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徐南英资料
许地山(1893 ~ 1941)现代作家、学者。明赞坤,本名迪善,出生于台湾省一个爱国家庭。小时候父亲用花生比喻教育孩子,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地山在+0921开始写作时,以罗华生为笔名(古汉语中“华”与“华”同音),鼓励自己做一个有花生的人。我的祖籍是广东揭阳,出生在台湾省台南的一个爱国家庭。回大陆后定居福建龙溪。1910中学毕业后,在师范学校和中学当过老师。1917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毕业留校任教。在此期间,他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合办《新社会》杂志,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 1。他与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65438年至0922年赴美,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哲学系学习宗教史和比较研究,获文学硕士学位。后来转到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德学院学习宗教、印度哲学、梵语、人类学和民俗学。65438年至0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与宗教学学院任副教授、教授,致力于文学创作。1935年受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举家移居香港。在香港期间,他还担任了香港中英文化协会的主席。1937“七七事变”后,发表文章和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和张一兵联名上书,呼吁团结、和平、停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开展各种组织和教育工作。最终他死于过度劳累。
许地山一生的文学作品大多以福建、台湾、广东、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作品有《空山灵雨》、《织一只蜘蛛》、《坠入危巢》、《道教史》、《大心集》、《印度文学》等。他的翻译作品包括《二十夜问》、《日出》、《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许地山的轶事
许地山对印度的“诗人圣人”泰戈尔十分敬重。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所以翻译了《吉檀迦利》、《去加尔各答的路上》、《小说月报》、《大师,拿我的琵琶》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和散文。许地山对泰戈尔的喜爱激起了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翻译孟加拉民间故事,1930年出版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还翻译印度故事《太阳升起,二十夜问》.......................................................................................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回来后的几年里(从1927到离开燕京大学时的1935),写了8篇学术论文,5篇学术论文。其中,1930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书离不开他深厚的文学和翻译知识。
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中华音乐社总编辑柯正和编纂了《世界名曲100首》,共分十册,每册十首。其中第一册的十首歌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序言和柯正河写的序言,后面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说明。许地山在序中所写的关于他演奏、学习、教学音乐和作曲的内容,鲜为人知。他在成为广州文庙的学生之前就开始学习音乐。他擅长琵琶,还会作曲。虽然他的工作看似与音乐无关,但他非常重视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悉西方音乐和西方民歌,对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有着极大的热情。他翻译的这十首名曲就是一个证明。这十首名曲除了《船摇如摇篮》都是情歌。写爱情的时候有一种真挚而燃烧的情感:“火热的手互相握着。嘴唇在颤抖。低语如歌般美妙,它来自我。世界上你什么都不想要,我却是你想要的。”(“再来一次!》);有一个关于恋人离别的爱情故事:“野鸟在清唱,野花在盛开,太阳底下静如睡眠,虽然底下的快乐可以消除悲伤。”但失意情绪不盼春归”(《罗·》);生活中有一种怀旧情结:“你能忘记你的老朋友,不把他们放在心里吗?“你能忘记你的老朋友和过去的日子吗?旧时光,我爱,旧时光,我们要为此干杯。”(“你能忘记你的老朋友吗?》)。从他翻译的这十首歌词和序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他独特的人类情怀。没有对艺术的投入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很难想象他能翻译出如此优雅深情的世界名曲。对于许地山来说,翻译也是艺术创作。所以,许地山在和他崇拜的音乐人柯正河见面后,谈到音乐教育,也有相同的看法。柯正和让他翻译西方音乐,他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曲一百首》第一卷序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来,到槟榔岛,到一所华侨办的学校,找一些老同事。我们已经分开十多年了。但是,那所学校教的歌唱课不仅和十年前一样,而且和我小学学的一模一样。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都问我他们从哪里来的。这越让我觉得我必须办一所音乐学校。但是虽然我对音乐有兴趣,但是我的音乐知识还不足以提倡。这必须由专家来完成。“在这里,我们不难理解许地山普及音乐教育的良苦用心。我们可以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和介绍了好的西方音乐作品。
谈及许地山的翻译风格,我想引用许地山翻译的《孟加拉国民间故事集》中的一段话:“此译本基于1912年麦克米伦公司的底书。我没有逐字翻译,而是坦率地写出了每个故事的意思。至于原文的底句,在翻译中有时会有所增删,因为民间故事的编撰只需要明确其内容即可,不必像文章其余部分那样逐字斟酌。我翻译这22个故事的原因是我对民间传说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每次觉得中国民间故事多,就要多翻译一些印度故事。一来对研究中国民俗学一定很有帮助,二来因为今年春天支子找我要了一本小说看,我已经很久没写了,一时半会儿也写不了多少,不如两三个月结束的时候翻译给她讲个10、20个故事,更能满足她。”
看完这段话,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许地山的翻译风格——简单真实,就像他的人民一样。当然,翻译的风格与译文的风格密切相关,许地山对此很熟悉。《孟加拉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的翻译很简单。这里附上许地山翻译的一首德国民歌,让我们领略他娴熟的翻译技巧和扎实的写作功底:
夏末月初的夜曲,在寂静的山顶;远处的颤音低沉,那是夜莺的呢喃。唱吧,快乐的夜莺!在银色的灯光下歌唱,在这个梦幻的夏夜,我们听不到其他的声音。西边的天空有云,黑暗似乎要降临。停下来!一刻也不要靠近掩盖爱的时光,停下来!
夏末月初,在寂静的山顶;远处的颤音低沉,那是夜莺的呢喃,那是夜莺的呢喃,唱吧,快乐的夜莺!在银色的灯光下歌唱,在这个梦幻的夏夜,我们听不到其他的声音。快乐的小鸟,为我们歌唱吧!快乐的小鸟,为我们歌唱吧!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和传播外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他翻译的《孟加拉国民间故事》和《二十夜》对中国民俗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方名曲的翻译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罗华生”一生追求真理进步,一生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他的早逝,的确是文艺界和学术界不可挽回的损失。他热情倡导的“花生精神”难能可贵,深入人心。他的翻译也将被永远打上烙印。
[编辑本段]综合介绍
原名徐赞坤,字帝善,笔名罗华生。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市,甲午战争后举家迁往福建龙溪。小时候跟爸爸在广东读书。中学毕业后,因为家境的衰败,我去了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在缅甸仰光中学上学,1916回国。第二年,他进入燕京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然后重新进入宗教学院,获得上帝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次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他对宗教史有很深的研究,对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也有很大的研究。精通中国古代梵文、希腊文、青铜器铭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1919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与郑振铎、瞿秋白等主编《新社会杂志》。是中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第一篇短篇小说《生命之鸟》发表在1921 1年6月的《小说月报》上,刻画了一对因爱而厌世的青年男女。希望投胎为“极乐世界”,以求解脱。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宗教神秘色彩和艺术风格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反响。第一部小说集《用网钓蜘蛛》收录的早期作品,大多表达了对宗法制度和封建习俗的不满,但也透露出强烈的宗教观念和虚无主义思想。著名的散文集《空山灵雨》也体现了他早期思想的“杂”。有主题明确、内容深刻的名著,也有宣扬佛教思想的篇章。
65438年至0935年赴香港大学任教,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新文学学会理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几年写的作品,题材和风格都有变化,与现实结合越来越紧密。65438至0934年的小说《春桃》塑造了一个泼辣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铁鱼的底颊(1940)描写了一个一无所学的老知识分子的苦闷心情和悲惨遭遇。这些在他去世后编辑出版的现实主义作品和杂感,都显示了他人生态度的积极变化。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他的教学任务很重,过度劳累。不幸的是,他死于心脏病。
文体语法大纲1921,生活
织网蜘蛛((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商人的妻子(短篇小说集),1925,商业。
空山灵雨(散文集)1925,商务
无法投递的邮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社。
印度文学(论文)1930,商科。
解放者(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道教史(第一卷,论著)1934,商业。
春桃(短篇小说集)1935,生活
罗华生作品选(短篇小说与散文)1936,上海古玩书店。
福记1941,商业迷信研究
日光灯(童话)1941,香港进步教育出版社。
许地山语文随笔+0941,香港新文学社。
国粹与国学(论著)1946,商科。
杂感集1946,商务
危巢落滑(短篇小说集)1947,生意
许地山文选(短篇小说与散文)1951,开明。
许地山作品选(短篇小说、散文等。)1952,人文
编译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佛教。
花生
大中集编译,1931,商务
印度戴博胡利,1929,商业孟加拉国民间故事。
英国贝恩编辑的《二十夜》,1955,作家。
《太阳正在落下》,英国贝恩编辑,1956,作家。
[编辑本段]许地山翻译年表
1.在去盖尔塔的路上(泰戈尔著)1921四月小说月刊12第4卷。
2.可以上交的蝙蝠和聪明的金丝雀1924六月小说月刊15第6卷
3.宋1925六月小说月报16第五卷
4.欧美名人的爱情生活1928 11每月小说19卷11第65438号+02
5.孟加拉国民间故事【据戴伯和里编《孟加拉国民间故事》拉尔·贝哈里日,1929 11 10月版,65438+6 8月版,商务印书馆。
6.主人,拿我的琵琶(泰戈尔著)1931 1小说月刊,第22卷,第1号。
7.乐圣·裴德芬的爱情故事同上。
8.文明的未来1931北京晨报
9.二十夜问[译自《印度的故事》F.W .贝恩,第1卷] 19551,作家出版社。
10.《太阳落山》【据同书第8卷翻译】1956,1版,作家出版社。
许地山的父亲
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清政府在台湾省防治局的负责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徐南英率部抗击侵略军。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台湾省最终寡不敌众,导致沦陷,沦为日本殖民地。
出于爱国之心,徐南英毅然抛弃所有家当,带着家人定居福建龙溪,过着清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