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都有哪些欲望?

文/猫评/加七编辑/徐旭

我曾听一个局外人说过:“自古以来,文人多YY,这种无奈投射在锦绣文章上,是因为未能如愿以偿的文人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我觉得这句话太偏激了,但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尤其是在君主专制的古代,文人群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他们对现实充满了怨恨和幻想,但现实是无法超越的,所以他们不得不将瘦骨嶙峋的现实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文学的理想国。这种文人心态的自我平衡也是可以理解的。文人在自我平衡的创作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投射出自己潜在的欲望,作为被压抑欲望的替代补偿。

私底下,通俗文学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能体现文人潜意识欲望的载体。所谓通俗文学,就是相对于说教、说教等严肃文学而言,在当时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常见的通俗文学有歌曲、歌谣、戏曲、小说、讲历史等。下面我们就通过作品来说一说,盘点一下古代文人的十大欲望(y)和希望(y)。

10.要当状元,进士和

自从科举制度为广大士子提供了“学文习武、品品帝王家”的职业前景后,“一举成名”逐渐成为古代社会士子的心态。如果灵活运用今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至理名言,学习优秀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这句时代口号应该是“成为第一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做状元跃出龙门,既是文人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功名背后的政治特权和现实利益。在很多古代小说中,隐含着作者潜在的欲望。

元杂剧《西厢记》中的张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穷书生,一个国家的女儿,在爱情的道路上自然是一波三折。即使双方结婚,落魄书生依然不被家庭接受。直到张生成为高中的优等生,他才真正感到自豪和高兴,故事也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可见,成名的欲望已经在文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在这样一部以爱情为主的作品中,作者也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9.漂亮的人青睐,自由恋爱。

在旧社会,美女被称为美女和伊拉克人。美丽贤惠的女人是绅士的好配偶。自古以来,文人的美色情结从未间断。这时候如果有幸得到美女的青睐,就会成为文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玉娇梨》中,作者借主人公苏有白之口,赤裸裸地暴露了文人的情感欲望——“我若不娶绝色美人,对我(苏有白)来说就是一辈子,读了多少诗才子也是枉然。”

所以在很多才子佳人小说里,通常会有很大篇幅来描写美人的身体来消费女性——黑发、峨眉、粉脸、香腮、红唇、白牙、细腰等。,并具有天生聪慧、精于女工等优秀品质以满足作者所代表的文人群体的想象和情欲;再有就是美女仰慕才子,明辨珍珠的故事,以彰显文人的自我存在感;最终双方不顾伦理相爱,你我情节得以释放,释放了作者在现实中被理学压抑的情欲。

8.东床女婿富贵。

在古代的门第观念和特定的仕途升迁条件下,无疑是“好风,靠实力,送我上青云”的写照这类似于现代社会很多女性即使打破头也要嫁给豪门的心态。

因此,在《莺莺传》中,张生拒绝了莺莺的要求,只是为了将来结婚而让出妻子的位置。《霍小玉传》里的李艺,不管她对小雨许下了多少誓言,最后还是选择了睡在她身边的人,还是那个贾府的卢氏姑娘。《樱桃青衣》中,陆胜在梦中娶了郑的女儿,从而“授王宅尉,迁监,转殿,拜吏部外臣,判”...要知道这个专利,再过几个月就真的要挪到礼部侍郎了...于是他拜了几个月的黄门侍郎,又留在河南任殷的御史大夫,对东方的“颇为挑剔”,也正是出自这些细节。

7.嘲笑皇帝是所有人的福气。

在乌托邦式的爱情故事中,西方倾向于创造大团圆的结局,而中国的才子佳人经典小说则倾向于创造“两(n)个女子称姐妹,效法E女王,结成牢固的友谊,从此幸福生活”的结局。

据《才子佳人故事集》统计,在50部才子佳人小说中,一夫多妻的情况多达37起。原因不尽相同,如《情人》、《孤山再梦》、《春柳莺》等,追求一夫一妻制,有的在剧情发展中形成一夫多妻制;如别人推销的《人间乐事》、《班轮报》;也是合浦珠、五美命运、绣屏命运积极追求的。但无论是哪种冠冕堂皇的借口,都隐含着创作者所代表的的士阶层对于“一夫多妻制,* * *侍奉皇帝”的认同和渴望。

6.弄个傻逼,这种感觉永远不会变。

钱容易得到,真情难求,得到一个痴情的人更难!

面对父亲破裂的婚姻,蔡若兰在《铁花仙史》中对爱人王如珍说:“一点是定了,但一千块不容易。我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于是她女扮男装逃离婚姻,疯狂守护心中的爱情。

在金中,王翠翘与书生金仲私下约定终身后,两次入狂欢,两次成好朋友,两次自杀未遂。流亡13年,痴心不改,终于“愉快地完成了旧愿”。

歌剧《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一个绝色美人,一个官僚女人,一个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的痴情美人。不管在梦里,在地狱还是在人间,她都没有结婚。对这样痴情的女人,老公还能要求什么?

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塑造了这些勇敢而忠贞的女性。他们在歌颂这种无偿而热烈的爱情的同时,其本质也反映了文人在仕途失意的同时,也希望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有魅力的人。从很多作品中不难看出,这种欲望也成为了文人创作的动机之一。

5.除恶除奸,主持正义

在乌托邦,除了超人,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侠客。当然这个侠客不是西方世界的蝙蝠侠或者蜘蛛侠,而是中国古代社会那些路坎坷,拔刀相助的侠客。有人的地方就有压迫,有压迫就要有骑士精神。光有侠客团是不够的。最好提拔一个有能力的大臣做精神领袖,誓以主角光环“打恶霸,惩贪官,慰民,鸣不平”,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

所以从纵向发展来看,清代的三侠五义后来发展到了猫王,再到续侠传、小五义、续猫王等续书。从横向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到施公案、公案、案等。从人物内容来看,还可以看到白玉堂、、展昭、丁、包拯...总之,当作者们乐此不疲地创作这类作品时,我们很容易在文本的缝隙中看到四个字:提防邪恶,消灭汉奸!

这类公案传奇的出现绝非偶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映了作为弱势的出租车阶层,有着强烈的匡正世界、维护正义的愿望。即使有其自身的现实局限性,也需要塑造一个有能力的人来为自己完成这个“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4.做出贡献,取得进步。

在封建社会,士绅阶层是一个比较憋屈的阶层,权力远不如统治阶级,富裕程度也远不如商人集团。退一步说,即使有无数才华横溢的文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状元,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但即使生活在这种夹缝中,他们也是一穷二白,无短志向。他们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作品,包括《尚雅》以及《世俗》。

唐代的梦幻小说中有很多关于落魄文人所做成就的白日梦,不仅让那些没有手绑鸡的文人得到意淫,还起到鼓舞士气,传播爱国主义的作用,堪比鸡汤!比如《凌影传奇》中,才华不足的郑成福在精神世界大有作为,能够“食北一万三千户”不要给第一个房子,马珠宝,衣服,仆人,花园,和盔甲。" .《枕边故事》里落魄的陆胜,还梦想过着“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吃饱饭、听声儿、发家致富”的生活。这个梦不就是他们潜意识欲望的反映吗?

3.超越世界,羽化为不朽

在文人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热衷于功名,有相当一部分清高的文人不屑于身处官场,愿意远离尘网。更有甚者,他们可能认为世界如此繁华,容不下我。于是他们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世外桃源上,相应地创作了一系列奇奇怪怪的小说或杂剧。他们试图幻想,在那片净土里,他们可以远离尘世,无忧无虑,身居仙班,长生不老。

比如《西游记》里的、韩仲礼、张、何仙姑、蓝采荷、吕洞宾、韩湘子、曹国九等人,他们自己都是好凡人,后来都成仙了,摆脱了肉身的负担,很幸福!不难看出,文人自己在写这样的作品时,是向往神仙般的生活的。

2.福报无穷,儿女欣欣向荣。

在封建社会,古人讲究多子多福,自然这种欲望跃然于字里行间。比如说《聊斋志异》里,宁娶了一个老婆和一个小妾,然后他又添了三个荣耀祖先的儿子,有了五个孙子。比如《枕边故事》里,卢生在梦里有五个儿子,十多个孙子...这些情节都表达了文人雅士们希望子孙满堂的夙愿。

1.如果你偶然得到钱,你就会富有。

无论一个读书人如何不为五蒲式耳的米而弯腰,如何视金钱如粪土,都要活下去。虽然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活着。吃饭,还要有钱保证三餐温饱。多么简单又复杂的欲望啊!即便如此,作为一个读书人,也不能赤裸裸地表现出“要钱”的欲望,只能通过一些作品假装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的财富梦想。

在蒲松龄的笔下,发明了一个叫名声的人,他因为得到了一只蟋蟀而成为百万富翁。“有成千上万的田野、城堡和塔楼,有成千上万的牛羊蹄;我一出去,就领一个家。”一个虚构的书生崔,因为一幅画中的一匹马,积了几万两银子;他还创造了一个孝子,Xi·方平,他用孝顺打动了哈迪斯的法官。三年来,他的家庭富裕富足...可见文人不易免俗,对金钱有着不可分割的欲望。

欲望是一把双刃剑,不是那些扼杀人欲望的人口中的魔鬼。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许正是文人的诸多合理的欲望,才让我们今天有幸得到如此多的文学遗产和精神宝藏!

本文选自十大网站,十大最佳原创和翻译榜单。各种冷知识,电影,旅游,历史,美食……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