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写《活着》过程中最艰难的地方,是停笔两个月。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活着》是中国著名作家余华在1992写的一部小说。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傅贵的故事,他是从一个年轻的地主长大的,因为年轻时他吃喝嫖赌,输掉了所有的家产,毁了他和他家人的幸福。但他很快意识到,他已经做好了在贫困中平静生活的准备,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厄运一直跟着他,无情地夺走了身边每一个亲人的生命。我不知道这是命运还是惩罚,但他活了下来。最后只有一只老牛陪着他,听他在夕阳下独自歌唱。

书中七次写到死亡,但我可以写到有情之死。余华停笔两个月,几经波折,写完了,然后伏在桌子上哭。因为不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最后写下了“月光洒在路上,像盐一样”,表达了富贵人家孩子的痛苦。只有12个字,不痛不痒,痛苦不堪,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傅贵无尽的痛苦和悲惨。

妻子重病期间,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妻子献血而去世。傅贵独自面对儿子的意外离去。他想发泄他的愤怒,但发现“县长”是他的年轻伙伴春生。命运戏剧性的安排,让单纯的傅贵难以再恨,只留下一句:“春生,你欠我一条命,下辈子再还我吧”就走了。考虑到妻子病重,傅贵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的母亲和儿子团结一致。当他的妻子贾珍最终告诉傅贵他已经知道了儿子的死讯时,作为父亲的傅贵感到了一种解脱和悲伤。

这一集是余华写《活着》过程中最难的地方,一度停笔两个月。余华一直想描写一个父亲面对孩子早逝的悲剧时最真实的感受和感受。几经周折,他终于一改往日犀利的笔法,郑重地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写下了12个字,与父亲傅贵的肺腑之言组成了一句诗意的句子:月光洒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写完这句话,作为医生看惯了生死,作为作家写惯了生死的余华,伏在桌子上嚎啕大哭,带着人性不可避免的痛苦和一颗善良的心的震颤而哭泣。如果你读过《活着》,也应该记得这句话后面是余华作为作者讲述的一个真实场景:他和老人坐在一起,像哨兵一样在树下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