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大师和玛格丽特
米布尔加科夫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他是“白银时代”的重要作家,被公认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家。也可以说是他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在魔幻现实的基础上,布尔加科夫还喜欢用黑色幽默无情地抨击政府和制度,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狗心》。这也是他人生悲剧的来源之一,他的作品大部分被禁。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最重要的作品,他写了11年。26年后才公开出版,还是以删节版的形式。
他把他的爱寄托在这项工作上。这位大师实际上是布尔加科夫本人的化身,一个有才华但不被认可且有些懦弱的人。玛格丽特救了他的第三任妻子。
为此,他为大师和玛格丽特安排了一个非常诗意的结局,这是他一直期待的世界。只有宁静和安详,现实生活中没有勾心斗角、纷争、恐怖和暴力的政治,只有自由和爱。
《魔鬼漫游世界》相同的主题和诗意的语言,以及字里行间的宗教意味,还有关于耶稣、作品主人和玛格丽特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浮士德。但与《浮士德》不同,这部作品不是一个人的史诗。严格来说,主人和玛格丽特的结构应该分为三层。
在第一层,恶魔瓦兰德和他的追随者戏弄世界。稍加引导,他们就让那些白天端庄、衣冠楚楚的人露出真面目,露出他们的罪恶和邪恶,得到应有的惩罚。瓦兰德作为撒旦的化身,没有诱惑任何人。他只是用一些小手段表现了这些人的邪恶和无知。
在这个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布尔加科夫是在借助瓦兰德之手,讽刺和嘲讽那些当权者、学者以及一切虚伪自私的人。从一开始的狂妄鲁莽到后来的贪婪,每一个罪,无论大小,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借着恶魔之手,他似乎在宣告一个真理,邪恶终将得到报应。
同时,以沃兰为主角的耶稣受刑处死的故事,用另一种口吻讲述了善的死亡。以及耶稣用自己的善良改造世界邪恶的伟大行为。
在这个故事中,恶魔瓦兰德是主角,布尔加科夫利用瓦兰德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即惩恶扬善,揭开那些优越感极强,利用自己的地位肆意妄为的人的面具,让他们受到惩罚。他在讽刺政府和社会的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的文学创作者和文坛。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作品直到去世20年后才能出版删节版。他的笔就像一把刀,用它来切割黑暗,抵抗现实的不公和虚假。
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只在结尾出现,而玛格丽特一直没有出现,都围绕着瓦兰德,写作的重点是现实的丑陋。
二楼是沃兰德的撒旦舞会。从寻找女主玛格丽特,到玛格丽特在沃兰香的指引下自我堕落,再到大恶人舞会。在这一层楼里,到处都是看似荒诞神秘而又波澜壮阔的场景。布尔加科夫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独特想象力在这一层发挥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华丽的诗意。
在这个结构中,撒旦·瓦兰德和他的追随者们就像一个吵闹而充满爱的家庭,和第一个故事中的感觉完全不同。正如瓦兰德所说,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光明与黑暗之间没有对错。他像绅士一样对待善良的人,像中世纪的贵族一样对待玛格丽特。那些曾经对恶人龇牙咧嘴,一脸恶心的追随者,对待善良坚强的玛格丽特,也变得温柔婉约。
或许这就是布尔加科夫想要传达的意思。只有善,才能让魔鬼变得不再邪恶。玛格丽特作为他最喜欢的女人的化身,布尔加科夫向她注入了太多的情感。就像《浮士德》中赞美的永恒女人一样,玛格丽特是整本书中最光辉的存在。
主人和玛格丽特都出现在这一层,但玛格丽特才是真正的主角。无论是在撒旦的舞会上,她面对史上最邪恶的人时的冷静,还是她勇敢善良,放弃与主人见面的机会,为一个女妖求情。她光彩照人,与世俗世界的任何人都不一样。也许这就是沃兰选择她的原因。她与大师的爱情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布尔加科夫自己的故事。
同样的心血之作不能出版,同样的作品不被世人认可,同样的作品被女人拯救。大师是布尔加科夫的写照,他的苦闷和痛苦浓缩在这个名字以M开头,充满天真幻想的大师身上。
这个故事也是全文的高潮,完全由魔法构成。在这个故事中,耶稣的故事还在继续。他在信仰中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让钉死他的总督第一次意识到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开始了赎罪之路。
第三层是结局,讲述了主人和玛格丽特以及被惩罚的人的结局。布尔加科夫是个浪漫主义者。在最后的现实与魔幻的结合中,他把自己对人最好的期待都放了进去。他给了那些有罪的人赎罪的机会,就像耶稣给了那个判了他四次死刑的总督一样。他让那些人改过自新,用善取代恶。
为了自己,也为了爱情的结局,他用更诗意的方式结束了。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注入了太多个人感情的作品。他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美好期待,是他一生的坚持和追求。在现实生活的严酷中,布尔加科夫依然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待。虽然他在这部作品完成后不久就去世了,但他最终并没有看到那些期望成真。
如果你喜欢魔幻现实主义或者对俄罗斯文学感兴趣,不要错过这部作品。
如果你懒得看,还有1994的电影可以选择。
对于布尔加科夫来说,他的小说大部分是从中国引进的,但其实他的戏剧成就也很高。如果有机会,我打算再谈谈他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