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挟天子以令诸侯
装傻充嫩,静候时机,真正有把握再一举诛杀。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事实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东西不一定要在乱世像曹操要挟汉献帝,齐桓公要挟周天子才满足,只要是皇帝权力受到极大的压制,都能算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种情况有很多,幼年登基的皇帝还有被外戚、宦官、世族强行压制的皇帝,都可以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例如:清圣祖,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登基时仅仅八岁,顺治虽然为康熙留下了四位辅佐的大臣,但是康熙登基之后由于年纪太小,所以朝政由四大臣处理。
康熙十四岁亲政十天左右,鳌拜便除掉了苏克萨哈,剩下的遏必隆唯唯诺诺不敢吱声,索尼年迈不堪重用,朝政便落入鳌拜之手。
十六岁亦即康熙八年,康熙在宫里设计擒拿了鳌拜,并一举摧毁鳌拜集团,开启康熙亲政时代。
这是康熙大帝面对“挟天子,以令诸侯”做出的反应。
综合康熙的方法来看,应对“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就是装傻充嫩,静候时机,真正有把握再一举诛杀。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寓意:
张仪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策看似切中要害,但未免有点急功近利。常言道:“欲速则不达。”相比之下,司马错的“富国强兵得天下”的思想,着眼于施仁政、得人心,又可增强实力,不失为上上策。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指挟持或挟制皇帝,以其名义号令诸侯,后比喻借重权威者名义,发号施令,以实现自己的野心。凡用此成语说事,皆为贬义。
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纷争迭起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并不强大,远远比不上袁绍、袁术等人,但最后却是他的儿子曹丕最先称了皇帝,统一了全国。为他的霸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恐怕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战略和屯田的经济战略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曹操在政治上占得了先机;屯田则又让他在经济实力上得到了良好的储备,使曹操在今后几十年的东征西讨之中没有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