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说娱乐圈

顶级偶像LAY在29岁生日当天宣布:“我的练习生计划正式启动”。截至目前,该视频在社交平台的播放量已超过百万次,评论数也达到40多万条。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LAY第一次做“制作人”,国内第一个“满大街”限制男团NINE PERCENT的pd也是LAY。

近年来,LAY本人在娱乐节目中担任了很多“导师”和“制作人”,留下了很多金句。曾经在选秀节目《一个少年的名字》上说过的话,曾经被认为是选秀节目爆发地偶像生存环境最“真实”的总结。

甚至,回过头来看,早在2013,LAY还只是一个刚出道一年的“春日少年”的时候,他就微微露出了野心。

当被问及“终极理想”时,他回答:“成为第二个李秀满”,即韩娱圈最大娱乐公司SM的创始人。观察种种,不难看出,这次成立公司的计划并不是临时起意。

展望近年来LAY在娱乐圈的发展轨迹;

先是在选角中脱颖而出,被选为练习生,然后成为EXO的一员,在商业上发力并转向国内娱乐圈稳健发展,在《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更好的日子》等多个选秀节目中担任导师,随后宣布成立自己的娱乐公司——染色体娱乐集团。

好像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计划的,环环相扣,脚踏实地。

换句话说,雷的“老板之路”更像是他自己的“大计划”。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聪明”的商人,但正如他在视频中所说,“天赋只能帮你走完这条路的百分之一,你只能怀着感激之情帮你走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

没有人能完全否定LAY自己的实力,即使粉丝之间有争斗。作为一个“偶像歌手”,LAY的实力有目共睹,甚至有人会说他是作为一个“内心娱乐天花板”而存在的。

就事论事,如果把目光放在“练习生计划”本身,就不难发现问题:这些历经重重考验终于出道的练习生,能否战胜流量的巨浪,在娱乐圈占有一席之地?换句话说,他们能回到LAY的“成名之路”,成为下一个“室内娱乐天花板”吗?

这个计划现在看起来很庞大,但实际操作起来不会比李秀满创办SM公司时困难。我们来对比一下LAY自己在韩娱和内娱的发展路径:如果内娱的大环境不变,那么这个“染色体娱乐集团”就很难成气候。

让我们来看看雷的“终极理想”——李秀满和SM公司。

SM公司是韩宇最大的娱乐经纪公司,旗下艺人涵盖从歌手到运动员的艺人。SM这个名字,一方面是星际博物馆的缩写,另一方面,也是李秀满本人的首字母缩写。

在简单介绍了SM的背景之后,让我们来关注一下EXO和SM,LAY的团队之间的互动。

其实早在EXO正式出道之前,SM就有过“大规模策划”的经验。

人数上,12人的配置和早期的超级少年乐队很像,首张专辑《妈妈》的流派和理念也可以在前辈东方神起中找到!还有闪耀乐队。

其实EXO是SM公司的一个转折点,不仅仅是从收入的角度,现在看来EXO的大爆其实是SM公司造星之路成熟的一种表现。

此后推出的团体,无论是红丝绒还是NCT,都可以看到SM公司的造星动作越来越熟练,偶像的成名速度也越来越快,而这些后来的团体中总有一些“前辈”的影子。

我们再回头看看娱乐公司目前的生存状况。相比之下,不得不说韩宇圈的“造星能力”确实更胜一筹。

算上娱乐圈“三巨头”乐华、哇、哇、时代冯军的偶像艺人,人数不少,流派很多。可惜的是,专注于“音乐”的艺人少之又少。

在雷成立自己的娱乐公司的消息传开后,网上甚至出现了许多担心李飞的声音。

时代冯军的老板李飞自成立以来就打着“Genese Office”的旗号专注于发掘和培养更年轻的艺人,旗下的TFBOYS也是十几岁就出道了。

细看LAY的“练习生”计划,目标是13-18岁,相对年轻,接近时代巅峰的培养方向。或许“染色体娱乐集团”未来真的会占据时代巅峰的生存空间。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代冯军和SM公司放在一起比较,结论无疑是肯定的。

时代冯军的造星能力远远落后于SM公司,或者说在“宣传偶像”这件事上,娱乐圈没有一家经纪公司能和SM公司相提并论。

除了TFBOYS的成功,其他组合不仅不受欢迎,还经常陷入“争议”。就连当年TFBOYS的火爆也有些“标新立异”。

内部娱乐以“偶像团体”为主的公司不好做,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娱乐环境的原因。国内偶像艺人的生存空间实在不大,仅存的“偶像艺人”也在忙着转型。只知道唱歌跳舞是很难在内地娱乐圈立足的,和LAY自己的成名经历不太一样。

雷是EXO队的主要舞蹈演员。除了唱歌跳舞,这几年她基本没涉足过其他领域,演技和综艺都是她转回内娱后才得以拓展。

可以说,LAY的粉丝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欣赏”他的歌舞实力,但以他的歌舞实力在娱乐圈几乎不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

首先,无论是在韩娱还是在内部娱乐圈,偶像艺人本质上都可以分为两派。他们一方面强调“选秀”,一方面强调公司资源。韩宇的大部分团体是后者,而偶像团体内娱的大部分是前者。

而且无论是针对选秀学校还是公司学校,都没有适合内部娱乐的偶像生活环境。在韩宇的环境下,LAY在发布新歌之前,除了日常练习之外,还需要去各个电台、综艺节目、活动为歌曲造势。

在歌曲发布后的几个星期里,他需要陆续走上各种“歌唱舞台”。这时候榜单的结果和“一个人”的战绩,可能会为年底的评奖提供依据。这些奖项不仅能证明成绩,还能进一步提升歌手的知名度。

回归娱乐圈后,虽然LAY也出了新歌,如《莲花》《雨林里的梦》,但反响远不如在韩愈时。

因为上面提到的——歌曲发行前的声势,歌曲发行后的舞台,以及可信的榜单和奖项等。,都是娱乐圈的偶像环境下缺失的,即使是实力再强的公司也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营。

这也让这些“昂贵”的歌曲看起来更像是“偶像对粉丝的安慰”,而不是偶像自己巩固和扩大粉丝的武器。

作为“偶像歌手”,LAY也是这种环境的“受害者”。如果环境不改变,他培养的偶像团体如何脱颖而出?

而且艺人领衔的偶像团体也不是首例。前几年有尚雯婕创立的清新极客青年团,也有在时代巅峰不断投入资源的时代青年团。最终反响平平。

如果大环境不变,哪怕真的是“竭尽全力”扶持有实力的偶像团体,没有舞台,没有气势,歌手最终还是会发展成演员和综艺。这是确定的事实。

最后作为结论,LAY成立公司可以算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作为一个看客,我们欣赏他的毅力和勇气,但说到“宣传偶像”,我并不看好。

娱乐圈的偶像发展环境一直为人诟病。选秀节目的“爆款”一方面是新人的最后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的盲目确认。

其实娱乐圈不缺偶像和公司。娱乐圈缺的其实是“偶像生态”。LAY暴露出来的野心也是娱乐圈的软肋。

所以,如果张PD的制作尝试仅限于“挖掘”,可能真的很难成功,但如果张PD有其他的思路,比如建立一个长期的音乐节目,或者建立一个小剧场,专注于建立一种“生态”的行为,那么或许下一个“室内娱乐天花板”真的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