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不惑成为复旦博士的三轮车夫,如今怎么样了?
有句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孟子》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叫做蔡伟,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普通人,却靠着自己对古文字执着的兴趣爱好,最后成逆袭,一跃成为名校博士,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蔡伟出生于1971年,辽宁锦州人。蔡伟的家庭是个很普通的家庭,父母是那种扔在人堆里都很难找到的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辛勤工作维持一家的生计。蔡伟从小玩性比较大,总体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不过,蔡伟对中国文学兴趣很是浓厚,阅读了大量的古代诗词,所以蔡伟的语文成绩在班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而数学成绩就有点惨不忍睹了。
1986年,蔡伟考上了锦州第二高级中学,在老师眼里他就是一匹“拐子马”语文成绩一如既往地优秀,但是数学和其他学科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这让老师颇为忧心。现在的高考毕竟不是原来的科举考试,只要文章写得好就行的,除了语文之外,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也是不可或缺的,仅凭语文成绩好是考不上大学的。
虽然蔡伟也想搞好其他科目的成绩,想学好数学,但是基础不够,对其他科目也没有对语文那么有兴趣,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进步。仅靠语文肯定是考不上大学的,其他科目有确实跟不上,没办法,蔡伟在16岁的时候,选择了从高中辍学。
走向社会之后的蔡伟就像普通人一样,为了生计干过很多职业,做过工人,摆过地摊。在为生活奔忙的同时,蔡伟并没有放弃自己对古文的爱好,一有空,他就会去图书馆和书店看看书。
他与古代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喜欢古文字和书法,经常临摹字帖。为了了解汉字的构造来历等知识,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比如《基础语文》、《说文解字》、《古文字学》等等。
1995年,蔡伟鼓起勇气给复旦大学的古文字学教授裘锡圭寄了一篇自己写的书评和札记,没想到很快得到了裘锡圭教授的回复。裘锡圭教授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才,对古文字有着自己的见解,鼓励蔡伟报考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从此,蔡伟经常和教授经常书信往来,畅谈自己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和见解。
在教授的指导下,蔡伟也发表了一些文章,裘锡圭教授也说他的文章都是精品,非常严谨,价值很高,对出土文献的解读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古文学的爱好占据了他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蔡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寻找到了乐趣,日子过得还是很充实的。2007年,蔡伟的妻子突然患病,为了筹集医疗费和药费,蔡伟去蹬了三轮,这活虽然辛苦但是能多赚点钱。
2009年,蔡伟的生活迎来了转折,成功通过初试分数线,被复旦破格录取,这一年,他38岁。进入大学后,蔡伟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也认识到偏科的危害,所以在学习古文字的同时,他也努力学习英语和互联网知识。
蔡伟从复旦毕业以后,半年时间内投了二三十份简历,多次碰壁,最终离家最远的贵州安顺学院破格录用了他。如今,蔡伟是安顺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在学校教文字学和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