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一本怎样的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逐章展开的历史演义小说。它的全称是《通俗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流行的《三国演义》流传于世有几个版本,比如嘉靖仁武版。到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进行了重新整理,修改了措辞,更改了诗词。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情况,主要是描写战争,讲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魏、蜀、吴政治军事斗争,最后司马燕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它反映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斗争和矛盾的转化,总结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一批三国英雄。

全书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黄巾起义、董卓谋反、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回晋。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在字里行间融合了《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既有《孙子兵法》的情节,也有《孙子兵法》的谋略。

扩展数据:

1,《三国演义》的文学成就:

《三国演义》用的是朴实的文言文,生动流畅,雅俗共赏;笔触充满了变化,对比,冗余,曲折,摇曳。结构恢弘,把百年左右的事件和众多线索错综复杂的人物组织得完整而紧密,叙事有条不紊,前后呼应,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能写出每场战争的特点。注重描写特定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引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功较量上。

参考: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