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志勇的媒体推荐
《洗牌》是一部构思大胆、难得一见的职场小说,作品以生动的故事、流畅的文笔触及波澜壮阔的第三次电信重组,揭密电信运营商的艰难蜕变及所波及的社会生活,种种现象发人深思,由此沉淀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曾剑秋(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十余年电信改革风起云涌,数百万从业人员辛勤耕耘,将中国通信业带上世界巅峰。在此重要转折时期,《洗稗》横空出世,描绘了时代洪流中的众生百态。作者以使命感来记录和反思通信人的非典型生活:既有高层的合众连横、中层的刀光剑影,还有IT“白骨精”的职场烦忧以及基层员工的真切情感。淮是牌手,谁主牌局?开卷自有答案。
——陈金桥(博士,通信业知识名专家,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
几乎人人都与手机、互联网结缘,通信行业备受关注。通信人也是社会人,社会人所有的情与爱、成与败、欢乐与痛苦,通信人都有。此书以第三次电信重组为舞台,尽现时代风云和从业人员的命运沉浮。
——宋俊德(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们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次电信重组,让多少电信忧心忡忡,又让多少电信人充满期待?《洗牌》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把百万电信人在第三次电信重组中的喜、笑、怒、骂得得失失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人们对这次电信重组有了全新的认识。
——刘胜财(某机关干部,著有《女招商办主任》、《税务局长》)
三大运营商,职工应该有100万之众,邮电通信运营商题材的好文章太少了!期待楼主能够当一面旗帜,引领更多的作者写出更专业的此类题材作品来,如果有可能的话建议三大运营商投拍此类影响作品!
——红军来啦(通信人家园读者)
社会评价:
2011 年 4 月 15 日 星期 五 吉林日报
——记年志勇与他的文学创作
本报记者 龚保华
编者按:
繁荣文艺创作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文化民生的根本任务,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日前,全省文艺创作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下发了5个文件,就支持文艺创作的举措和规划征求意见,包括建立鼓励文艺创作的生产机制、文艺人才培养机制以及重点项目评审扶持机制等。这不仅让与会的文化艺术界代表群情振奋,同时也标志着我省将迎来一个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此次会议的召开既具有引领和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近年来全省文艺创作丰硕成果的一个总结和回顾。近年来,伴随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号召的提出,我省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各个有关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文艺创作方面更是成绩斐然。从今天起,本报将开辟“繁荣文艺创作 谱写文化新篇”专栏,对我省文艺创作成就进行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中国现为世界第一电信大国——泱泱11亿部电话,洋洋4亿互联网用户,覆盖了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通信人中的一员,我省作家年志勇以其独到的敏感,关注电信改革的历程,感知亿万用户的心声,讲述从业者的悲欢离合,将创作的视角投向波澜壮阔的中国电信业变革之路。他相继创作出版了《天下》、《洗牌》两部长篇小说,忠实记录了时代风云,真切再现了电信行业的原生态。据悉,其“电信业激流三部曲”之三《命门》的写作也已近尾声。
年志勇,网名剑魄琴心,出生于1965年,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中国电信。早在2004年5月,作家出版社推出了年志勇的长篇小说《虎魂》。这部被作家出版社力推的作品同时被列入“中国作家文库”。年志勇,这位当时在文坛名不见经传的辽源作者,以其55万字洋洋洒洒的长篇,描写了白山黑水深处东北虎的精魂,字里行间虎的怒吼响彻天地、震撼人心,通篇可谓前后五十年,纵横八千里,曲曲折折东北路,悲悲喜喜东北歌,起起落落东北人。一位业内人士看过此书后忍不住惊叹:“好大一只虎!”年志勇并非专业作家,他的职业也与写作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作为一个东北汉子,兽中之王发出的长啸,常会在他的脑海中悠远地响起,吼声来自密林深处,直直地入耳入心入脑,让日月失色,让天地动容。不可推卸的使命感常令他放不下手中的笔。《虎魂》诠释了昂扬奋争的民族之魂,谱写了黑土地气势恢弘的生命壮歌,被读者誉为“北中国的《荆棘鸟》,黑土地上《白鹿原》”。2011年10月,现代出版社郑重推出《虎魂》修订本,易名《关外》再版。现代出版社现已推荐《关外》申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在年志勇的笔下,承载垄断骂名的通信业是一面镜子,折射了时代洪流和天下苍生。作为电信业的一名员工,年志勇的两部小说与我国的通信发展息息相关——如果说《天下》是业界第一本反映中国通信史记的小说,那么《洗牌》则可谓第一本描述电信业重组的小说。《天下》描写一个“战国七雄”的时代,而《洗牌》则直接反映了通信业的“六合三”。有书评称,《天下》、《洗牌》姊妹篇,掀开了中国通信人真实的生活一角,开国内通信题材文学作品之先河。
有人问年志勇创作的初衷是什么,他回答:“完全是因为热爱。用东北话讲就是稀罕,就是割舍不下、欲罢不能,不写不行。创作《天下》和《洗牌》源自职业本能的冲动,所有的天赋、技巧和文学素养都退居其次,主导我的是对通信行业最强烈的热爱。”
20年间,中国通信业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年志勇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面对如此独特的题材我迟迟不敢动笔,犹如勘探一座从未开掘过的富矿,不能不心怀敬畏。仰望风起云涌的电信改革与发展,担心自己的笔触难以展现其全貌。”好在他并不孤单,无数网友强烈的***鸣给了他力量。《洗牌》采用了在线直播连载的写法,许多素材是热心读者提供的。网友们纷纷跟他联系,一定“把我们这地方的这件事写到书里去”。因此,作品中的典型事件与典型人物汇聚了全国各地电信运营商的辛酸苦辣以及不同的人生体验。
对年志勇来说,创作无异于精神的炼狱,因为他深知,作品是作家的惟一身份,作家要用作品说话。他曾叹息说:“写作时,我就像是一条鱼,在火上烤。”作为通信人中的一员,他坚定地认为有责任忠实记录岁月的变迁,有义务真实再现通信行业的原生态。在最癫狂的写作状态时,在长春孤寂的小屋里,他时常通宵达旦,满耳只有键盘跳荡的声响,指尖流淌着感悟的故事,敲击着感慨的人生,越写越沉浸其中,许多次泪盈于睫——刚参加邮电工作时,他刚刚20岁,心无旁骛地挥洒青春和汗水。那时,他觉得自己是一棵树,一棵长在通信园子里的小树,准备用40年的岁月守候这个园子,直至退休。近十几年间,他亲历了邮电通信业由一统天下演变为战国七雄,目睹了战国七雄进化为今日之三国争雄。他想描绘一幅通信业中各类人物的“清明上河图”,勾画这一行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必然,既有直面职场博弈的白描,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拷问。
《天下》、《洗牌》原创稿在“通信人家园”连载后,均创下了该论坛当年的最高点击量和回帖量。很多通信人在这部小说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读者评论:我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天下》,喜欢上作者的笔风——轻松地写着沉重的现实。这是一部很特别的长篇小说,娓娓道来中记录了邮电通信业的变迁,平心静气中临摹了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网通等电信企业的市场博弈,较为真切地反映了剧变时代的人性困局。作者通过描写邮电分家、移动剥离、电信南北分拆,以及接踵而来的市场厮杀,揭示了通信人的际遇沉浮和命运走向。惟有熟悉才能写得扣人心弦,惟有动情才能***鸣。作者以丰厚的生活阅历和入木三分的笔触,生动描绘了电信业竞争的战国乱局,揭示了职场、情场、商场的纠缠与冲突。生如木刻,死如浮雕;其景逼真,其事生动,其情感人;对于不了解电信内幕的人来说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它折射了时代匆忙行进的身影,有一种迷人的气场,有一种诗意的体贴,隐约间还透着一种细腻的无奈。枝枝叶叶不随意、不矫情、不肤浅,字里行间随处可见睿智和机敏,如此小说境界留下的是一份思索和感叹。也有网友这样评论:《洗牌》意味着职场的一切都重新开始规划,是归零,是机遇,也是挑战。《洗牌》不是终结,而是开始,因为洗牌意味着新一局的开始,周而复始,除非你彻底退出。这是中国通信人的传记。《洗牌》真实地展现了行业硝烟与伤疤,官场的“位”、职场的“道”、商场的“术”、情场的“惑”等诸元素激烈冲撞,由此组构了中国通信业的“浮世绘”,国字号企业的“清明上河图”。它也是一本非常专业的行业小说,对技术流派、内部纷争、残酷的商战刻画得入木三分,透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艰难整合与暗战,揭秘行业的潜规则和玄机。所以有媒体称,《洗牌》是数亿手机用户不可不知的内幕,IT与通信业人士的葵花宝典。因为在“洗牌”中,谁都不是旁观者。
年志勇时常感叹地说:“感谢生活,它从未亏待过我,曾经的挫折和低潮都是人生的财富。我写着,历史的流水声远去;我写着,白云苍狗从窗前走过;我写着,幻觉中出现了多年以后我皓首银须的样子。我坚信:有责任感的作品一定会成功,会留存。许多年以前,我不是出众的学生,但始终牢记恩师的教诲——如果你认为对的,就请坚持下去。我要把沉重的书稿留给未来,留给和女儿一样天真烂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