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什么是“歌特式死亡”,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歌特式”。关于哥特有很多解释。一般来说,哥特在教科书中的定义是:从字面上看,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哥特式建筑就像一座大教堂,它最大的特点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和结构;其次,在文学上,哥特用来描述以黑暗孤独的地方(如废弃的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秘的冒险故事。第三,哥特也代表一种印刷或书写风格,字体相当华丽。还有一种解释:人类学意义上的哥特,古代欧洲的一个民族;艺术风格,出现于12世纪后期,主要体现在建筑和绘画上,起源于法国巴黎附近。恐怖、黑暗、怪诞、野蛮,这也影射了哥特小说的哥特含义,如17和18世纪流行于英国的小说,描写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城堡中的复仇或奇异故事。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哥特小说已经延伸到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甚至包括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在人类学意义上,哥特人是所谓的野蛮人之一;在艺术风格上,哥特风格崛起激荡,同时优雅修长;哥特,作为恐怖和黑暗的代名词,已经成为小说叙事艺术中的一种风格——当然,这种风格只是一个批判性的术语。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同样是在英国,一种沉溺于人类黑暗阴郁情感的音乐逐渐被称为哥特音乐。他们的音乐悲伤而缓慢。今天,他们似乎掀起了一场新的复古运动,在音乐中引入哥特风格,唱出死亡、恐惧和黑暗,偶尔弹出一个宗教主题,或者用暴力、幽灵般的吟唱死亡金属的女声。哥特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文化背景上明显区别于摇滚的其他分支。作为一种植根于18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和哥特文学的音乐风格,其对黑暗的压抑、对死亡的审美、宗教情结和对唯美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让很多人避之不及。相应的,很多对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术敏感的人,欣喜若狂地接受了它。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哥特更有可能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音乐,可以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哥特音乐往往是基于人类情感世界的挖掘和放大,并在创作过程中推动这种自发的感性体验,所以当它再次作用于听众时,往往会引发进一步的审美感受和思考空间。哥特音乐追求黑暗与死亡的美学,与古典哲学格格不入,使其长期游离于主流文化和严肃艺术之外。然而桀骜不驯的哥特人根本不在乎这些,或许体制庞大、颓废叛逆的地下文化更适合其发展。哥特音乐通常的表现手法是:男主唱极力压抑和爆发,将黑夜中的绝望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背景中,吟唱的女声往往带有强烈的悲悯气质,而器乐则是黑暗中呜咽的风声,月光下的狼嚎声和鲜血滴落泥土的声音。哥特音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崇尚死亡美学。他有一种天生的悲剧,弗洛伊德在讲李尔王时提到,悲剧旨在教会我们“放弃生命和爱情,与死亡的必然性交朋友。”源于悲剧艺术的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是“肯定生活,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玩弄痛苦,从生活的悲剧中获得审美的快感”。尼采的悲剧理论是为数不多的赋予悲剧和死亡美的悲剧理论之一。它认为悲剧是辉煌的,是一种“形而上的安慰艺术”。叔本华和尼采都求助于音乐来解释“悲剧”的本质。可见哥特音乐作为形而上绝望的载体,表达死亡美学有其必然性。哥特音乐的死亡美学不仅体现在音乐风格上,还体现在视觉效果和表演艺术上..苍白的脸,夸张的五官,麻木的表情,凌乱的长发,复古的装扮,冰冷的金属装饰,都是哥特人的经典特征。在现代城市,也是主流机构追求的一种形式上的新奇。真正的哥特人总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总是透露着说不出的压抑和自我毁灭。哥特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和所有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哥特是一个人们可以逃离现实而进入的幻想世界,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
哥特精神
给哥特亚文化定义一个清晰的思想体系并不容易,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心境和审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是受浪漫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的启发。黑暗、神秘、病态的印象和情绪也存在于传统的浪漫哥特小说中。18世纪末和19世纪,恐怖感和对超自然的恐惧普遍存在于通俗文学中,并延续到现代恐怖电影中。哥特的另一个核心元素是喜剧性的夸张和自我戏剧化,出现在哥特小说和哥特亚文化中。
哥特亚文化的成员一般不支持暴力,而是容忍暴力。许多媒体错误地将哥特亚文化与暴力、对少数民族的敌意、白人至上和其他仇恨联系在一起。然而,暴力和仇恨不是哥特思想的元素。相反,一些哥特思想是由主流文化希望忽略或遗忘的社会或个人的恶的认知、理解和悲痛构成的。这也是哥特音乐中很常见的主题。[6]
阻碍哥特思想明确定义的第二个原因是哥特对政治的厌恶。在19世纪,个人蔑视社会规范是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情,但远没有今天这么激进。所以哥特亚文化的抵抗是有限的,它吸收了西方核心文化的形象。与嬉皮士或朋克运动不同,哥特亚文化不传播政治信息或号召社会运动,而是强调个人主义、对多样性的宽容、创造性、知性主义、厌恶社会保守主义和温和的犬儒主义,但这些思想并不适用于所有成员。哥特思想主要基于美学,而非道德或政治。
当然,哥特有它的政治倾向,从社会自由主义到无政府主义,但它们不会特别表现出来,成为他们文化的一部分。相反,政治立场和宗教一样,被认为与个人观念有关。不像朋克,只有少数人的政治立场和“哥特”身份有冲突。
作为一个哥特人,身处亚文化中是极有价值的,可以实现个人抱负,尤其是与创作有关的抱负。然而,这也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部分原因是大众对哥特亚文化的误解造成的负面观感。年轻人在运动中找到的价值,可以从哥特亚文化的坚持中得到证明,而80年代的其他亚文化(比如新浪漫主义运动)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