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把什么称为四书?

四书,包含《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种书。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即二程先生把这两篇提出来,与《论语》《孟子》并列,合称四书,用以教弟子。

朱熹继承这一做法,并用大量心血、精力为四书作注。自30岁便下功夫,六十七八岁改犹未了,前后40多年。直到临终前一天,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的注。他为四书所作的注,《大学》《中庸》称《章句》,《论语》《孟子》称《集注》,后人集编为《四书章句集注》。

历史: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

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年—1320年)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在近代,《四书》还被编入小学、中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