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赓笔下人物的生活

1933年,他在北平读大学时,经玄霞芙介绍,秘密加入中国* * *产党;党中央把他送回广西老家后,他利用家族势力渗透到广西军阀上层,成为、董、叶剑英直接领导下的“秘密”地下党员,代号“八一”。

抗战爆发后,白崇禧赴南京任副参谋长,谢和赓被白崇禧任命为中校机要秘书。白崇禧在武汉时,请谢和赓写一篇关于军事政治工作和群众政治工作的关系的讲演。谢和赓找到李克农,请求党组织帮助。李克农给他提供了很多材料。致谢经过三天三夜,终于写成,由李克农送到周恩来审阅。李克农连夜找到周恩来,周恩来仔细推敲句子,对讲话稿做了很大修改;第二天,李克农把用红墨水修改过的讲话稿交给,并告诉他:“同志删去了白站在副总参谋长立场上指责政治部错误的部分,改为以白的军训部长的立场发言。同时,莱恩提醒大家,不要让手稿中提出的政治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与我们党过于相似。”根据李克农的指示,谢和赓迅速复印了两份,销毁了周恩来删去的手稿,并将完成的手稿送到了白崇禧的办公桌上。白崇禧完全采纳了谢和赓起草的讲话稿,对师以上干部和师级政治工作者进行了宣讲。

1942年,谢和赓被中共中央派往美国做秘密研究和统战工作。1946毕业于美国国际事务研究所。1954年冬,他和妻子王赢(著名女演员、现代女作家)因涉嫌“* * *制作”被美国移民局驱逐出境;他们在1955回到了北京。

谢和赓后来担任《世界知识》的高级编辑和欧美组的负责人。因为在“放”期间提出“中南海应该对普通人开放”的观点,1957被打成“右派”,送到北大荒进行劳动改造。

由于和董的介入,得以在一年后回京。“文革”开始后于7月1967被捕入狱。

1975年春,病重的周恩来得知谢和赓的情况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将谢和赓保外就医;同年5月15日,谢和赓终于重见天日,但当他出来时,他几乎精神错乱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在外交部工作,直至退休。后担任中国诗歌学会首任顾问、国际友好研究会理事、北京诗词书法学会常务副会长。谢和赓,1912,12,出生在享有世界上最好的风景的桂林。这是一个书香门第。但影响谢和赓未来人生追求的是二哥谢铁民。

二哥谢铁民很早就醒了。在省立第三中学学习期间,他就已经积极参加学生的爱国运动。1927是国民党清* * *的一年。谢铁民于7月11日不幸被捕,同年6月10+04日在桂林李泽门外英勇牺牲。在这种形势下,新中国学会被迫解散。谢和赓的生活暂时恢复了平静,当然,这种平静只是表面上的。

1932年的秋天,一封来自天津的油印信件打破了谢和赓平静的学习生活。信的大意是:在日本侵华、国家濒临危亡之际,中国西北军爱国志士向北平、天津等地青年发出呼吁,恳切希望大家觉醒起来,立即要求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放弃不抵抗政策,积极准备全民族抗日战争...

这封油印的信还附有一条钢笔留言:“何更先生...据我的一些朋友说...提到何先生在北平各大学宣传进步思想和抗战的努力,非常令人钦佩...许多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在等待他们的睡眠,时机成熟时,他们号召军民,特别是爱国青年...要发动一场全民抗战……”信的署名是“西北军中的抗日分子”。这封信像一座灯塔升起在边疆,像一声号角吹响在军营,极大地激发了谢和赓的热情,他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65438年2月,谢和赓的心被这封充满激情的信所感动,他决定去察哈尔抗日前线。就这样,谢和赓加入了西北军,并帮助冯玉祥组建了抗日联军。1933年2月,谢和赓加入中国青年团,3月,转为党员。

同年5月,抗日联军成立。刚当上三等兵三天,谢和赓就被吉鸿昌任命为队长秘书,兼任总部训练队教员,成为晋升8级的“火箭筒”军官。之后随吉鸿昌转战南北,但不到半年,由于抗日联军软弱,遭到日本和蒋介石的夹击,于9月失败。吉鸿昌、玄霞芙和谢和赓被迫搬家。

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变得越来越危急。此时,中国与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 * *产党的战略方针也时有变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如何“逼蒋介石抗日”,争取国民党重视民族大义,成为我党当务之急。

中国* * *产党经过一番决策,决定采取从外围入手的策略,利用国民党内部各派矛盾,发力达到“逼蒋”的目的。桂系作为国民党地方派系中的实力派,成为此次统战工作的重点之一。

随后,中共* * *决定派玄霞芙和谢和赓参加对桂上层的统战工作。南下前,中央北方局领导向谢和赓说明了工作原则:一是站稳脚跟后,调查研究桂系上层的军政情况;第二,尽量接近李宗仁和白崇禧;第三,秘密发动全国性的抗日宣传鼓动;第四,每隔一两个月,给天津吉鸿昌的酒店经理写信,随便说几句生活中不相干的话,就算不实名也不失组织联系。上级还特别指示,这项工作是绝密的,不能让任何人发现他是党内制造的,只能单线联系宣侠父,由周恩来、李克农直接领导。

随机进入李宗仁、白崇禧住处的* * *党员。

1934年1月中旬,谢和赓带着吉鸿昌的一封信去泰山五仙寺见冯玉祥。经过聊天,冯玉祥得知原来是他的部下,是李、白的老乡,于是按照吉鸿昌的意思给写了一封介绍信。冯玉祥答应给李写信,并请李向李宗仁、白崇禧推荐谢、宣。

由于李在桂系崛起过程中的支持和帮助,李、白二人自然对李的信非常重视,于是决定先把宣下府和留下,再对他们的工作作具体安排。

为了早日在桂站稳脚跟,谢和赓不得不更加努力,但他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更不用说在战场上展示了他的身手。怎么才能表现自己?他最终决定从文字入手,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打动人。

谢和赓花了几天时间整理大学期间的笔记和收集材料,然后用很短的时间写了一本书《半殖民地中国经济概览》。手稿写好后,谢和赓以自己和同学马忠福(白崇禧的妹夫)的名义发表,并请白崇禧的高级顾问刘飞作序。此后,谢和赓又先后撰写了《论美国倾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广西对外贸易的影响》等多篇文章,呈李宗仁、白崇禧审阅。

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之后,谢和赓开始受到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欣赏和重视。

地下工作者除了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在生活中获得他人的青睐也是极其重要的。有时候你必须小心处理这个问题。

白崇禧人称“小诸葛”,一直爱读书。与白崇禧共事一段时间后,谢和赓明白了这一点。

于是谢和赓利用自己的阅读经验,根据白崇禧的喜好,每周精心挑选三五本书,放在白崇禧的床头柜上,供他阅读。这赢得了白崇禧的好感。

当然,有时候光谨慎是不够的,还要大胆。有一次,白崇禧突然匆匆来到谢和赓。他告诉谢和赓,他的岳父在桂林意外骨折,非常严重。他问谢和赓是否能为他做一次旅行并处理这件事。他不能离开。谢和赓说:“因为时间紧,最好请名医坐飞机来处理老人的事务。”为了表示“忠诚”,谢和赓立即要求立即离开。

广西军队有自己的空军,但实力不大。这个时候只有用日本零件组装的教练机,不太靠谱。不管这些,谢和赓立即在当地找了一位名医飞往桂林。白崇禧的岳父接受了紧急治疗。非常感谢白崇禧给谢和赓和200元的留言,但是谢和赓拒绝了。白崇禧心里真的很感激。他再三要求谢和赓收下,谢和赓收下了50元,意思一下。这件事使白崇禧对谢和赓的好感急剧上升。

通过点点滴滴的积极表现和生活工作中的辛苦积累,谢和赓逐渐获得了白崇禧的信任,越来越受到重用。

1934年冬,谢和赓任广西工商局调研员、建设厅工商处一级科员。在建设厅工作期间,他起草了一些计划和章程,基本上迎合了当时广西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受到李的称赞。工作四个月后,谢和赓在第五路军总部被授予“特别通行证”。有了这张通行证,他可以随意出入李的住所,而不会被哨兵发现。

在* * *北方局派谢和赓回桂的时候,也任命了宣福霞去。谢和赓安顿下来后,多次向李宗仁、白崇禧提及,宣福侠在黄埔以“文武双全”著称,非常擅长联络工作。几经交流,宣福霞被任命为“广西绥靖公署上校顾问”。

谢和赓和宣侠夫在桂系站稳脚跟后,经常在下班后到邕江边的临江园秘密接头,交流时局,商讨对策,并向* * *组织汇报桂系上层的一些情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成为中华民族的转折点。蒋介石开始放弃不抵抗政策。在国难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形成了精诚团结的局面。这个时候,每个人都需要抛开自己的隐私。

八月二日,蒋介石邀请白崇禧到南京共商抗日大计。李宗仁等军事领导人反对白崇禧的号召。一方面,李宗仁误判形势,认为日军不能动作太快;另一方面,由于白崇禧足智多谋,李宗仁非常依赖他,害怕蒋介石搞阴谋诡计。对此,白崇禧也举棋不定,一时难以抉择。

谢和赓此时非常焦虑。他担心过多的猜测会打破合作的诚意,最终导致合作搁浅。所有的人都在抗日,这一直是谢和赓所提倡的,更何况在这个时候,国家正处于危险之中。

谢和赓觉得自己一分钟也不能耽搁了,于是连夜给白崇禧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谢和赓认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华政策只会加速,绝不会改变;中日矛盾将成为次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目前全国一致要求抗战,* * *产党也表示要抛开“前嫌”,与国民党携手抗战。抗日救国必将成为国民生活的主题。这个时候,蒋介石不会也不可能一意孤行,与全国抗日背道而驰。

谢和赓建议,此时白崇禧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弃偏见,顺应民心,速去北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抗战,只有实现全面抗战,桂系才能趁机进攻广西,把自己的力量打入蒋介石的统治区,从而提高桂系在全国人民中的威信。只有这样,李灿宗仁和白崇禧才成为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英雄。

按照常理,谢和赓写这样一封信不符合“官方规则”。好在白崇禧很了解他,知道他是一个热情的爱国青年。白崇禧看了长信,觉得这个“才子”说得有道理。蒋介石绝不会在外敌当前的形势下“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他扣为广西二号人物。他暗暗佩服白面书生谢和赓的勇敢和色彩,以及他的“深明大义”。

8月4日,1937,白崇禧决定飞往南京。在他离开之前,他请谢和赓和他一起去。谢和赓之所以能一起旅行,完全是因为那封长信。下午,一行人抵达南京下关机场。

从8月5日起,谢和赓开始在白崇禧办公室处理日常文件和信件,并成为白崇禧的机要秘书。9月,在白崇禧的推荐下,蒋介石任命谢和赓为大本营国防会议的唯一秘书。任务是在秘书长张群的指导下,做好国防会议的记录和会议需要做的事务。

进入10月,战局加剧,日军开始一步步逼近首都南京。根据当时敌我的综合情况,谢和赓总结了抗战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万两千多字的建议——《全国军事动员纲要》。

谢和赓一方面通过八路军南京办事处的李克农将这篇文章转交给中央和毛泽东,另一方面又呈送给白崇禧。

此时,广西系的“小诸葛”白崇禧已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副参谋长,成为蒋介石事实上的头号智囊。“小诸葛”果然名不虚传,制定的战略战术在抗战中越来越有效。白崇禧对这篇文章大加赞赏,采纳了其中的一些意见,总结为“小胜为大胜,时间换空间”,一时成为抗日名言。

后来李宗仁知道了,说:“和谐很好!”也许这是对他过去公开批评谢和赓的补偿,谢和赓被提升为上校。

1937 165438+10月,国民党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65438+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兵临城下。南京陷落前三天,谢和赓和司令部一起去了武汉。

1938年2月,魏永成和程思远在汉口时,非常郑重地向李宗仁和白崇禧提出了要求。这一要求不是他们自己提出的,而是由蒋介石的侍从室传达的。

魏永成和说:“白副主席的同事刘仲容和机要秘书应该加入国民党。这是任命的意思……”李宗仁和白崇禧听了觉得很对。既然已经在国民党重要岗位上,怎么可能不是国民党党员?他们立即指示谢和赓要求谢和赓立即写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

谢和赓立即向周恩来报告了此事。周恩来指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问题要特殊考虑,并要求谢和赓听从李宗仁、白崇禧的指示,避免发生意外。谢和赓起初打算这样做,但后来他发现加入国民党的程序不严格,有漏洞可钻,于是他决定蒙混过关。办理入党手续后,理应把表格送到中央党部备案,但这些事情都是谢和赓自己负责的,所以在寄表格时,他扣除了自己的,只从刘忠荣那里寄。当时局势紧张,李宗仁和白崇禧忙于公务,就没有再过问此事。每个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谢和赓是一名国家党员。就这样,谢和赓耍了老千,终于没有加入国民党。

武汉失陷前,国民党向军队高级人员发出了填写公务员登记证的通知,让在部队工作的公务员获得一定的公务员资格证书,在转业、升职时不会“不合格”。为了培养谢和赓,李宗仁、白崇禧当即让他登记为“公务员登记证”,让谢和赓拿到了“公务员八级”的资格。这样,李宗仁和白崇禧将来提拔谢和赓当第二任文官部长或市长、局长就更方便了。“广西需要为抗战胜利储备人才”。

一方面向李宗仁、白崇禧“表忠心”,按照李、白的想法,迅速用他们的介绍信填写了文官报名表,提交国民政府考试院释叙大臣审批,同时将此事上报在武汉的、董等人。周恩来听后,认为这是一个好东西,应该抓住。一方面可以让李宗仁和白崇禧误以为他想升官发财,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谢和赓日后进一步潜伏埋下伏笔。

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关照”下,谢和赓很快拿到了“八级公务员证”。谢和赓成为此次注册中唯一获得8级的军官,也是最年轻的军官。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称赞谢和赓说:“和恨,你这步棋走对了,让他们(指李宗仁和白崇禧)深信你有升官发财的欲望!太好了……”

白崇禧在南京时,谢和赓写了一份一万多字的建议书。这本书写出来后,不仅受到多方好评,也给各方留下了振振有词的印象。每个人都承认谢和赓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1938年3月,国民党军组织师级以上将领在武昌集训,白崇禧要在会上演讲。他把演讲稿交给了谢和赓和另外两名秘书,并给他们一周的时间来完成。

很明显,白崇禧交代,这份工作不仅仅是想挨一顿训,还有考察下属的意思。

谢和赓不敢怠慢,志在必得,他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拿出了一份稿子。虽然全文有一万四千多字,但谢和赓认为,文章中有“量”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有“质”,必须由合适的人来修改。谁来修改一下?谢和赓想到了李克农,他想请李克农把它交给周恩来改正。

李克农立即将它呈给周恩来,并请周恩来修改。周恩来连夜认真修改。第二天,谢和赓过河去拿手稿。回到家打开稿子,发现周老师用红笔删了2000多字。

谢和赓顿时喜忧参半,惭愧自己的写作和生活阅历确实有限;好消息是,周恩来修改后,文章变得非常清晰。李克农还说:“讲话改得很好,充分体现了白崇禧军训部长的立场、立场和口气,避免了用指责国民党中央军脱离群众的口气,也避免了用指责政治部缺点的话...稿子里提出的政治训练的原则和方法,和我们党的太像了,应该改变。”

谢和赓修改了手稿,并把它交给了白崇禧。白崇禧讲课的那天早上,他通知三位作家一起坐车去。谢和赓一路忐忑不安,琢磨着白崇禧葫芦里到底想卖什么药。直到听完讲座,谢和赓的心才落地。

事实上,白崇禧并没有照本宣科,但讲稿的内容与谢和赓起草的一模一样。谢和赓喜出望外。但谁能想到,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给国民党军官的讲学稿,居然是一个* * *生产者党员起草的,又是另一个* * *生产者党员修改的。谢和赓嫁给了白崇禧夫人马佩璋的表妹杜蓉,赢得了白崇禧更深的信任,但却以牺牲自己的感情为代价。因为志向不同,方式不同,结婚不到一年就分居了。但为了党的事业,他们还在维持婚姻关系。白崇禧理解谢和赓感情上的尴尬,没有过多地责备他。

王赢,出生于1915,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戏剧、电影和文学领域的当红明星和作家。受做音乐老师的母亲影响,她从小就喜欢音乐和文学。她65,438+05岁入党。曾就读于上海艺术学院戏剧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暨南大学、中华学院,也曾留学日本。她因主演夏衍的国防剧《金花》而出名。上海观众喜欢看她的戏剧和电影。她以清新隽永的文笔撰写的大量杂文、游记、影评在报纸上屡见不鲜。谢和赓平日喜欢看王赢主演的电影,喜欢她清纯、朴实、含蓄的表演风格;我也爱看她的作品,我是她的忠实“追星族”。

抗战初期,洪深、金山率领的“上海抗战话剧二队”根据地下党的指示,在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挥下,开赴第五战区宣传抗战救国。“第二支队”到达南京时,李宗仁、白崇禧派谢和赓去拜访。王赢是第二队的委员和支柱。谢和赓第一次见到了他崇拜的明星王赢。这两个人似乎有着相同的心灵和灵魂:谢和赓猜想她一定是党员。王赢也喜欢谢和赓的爱国热情、庄重和坦率,但他为自己的国民党军官身份感到遗憾。之后,他们有了业务往来,彼此更加了解,也更加投缘。谢和赓还坦率地向王赢讲述了自己不幸的婚姻,赢得了她的同情...

1938 10武汉失陷,谢和赓跟随白崇禧第五战区司令部一路回到广西桂林。李克农还在桂林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

抗战以来,“第二抗日剧队”和广西部的关系一直很好。1939年春,李宗仁夫妇邀金山、王赢率领“二队”赴桂林演出。计划由广西省政府资助他们在南洋演出,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日战争,为抗日救国筹集资金和物资。到桂林后,第二剧团改名为“中国救国团”。

有一次,李克农、金山和王赢站在路边谈论出国演出的事。看到谢和赓坐车过来,李克农大声叫道:“谢和赓!”谢和赓不敢答应。谢和赓和李克农是单线联系,而且有第三人在场,所以绝不允许他们交往。

再仔细看,李克农却站在金山和王赢身边。他这次是坐车出来的,被白崇禧命令给剧团送演出经费。犹豫片刻后,他下了车,见到了李克农。这个时候,王赢突然意识到。她惊讶地喊道:“同志!”谢和赓看了她一眼,没敢吱声,上车走了。后来,周恩来严厉批评了李克农...

桂林失陷后,大家都去了重庆。谢和赓与王赢的关系更密切。但在重庆,包括郭沫若、田汉、范长江在内的大多数进步知识分子都强烈反对他们的恋爱关系。甚至有人骂王赢是“甘愿做军阀走狗的妃子”;一些人希望周恩来进行干预。周恩来很早就知道王赢和谢和赓在恋爱,也知道谢和赓的原配婚姻。周恩来要求每个人“信任王赢,不要干涉她的私事”。国民党内有人向白崇禧诉苦,要他警惕* * *党对谢和赓的美人计。王赢和“中国救亡团”赴南洋演出,为广西筹集了大量抗战经费。因此,白崇禧从未批评过谢和赓与王赢的亲密关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双方均派出一批留学生赴美,在美国各界开展外交和统战宣传。谢和赓和王赢都被推荐到留学生名单上。

周恩来分别对谢和赓和王赢说:“你的爱是完全正当的。到了美国后,希望你们一个人生活,互相学习,真心相爱。但是,为了工作,小谢不能解除旧婚约,在旧关系解除前不能结婚或同居。这是中央的规定。”

65438-0942,以国民政府海外部海外巡视员、学习员身份赴美学习。遵照党的指示,他们以未婚夫妻和朋友的身份在美国并肩战斗了八年。新中国成立后,谢和赓收到姐姐和刊登前妻离婚通知的《桂林日报》的离婚判决书,并于1950年2月22日与王赢正式结婚。此时,两人都已年过三十。王赢和谢和赓访美,从被列入名单到他们在美国的所有活动,都是周恩来亲自安排的,是中国* * *产党扩大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一环。7月1942,抵达纽约后,谢和赓去了美国世界事务研究所和西北大学费城州立大学研究生院。王赢进入伯曼学院和耶鲁大学学习,还在邓肯舞蹈学院学习舞蹈。谢和赓接手侨报《纽约新报》任代理总编辑,负责翻译和撰写社论;利用这个舆论阵地宣传中国的抗日救国方针政策。争取爱国华侨和美国人民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

王赢被选为出席世界青年学生大会的中国代表。她拿着谢和赓写的讲稿在台上发表演讲,向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她还在美国各地的工厂和学校讲学,用英语演唱中国抗战歌曲,极大地激发了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

她还组建了中国剧团,该剧团应罗斯福总统及其夫人的邀请首次在白宫演出。后来,他带领剧团在美国各地巡回演出。他们的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得到了罗斯福总统和夫人的高度赞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赢和谢和赓一直在准备回归中国。一时间,麦卡锡的反* *风潮弥漫全美。1954,这对情侣的身份被曝光,两人都被美国移民局关进爱丽丝岛监狱。美国当局威胁他们成为美国公民。王赢和谢和赓郑重声明:“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绝不会加入美国国籍!”周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外交部通过第三国向美国提出交涉.朝鲜战争中的美国战俘被交换给了王赢和谢和赓。

1955除夕夜回京,受到董副总裁的亲切接见。周总理说:“你和你的夫人光荣地完成了党赋予你们的使命,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两位风风雨雨后从不流泪的中国* * *制片人党党员,此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谢和赓被分配到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编辑部担任高级编辑兼欧美组组长,后来又调到外交部。王赢去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编剧。

因为在20世纪30年代,江青曾经和王赢争夺话剧《赛金花》的主角。1966年,王赢和谢和赓以“美国间谍”的罪名被投入秦城监狱。1975年春,病重的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立即下令将其释放。在监狱里呆了八年后,谢和赓双耳失聪,不能说话,也失去了思考能力。王赢在一年前被毁灭了。

7月6日,1979,文化部正式为王赢平反;随后,王赢的自传体小说《包谷》和《两种美国人》相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