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别如此之大?
在中国古代,嫡子和庶子,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存在。虽然都是男主人的儿子,但不管是在家族内的地位,还是在继承问题上,身份和权利都截然不同。
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嫡生子其实就是正妻所生的子女。嫡子中尤其是嫡长子,是可以继承家族爵位,财产,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这代表了在众多子女当中,嫡长子的权利最大的,享受到了权益也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古代皇家,一般皇帝的嫡长子,是可以直接做太子的。而且,只要不犯大错,连皇帝都不能废黜嫡长子出身的太子。
而庶子则完全不同。因为除了正妻之外,庶子根据自己的生母的身份,还分为妾生子,婢生子,以及外宅子,也就是养在外面的,也可以说是私生子。庶子的地位,主要是取决于自己母亲的身份地位,母亲的身份地位,影响着孩子可以享受到的权益。
就比如说立嗣这个事吧。从立嗣的方面来看,正妻是有立嗣权的。哪怕这位正妻,并没有孕育任何的子女,但是正妻还是有权力,自己选择由谁来继承自己家里的财产以及权力。也就是说,即使正妻没有孩子,将来谁来继承家业,谁来享受这个嫡长子的位置,都是由正妻说了算的。
即使这个时候,家里只有妾室所生的子女,这些子女的继承问题,也要听正妻以及家族中的其他男性成员的。我们大多数看古代的争家产,明争暗斗的后院戏码,很多也是因为庶子和嫡子争夺权益的问题,经常会发生纠纷,明争暗斗。
刚刚上面提到了庶子,也是根据生母的情况有所分别的,比如说妾生的,婢生的。这些庶子,虽然不如嫡子,但都是养在家里的,他们的母亲是被正式娶过来的。古代家庭,妾的身份虽然不高,纳妾也是要走礼数。所以这类的母子,虽然权益和正房正室没有办法相比,但是好歹也算是大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这也算是合法合理的。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养在外面的,母亲和孩子都在外面,是没有走过礼数,没有娶进门的。这样的也就是私生子了,不是名正言顺的。这类的孩子,基本就是跟大宅子里的利益无缘了,最多也只是能分到一小份财产,但是家族传承的话,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希望了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极特殊的个例。
以上几种说的都是亲生的,亲生的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哪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非亲生的。这种孩子,叫做继子。继子也有区别,继子分为立继子和命继子。打个比方说,如果一对夫妻,自己本身的生育能力有问题,但是又不能没有孩子,所以就算这收养一个,这样的情况就叫做立继子。
但是如果说,两夫妻在生前没来的去挑选一个或者领养一个的话,这个时候家里又需要有继承人来继承,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会由家族成员或者官府,指定出一位继承人来,这种情况就叫做命继子。别看这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但是按照古代的法律来说,继子是依法享有继承权的,虽然可能和亲生儿女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在古代的法律层面来说,两者是一样的。
其实我国古代嫡庶之分,最明显的时候应该就当属是唐宋时期了。这个时候的人们,把嫡庶之分看的非常之重,但是到了之后的朝代就稍微减弱了一些。比如清朝,采取了秘密立储制度之后,哪怕不是皇后所生的儿子,也是有权力继位的。
但是无论是在哪个朝代,只要是这个家庭在朝廷,在社会之间的地位很高,是个大家族的话,基本上都是很注重嫡庶之分这个事情的。咱就按宋朝来说,在宋朝时期,大宋的法律就有规定,庶子与嫡子享受同样的继承权益,但是外宅子的就没有权益。说白了就是家里的,入了户籍的,就算是一家人,就有份。但是养在外面的,没入户籍的,就不具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所以,私生子如果想要获得财富,获得继承的权益,那必须都得的是丈夫,或者一家之主在生前给私生子们留好了的,立过遗嘱。或者事先早早就有所安排的。毕竟遗嘱继承,要优先于法律继承。否则的话,这些私生子以及他们的母亲,就很有可能一分钱都捞不到。
当然,嫡庶之间的差别再怎么大,也没有男女之间的差别大。在我国古代,家族世袭爵位的传承都是儿子们的专属权益,女儿是无论如何都争不过来的。就比如说宋朝就规定,爵位的传承都是由子孙传承。如果嫡长子死了就立嫡长孙,如果嫡长子嫡长孙都没有的,就立嫡子一个妈生的嫡次子。如果正妻没有子嗣的话,那就立庶长子。总之,家族继承的顺序,极为严格。
而在这种制度下,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嫡孙还是庶孙,最主要的是都得是男的,那么女孩子怎么办呢?女孩子就只要乖乖的继承财产财富就可以了。不单单嫁人之后的夫家,还有连带着嫁人之前的娘家也是一样,也是可以继承的。
不过,这个就是要看女子和自己娘家的关系怎么样了。如果是深受父母宠爱的女儿,而且嫁人之后也和父母的关系十分亲近的话,那么女儿也一样可以继承很多财富。但是如果反过来,女儿在娘家如果不是很受待见的话,那么可以娘家的财产,就和已经出嫁的女儿没有什么关系了。
所以总的来看,只要是你是家庭成员,不是私生子,那么你都是有地位的。私生子如果想要翻身,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有遗嘱的情况。但是如果是个女孩子的话,在古代,无论是什么身份,显然都是要比同等的男孩子要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