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功夫熊猫》内容简介
阿宝是一只胖乎乎、笨手笨脚的熊猫,但他也是世界上最热情的中国功夫迷。可惜他每天都要在父亲开的面馆里帮忙干活。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被选中去实现一个古老的预言,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因为他可以和他们的师父——功夫大师——以及他的偶像——武林五杰:母老虎、仙鹤、快螳螂、乔小龙和孙悟空一起学习武术。但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他一心想要报仇的消息。天生狡猾的豹子准备杀死他,阿宝必须保护每个人的生命。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真正的武林高手吗?阿宝责无旁贷的接下这份工作,但是这个功夫新手必须把自己最大的弱点变成最大的优势。
感觉
武侠文化是中国唯一对世界有贡献的大众文化,这对于一个古老文明来说是悲哀的,但对于被西方现代文明压制了100多年的中国来说却是幸运的。上个世纪我们有很多经典的武侠小说和电影,非常有利于武侠文化的普及和发展。然而,很多人认为《功夫熊猫》是一个帮助中国推广武术文化的美国人,但我认为恰恰相反。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才能发扬光大。到了别人手里,只能是其他文明发扬光大的嫁衣。
而《《功夫熊猫》》恰恰揭示了中国的文化是如何作为一个外包装与西方核心相结合,成为一种文化产品,风靡全球,广受欢迎。
中国文化的外包装是什么?就是中国的背景,建筑,音乐,五种拳,龙图腾,鞭炮,面条,包子,当然还有以熊猫为主角,以功夫为卖点的设定本身。而西方的核心是什么?是故事中英雄的诞生、成长、加冕所体现出来的完全西化的价值观。
我们注意到熊猫阿宝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人物。虽然他出人意料地成为了神龙大侠的候选人,但他确实是在一个选举仪式上诞生的。换句话说,他虽然注定是英雄,但也要在出生的过程中表现出规则的平等。这是西方经典的悖论逻辑,主张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但英雄往往是注定的。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料理鼠王》也有类似的一笔:虽然故事的点睛之笔是“人人都会做饭”,但我们还是看到,这只厨艺高超的小老鼠并不是老鼠家族中的随机老鼠,而是最有味觉天赋的一只。那么,它的成功是因为它的资历,还是影片中所倡导的人人都会做饭的精神呢?中国古典武术中没有这种崇尚平等公平的观念。在中国,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往往因为血缘关系,从一开始就被预定了。如果徐良和白云瑞不是徐擎和白玉堂的儿子,就不会有名师教他们武功。这是《三侠五义》里的潜规则,也是中国古代很多武侠小说里的潜规则。
我们也注意到,在熊猫阿宝成长的过程中,片中最强的龟仙人有一个死亡的情节,是典型的俄狄浦斯情节,也就是“父权制的退位”。龟仙人在完成向导的角色后消失了,这给了主人公真正的成长空间。其实在很多美国动画片里都能看到同样的情节。比如《狮子王》中,如果辛巴的父亲没有死,那么辛巴永远不会超越父亲完成登基仪式。在中国的传统故事中,这样的设定并不多见。中国故事里最强的男人,要么是最后要被打败的反派,要么是天下第一高手。他的境界远高于任何人,不需要退位。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中国的武术文化也有很强的等级观念。最高级、最强大的角色,要么是革命的对象,要么是可以指挥和控制一切的权力的象征;在西方,当一个新的能力出现时,旧的能力没有理由留在坑里。当然,中国很多现代武侠小说也逐渐借鉴了这种俄狄浦斯情节,但这种超越父权制的故事设定,却是希腊神话中的经典范式。
包英勇加冕大典,以击败残豹而圆满。这种纯正义与纯邪恶的二元对立,以及极富责任感的正义一方的最终胜利,是美国侠的精髓,但这绝不是中国侠的精髓。中国侠的精髓是仁、义、忠、孝。换句话说,人们对中国侠客的崇拜和认可源于他高尚的道德,而绝不是像《功夫熊猫》那样拜倒在他超强的力量面前。实力第一,这是《功夫熊猫》最西端的一面;把拯救普通人的责任感当成一种道德,这是一种西方人的观念,与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大相径庭——比如阿宝不服从父亲的命令去学武,这种自由主义与服从父亲命令的东方孝道大相径庭;然而,这种自由主义的观点正是中国青年愿意接受的。
其实整个故事还有很多有趣的细节,都表现出了西方情结。比如阿宝的父亲崇尚商品经济,他总想着怎么扩大生意,甚至卖面到大集招神龙大侠。还有一个故事是龟仙人在一棵桃树下教阿宝。起初,阿宝满嘴都是桃子,但当龟仙人启发他的心灵离开时,他坐在桃树下,一个桃子落到他手里,这意味着他受到了启发,有着惊人的精神启迪,因为牛顿就是这样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阿宝从一团烟雾中走了出来,头上戴着一个罐子,这也是经典游戏《魔兽争霸》中熊猫的造型。而且能关豹子的监狱里也没有中国的痕迹——中国也设计了人被困山洞的故事,但中国的山洞一般都是水平向山上发展,很少垂直向地下发展。《功夫熊猫》的监狱更像是十八层地狱。
简而言之,如果《功夫熊猫》展示了中国的元素,我毫不怀疑;但这些中国元素实际上只是包裹在西方价值观周围的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