家国的热爱。这些善良无辜的人在战争环境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暴力,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道的,抵抗侵略者的人民以纯洁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打败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在小说中,水笙等参军的人通过照顾家人和委托水笙做家人的工作,表现出对亲人的真挚感情。虽然水笙骚和其他女人委婉地表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丈夫,但她们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将丈夫送上战场,与侵略者作战。至于未来女性在情感上不愿意去探望招募者,还要为丈夫分担任务,参与战斗,那是从夫妻之爱到家国之爱。
有国才有家。相反,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
第三,在战争中成长
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促进了人们思想性格的成长和成熟。以水生嫂为例。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主妇,尽力养家糊口,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支持丈夫的选择,虽然有些尴尬。此时她的心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想着做一个贤妻良母,更多的是对丈夫的习惯性顺从。自从看望丈夫后,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她对战争的亲身经历,让她对丈夫的抗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于是她也加入了抗战的行列,直接参与了保卫国家的神圣事业。她的思想和性格也有了很大的飞跃。
第四,语言特点
这部小说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内涵丰富。
例如,当水笙告诉水笙她参军了:
水笙低声说:“我明天就去大部队。”-水笙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报名参军了。他怕老婆责怪他,所以有点不放心,就“小声”说话。
那个女人的手指颤抖着,以为梅玮割破了她的手。她把一个手指放进嘴里,然后吮吸。——没有直接说水生嫂听到丈夫参军的心理反应,但从她“喊梅玮砍手”的细微动作,可以看出她内心的波动。
同样,如果一个女人讨论去看望她的丈夫:
“我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我不拖尾巴,但我忘了一件衣服。”——表明你不想拖老公的后腿,但你有“充分的理由”去探望老公。
“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对他说。”——没有理由,就是“重要”,当然要当面问。
“我本来不想去的,可我婆婆非要我再去看望他——有什么意思!”——知道前两个字不能“名正言顺”,只好另想办法搬出“婆婆”作为理由,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有什么值得看的!”坦白自己,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类的话。
正是通过这种生活化的人物语言,作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人物。
第二,这部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1.(1)水笙说,”...我是第一个报名的。”女人低下头说:“你总是很积极。”——《低着头》表现了水生嫂的性格。她是一个传统而贤惠的农村妇女。她非常顺从她的丈夫。她说:“你总是很积极。”有一丝责备,但对丈夫先报名没有异议。
(2)女人没说话。过了一会儿,她说:“你走吧,我不拦你。在家做什么?”——首先表明我不是反对老公参军,而是“我在家该怎么办?”显示她对丈夫的爱。
(3)女人鼻子有些酸,但她没有哭。她只是说:“我希望你理解家里的困难。”——水生嫂虽然舍不得离开丈夫,但她是支持丈夫的行为的。水笙表现出她知道自己的“难处”(其实是丈夫的依恋),她“鼻子有点酸”,宽慰丈夫体谅自己的心意。
公鸡一叫,水笙就回来了。那个女人仍然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如果你有什么要说的,请告诉我。”——《平淡》说明水生嫂对丈夫离开她去参军感到难以忍受。
“没什么好说的了。我要走了。你必须不断提高,识字和生产。”
“嗯。”
“任何事情都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嗯嗯”和“嗯嗯”表现了水生嫂的温柔和柔顺。
“不要叫敌人活捉叛徒。抓到了,就得跟他们硬拼。”这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女人含泪答应了他。——听完丈夫的主要“规劝”,水笙嫂流下了眼泪。《眼泪》并没有显示水笙嫂子的懦弱,而只是显示了她坚强的性格。“含泪承诺”是她对丈夫的忠实承诺。
孙犁同志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有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家。《荷花淀》是他的短篇代表作,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愉快的故事。七个农村青年参军了,因为走的匆忙,除了在水里,都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他们的妻子非常想念他们,想见他们。但是我没有找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船撞上了侵华日军的一艘运输船,敌人紧追不舍。幸好她们老公的队伍埋伏在这里,给了敌人迎头一击。这些女人也在不经意间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为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做出了贡献。
这篇短篇小说充分体现了孙犁创作的鲜明特色,这里我想谈三点。
首先,作者善于用简洁的笔墨写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女性,尤其深刻细致。
请看作品的第一部分,即关于水笙在区里报了名,在家里和妻子见面的描述:
女人抬起头笑着问:“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站起来去盛饭。
水笙坐在台阶上说:“饭后不要拿。”
女人又坐在垫子上。她看着丈夫的脸,她看到他的脸有点红,他在喘气。她问:“他们有多少人?”
当时,斗争形势非常紧张。她老公回来这么晚,脸色异常。这位妇女立即注意到并担心发生了什么事。她见只有她老公回来了,其他六个都没回来,第一句就问:“他们几个?”
水笙没有直接说参军的事,只是简单地回答:“我还在区里。”留有缓冲的余地,再问父子小华。他知道父亲睡着了,就放心了,准备先做妻子的工作,再做父亲的工作。
女人很警觉,她不满意丈夫的回答。她紧跟着问:“他们怎么还没回来?”
水笙笑了。女子见他笑得反常。
“怎么了,你?”
这些地方都写女性细腻的情感活动。水笙一出现,她就注意到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她问了丈夫,回答却不着边际,还有点犹豫,这让女方更加怀疑,于是继续追问,不得不刨根问底。
当水笙回答“我明天去大部队。”该作品描述道“这个女人的手指在颤抖,她认为这是因为梅玮割破了她的手。她把一根手指放进嘴里,然后吮吸它。”
这里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含蓄的描写。写的是女人很关心老公,专心听老公讲话,所以不注意手里的眉毛;并写出丈夫参军的消息,引起女性心中的震撼。然而,一个女人明智地知道。她克制着对丈夫的依恋,不让太多流露,所以一直保持沉默。作品写道,她“把一根手指放进嘴里,然后吮吸”。如此细腻的情感活动,通过一个简单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刚听到老公参军的消息时的直接反应。
丈夫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况时,县委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是第一个举手报名的”,作品描述:“女的低头说‘你总是积极向上’。”"
简单的一句话,蕴含着丰富而细致的情感活动,值得我们细细体会,深入体会。“你总是……”这语气,原本是表示不满的。用不满意的语气说话,是表示女人对丈夫的依恋。“总是……”什么?总是积极向上。“很积极”是对老公的褒奖。所以这句话是表达女人满意的活动,用不满意的语气写出女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虽然这个普通的职业女性对丈夫的参军还恋恋不舍,但她是懂事的。她没有阻止丈夫,因为她怀念夫妻生活。相反,她称赞丈夫的主动,并对他的行为感到满意。事实上,当丈夫详细解释斗争的情况和参军的过程时,女方正式回答的第一句话就是支持丈夫的行动。这种支持不是什么大故事,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日常生活的简单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是一句很简洁的话,但它包含的感情却很细腻丰富。
水笙,他们参军离开了。该作品继续描述道:“毕竟,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外界隔绝的。两天后,四名年轻女子聚集在水上家园,讨论看望她们的丈夫。”“断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但用在这里非常恰当。它充满了地方色彩和莲花湖风味,它准确地显示了这些妇女对丈夫的怀念。在一起的时候,她们谈到了她们的丈夫,想去看看他们。但是,他们生活在革命根据地的环境中,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他们都积极向上,有事业心,自尊心很强。再说男人刚走两天,也不好意思说清楚。所以,我努力给自己找借口。有的说:“听说他们还在。我不拖尾巴,但我忘了一件衣服。”有的说,“我本来不想去的,可我婆婆非要我再去拜访他——有什么意思!”“虽然都是借口,但大家都知道是心照不宣的。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它们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写得很生动,充分表现了这些女青年此时复杂细致的感情。她们的矜持和羞涩,终于敌不过对丈夫的留恋,于是“偷偷坐在小船上,划向对面的马庄”。
用散文诗的语言写小说是孙犁创作的又一特色。这使他的小说充满了抒情的味道。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他写的关于劳动和战斗的例子来分析。
在小说的开头,水上女人被描述为编织垫子。作者把这个劳动场景完全诗化了。请看小说的第一段: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院子里很凉爽,很干净,白天的碎芦眉很湿润,正好可以做座椅。女人坐在院子中间,手指拧着丝滑纤细的芦眉。芦眉细细的,在她怀里跳来跳去。
在前三句话中,作者指出了劳动的时间、空间和对象。像诗歌的语言一样,简洁、优美、动听。既写了环境,又体现了环境主人的勤奋和整洁。这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但是很干净,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在白天完成的:芦眉现在湿润了,正好可以做座椅。接下来写女人的劳动。女性如何工作?作者没有直接说,只是写了劳动的图片。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一个女人织凉席的场景完全形象化了:丝般纤细的芦眉在手指上纠结,在怀里跳跃。扭和跳,这两个动词用得多好啊,他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劳动的场景,还有力地描述了妇女们的好手艺和勤劳。
尤其是下面这一段:
这个女人编织了一个座位。很快,它就在她的身下织成了一大块。她似乎坐在一片白雪和一片白云上。她有时会看看湖水,那也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水面上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雾,风一吹,带着清新的荷叶和莲香。
你看,本来还在工作的,突然变成了“坐在一片白雪上”“坐在一片白云上”。这不是把劳动的场景完全诗意化美化了吗?《她有时望湖》对白洋淀雪白世界的描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一幅完全诗意的画面,闻到了“清新的荷叶和莲香”,还感受到了女性的内心活动。为什么她有时会往湖里看?因为她有心事:这么晚了,老公还没回来。她一边工作,一边等着丈夫回家。人物的心灵不是用一般小说的叙事方式来表现,而是用散文诗的笔法来描绘,诗意而迷人。
看描述战斗的场景。我们来看看战斗开始前日本船跟随的描述:
好在这些女青年是在白洋淀长大的,船摇得很快。这条船就像一条离开水皮的跳跃的梭鱼。他们从小就和这条船打交道,能像织布缝纫一样快速航行。
这个场景非常简洁生动,是一个非常写实的画面。描述他们摇摆船的快速速度:“这就像一条离开水皮的跳跃的梭鱼。”他们驾船“像织布和缝纫一样快”两个地方用了三个比喻,都写得很快。跳跃的梭鱼描述了船的速度。织梭,穿针缝,是形容人物动作快速熟练。这些比喻用得好,符合当时的情况,也符合女性的身份。这时,只听到“水在两边尖叫,尖叫,尖叫!”用这样的拟声词写出来的声音真的是生动传神,也体现了这些女青年的冷静、勇敢和干练。
他们把船摇进了莲花湖。对莲花湖的几个描述是这样的:“被无限层层包裹的大荷叶,迎着太阳向外展开,就像一堵铜墙铁壁。粉莲箭高高耸立,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可以读成散文诗。这里只有两句话,一句是关于荷叶的,一句是关于荷花的,不仅生动,而且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这里是荷叶,是铜墙铁壁,是监视敌人的岗哨,是埋葬敌人的战场。用这两句话作为这一部分的结尾,暗示了最后一部分将是一场消灭敌人的战斗。所以这两句话,从文章的结构来看,也很有意义,很有用。
看看下面描述战斗的场景。作者不以普通小说的方式写战斗,而是以散文诗的风格来描写。我们常见的小说写作,总是客观具体地描写敌我战争。这里不是这样,而是通过这些女性的个人感受和经历。
作者的笔随着他们的船滚进莲花湖,开始记录当时人物的视觉和听觉:他们看到的是莲花湖“几只野鸭猛扑上来,尖叫着飞过水面飞走了。”我听到的是“一排炮声在他们耳边响起!”交火之后,我几乎没给敌人写过一个字。对作品的正式描述是女性所想、所听、所见:
他们以为自己中了敌人的埋伏,必死无疑,于是翻身一起跳入水中。渐渐地,很明显枪声只是向外,然后他们带着船帮又露出了头。不远处,他们看到一个男人的脸在肥大的荷叶下面,下半身长在水里。莲花已经变成人了?……
这完全是人物的感情。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但作者写的是“莲花变成人了?”写这些女人四处寻找她们的丈夫。这不完全是关于一场战争的诗意吗?它有力地表达了这些女性紧张而快乐的情感。通过人物的感情和经历来描写,往往是诗歌的写法,有利于渲染和强化情感色彩。
当然也有一些对战争的客观描述,但是只有几行,显然不是描述的重点。重点是赢得战斗和抢救奖杯。这个重点虽然是客观描写,但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人物的戏谑情绪和欢乐气氛,可以作为散文诗来读。
孙犁的大部分小说描写的都是冀中尤其是白洋淀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他关注劳动妇女,这是他创作的最大特点,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这部小说里,原本写的是七个年轻人参军,以及他们参军后的第一次胜利。按照一般的写法,似乎以这些参军的年轻人为主。但作品关注的是他们的女性。作品中对主题的处理非常值得注意。不能只从个人艺术爱好、习惯等方面去理解,要看得更深。在旧社会,劳动妇女被关押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渴望解放。他们被解放的程度,往往是我们衡量社会解放的一个标准。因此,着重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思想以及她们如何一步步站起来参加社会斗争,反映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和革命战争给人民精神带来的巨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孙犁创作中的这种风格和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莲花湖》只有五千字,但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据地的劳动妇女是如何一步步站起来参加社会斗争的,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她们的脚步声。一开始我们看到这些女性还是有普通家庭主妇的特征。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她们都在守护着自己狭隘的家庭,希望丈夫不要离开。但基于党在根据地的教育和革命战争中对每个人的教育,她们有积极的要求,她们明白丈夫站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是光荣的,应该支持他们,不应该因为个人感情和生活原因而阻碍他们。她们支持丈夫参加抗日战争。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了战争,经历了风雨,看到了世界。他们知道战斗并不难。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只要不慌,谁也不会躺在那里开枪!”“如果它沉了,我就游去找东西。肯定比他们的水式好,不怕更深!”也就是说,经过一场战争,她们增长了见识,知道女人能做男人能做的事。一场战争之后,唤起了女性的自尊,唤起了她们可以像男人一样战斗的思想觉悟。当水笙批评他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一位妇女说得好:“我们刚参军时,被人瞧不起。两年后,我们被认为毫无价值。谁落后多了!”所以他们组成了一个团队。今年秋天,他们学会了射击。敌人来“围剿”,“他们带着孩子打仗,出入芦苇海。”小说就这样真实地反映了根据地妇女如何由于战争的教育,逐渐打破了小家庭圈子,摆脱了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思想,一步步站到了社会斗争和民族斗争的队伍中。她们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的劳动妇女而战,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荣誉。
你以为,连最下层、最受压迫、最没有觉悟的妇女都起来了,那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还会远吗?当然不会太远。所以这部着重从女性方面反映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的作品,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选自《现代文学阅读与鉴赏》第二部,北京出版社,1981版)
二、《荷花淀》——战争小说纯洁而美好的绝唱(郝玉敏)
对于孙犁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以往的解读大多侧重于分析其思想内容和理性主题,以尽可能发掘其政治意义和思想价值。因此,多年来对莲花湖的研究,基本上都固定在一个大致统一的结论上。说起来总觉得:“它正确处理了爱丈夫和通过水月嫂子爱祖国之间的思想感情矛盾,刻画了白洋淀广大妇女勇猛、坚定、乐观的战斗作风,反映了她们在革命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历史过程,歌颂了白洋淀人民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他认为《荷花淀》是“劳动妇女的赞歌”,甚至“反映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力量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显然,这种分析过于简单化地依赖于理性意义,但它显然极度地扩展了其理性意义,因而难免忽视对其艺术性的充分把握和进一步理解。
其实,莲花湖真正的艺术价值和追求在哪里?莲花湖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哪里?从多年的交流实践来看,读完《莲花湖》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当然不能是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不能是一些感人至深的爱情情节,更不能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因为这一切在小说里都不是很清楚,也不是作者用笔的功夫和刻意的表现。作者只是淡化了这些被传统小说视为基本结构模式和思考重点的东西。因此,小说在正常接受者心目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审美印象,大多是由充满生命力的荷叶组成的、象征着人们美好追求和美好祝愿的美丽坦荡的莲花湖。这是一幅纯净美好的画面,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正好融入画面,融入荷叶的灵魂,这才是《莲花湖》真正的艺术魅力。这也是高度艺术化和审美化的生活的结晶,没有巨大的努力是永远做不到的。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指出,鲁迅的短篇小说《示众》是一部纯粹的技术小说,其理性主题深藏在写作技巧的最深处;在我看来,《荷花淀》是一部纯美的小说,它的艺术重点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美的意义。同样,它的理性意义也深藏在美好的画面背后。
首先,按照通常的研究视野,我们不得不承认《荷花淀》是一部战争小说。但就小说的整个艺术思维和话语运作而言,它是一部已经完全非战争化的战争小说。也就是说,这部小说在整个话语表达过程中,通过语言的暴力,彻底消解了战争主题本身的原始战争特征,从而找到并表达了被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和通常习惯于把战争当作残酷现实来思考的传统模式所忽视和掩盖的生命的原始之美。说这部小说是战争小说,不仅因为它以战争年代和战争为整体背景,还因为它构成的中心事件是一场激烈的枪战。而且,作品可以说是完全从正面描述了战斗场景。但由于作者有意的非战争的把握和处理,整个战斗场面,即作为中心事件或通常作为高潮出现的战斗场面,在小说中只是寥寥几笔,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完全避免了通常的硝烟、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惨烈场面,甚至完全省略了对立双方的激烈厮杀和对峙。三言两语就结束了战斗,取得了神话般的胜利。当你看这样一部小说的时候,你好像根本没有通过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去经历一场战争,你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战争的体验。战争的所有特征在这里都被解构了,小说也没有用艺术手段再造或再现一场战争,所以完全是非战争的。虽然它的素材确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其次,这部小说既掩盖和消解了战争的特征,又提取了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和冲突,从而突出了社会生活中清晰纯粹的自然形态。这可能是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战争,把握战争主题的结果。战争对任何人来说无疑都是残酷的,对整个社会的破坏力极大,必然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灾难。但是,由于两条战线的明确对抗和对立关系的单一确定,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就会清晰而简单,和平时期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矛盾和纠葛就容易被暂时搁置,那些琐碎的日常矛盾或情感冲突就会被根本利益和一致的一般原则自然或强行取消。此时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乃至阶级关系等大都市圈,都自然而然或自觉地服从于战争划定的前线,人们的情绪也只能以此为基础。正是基于对战争现实的这样一种把握和感受,《莲花湖》大胆地淡化了人们的情感冲突、心理冲突和日常生活冲突,只留下一种高度纯净和宁静的美。作为小说的主线故事,妻子将郎送上战场,并没有离别和被抛弃这样的悲伤。即使是这种突然的告别,也没有引起妻子丝毫的不满和怨恨。干部家属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一切都显得那么简单,也正是在这种简化的艺术关系中,小说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清新的荷叶清香般的温暖,这是纯美的极致。
此外,以往对《荷花淀》的解读大多侧重于分析其鲜明的个性和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所以认为这还是一个作家很精彩的短篇,其实是一个非常规的创作,一个非常规的文本,用常规的思路去曲解和误读。事实上,《荷花淀》根本不是一部关于人的小说,或者说不是一部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艺术作品。人物在作品中并不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或者说在小说元素的整体构成中,人物(即作为形式因素的人物)并不处于最中心、最突出的地位。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匿名的。对于现实主义作家的小说来说,既然要塑造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人物形象,那么人物的名字无疑应该排在第一位,否则这个人物就失去了作为个体的基本守则,失去了作为个体存在的最表层的依据。当然,短篇小说有时会省略人物名字,但一定是情感小说、氛围小说或者其他艺术小说。既然写小说重在写人,就不应该忽略人名,否则就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可以呼之欲出的人。我们之所以把莲花湖排除在写小说之外,是最表面的原因。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水上女子,没有名和姓,甚至很少用“水上女子”这个称谓,而只叫“女子”。就连作品最有力度的开篇段落中对女人外貌的描述,也只是换成了一个具有抽象和普遍意义的“女人”,而并不具体限于“水上女人”。所以这里省略人物名字,并不是因为旧社会女性名字不重要或者大多没有名字,孙犁其他小说里的女性都有名字,而是《莲花湖》省略名字显然有特殊的艺术意义,就是要充分淡化人物,使其融入作品纯粹的氛围和纯粹的画面。还有一个依据是,小说中唯一有名字的人物叫做“水水”,而这样的小说中的“水水”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代号意义(所指),而只是隐含了一个抽象的一般意义(能指)。在汪洋的这片白洋淀里,男人女人荷花荷叶都是水生的,所以“水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大家的* * *名,不仅仅是一个干部,更是大家的代表,甚至是对那片毛茸茸的荷叶的一个典故。我觉得这种理解并不牵强。这样的论点将在我们后面的分析中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