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图腾文化:龙本为不存在之物,为何古代神龙形象会如此具体?
龙,在现代人看来,因为没有任何化石、图像等证据证明龙曾经存在过,所以现代人认为龙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精神上的自我慰藉。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有无证据证明龙的真实性,龙在中国所代表的意义非常深刻,甚至可以说龙贯穿整个华夏文明。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因为在原始社会龙为中国图腾,华夏的图腾就是龙。 一、龙在中国古代所表达的意义 古代皇帝以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且皇帝所穿的衣物都绣有金龙。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信仰,也是文明的见证者。 二、黄帝时期龙的形象由来 龙的形象是综合了各种生物而成的,龙有蛇的鳞片、麋鹿的角、骆驼的头、鹰的爪,这种形象不由得让人觉得是古人以各种生物的形象创造出的的瑞兽。那么龙最早起源于哪里呢?关于龙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最为可信的是黄帝时期龙的图腾。 大约五千年前,黄帝代表的华夏部落与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大战,最终黄帝胜出,而我们是黄帝部落的后人,所以自称炎黄子孙,华夏传人,龙图腾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原始部落,不同部落之间都会又各自的图腾,因为图腾象征着一个部落的精神,图腾这一习俗也一直在后世流传。 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在战争之后,消灭掉对方的势力的同时要消灭其图腾,这样才意味着一个部落的消失与灭亡。黄帝战败除了华夏部落之外最大的部落——九黎之后,并么有像其他部落一样,着急毁灭其图腾,从而毁灭九黎文明。 中国儒家温文尔雅和平***处等思想最初起源于原始部落,因为黄帝的仁慈,不愿将整个九黎部落毁灭,于是便希望将九黎部落融合,所以不能毁灭九黎的信仰图腾。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将九黎融合,那么如果强行让他们信奉华夏的图腾,那与直接毁灭九黎图腾没太大区别,那么九黎部落就不会真心与华夏融合。而且考虑到今后继续收服其他部落,如果采取毁灭政策,势必不可为之,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解决办法。 中国人在这个时候开启了人类人性的文明,舍弃了动物的弱肉强食,人性就是团结、和平、***同进步。于是黄帝想出融合图腾的办法,图腾是信仰,要融合各个部落,那么图腾不能毁灭,也不能以某个部落的图腾作为融合部落的图腾,所以可以如同部落融合一样,将图腾也进行融合,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融合之后的图腾是所有部落***同的图腾,不分彼此。 那么问题是如何融合图腾?原始社会,人类对于各种奇特动物有不一样的情感,所以各个部落的图腾,一般都是动物,比如说老虎、鹰、蛇等等,那么图腾融合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把所有的动物都直接融入到一个图腾之中,且不说不现实,就算能放到一个图腾之中,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把不同部落放到一起,却没有融合之意。 《淮南子》中记载仓颉为黄帝时期的史官,后世普遍认为汉字最初起源是仓颉,仓颉根据山川形貌、鸟兽纹理发明了象形字。所以不难看出,仓颉对于自然的观察非常细微,也具有创造力。在龙起源于黄帝时期的这个说法中,仓颉是龙图腾创造者。在黄帝为融合图腾头疼时,善于观察自然的仓颉,提出「 ”各取一物,融合之”的方法。在仓颉这种思想指导下,黄帝进行了多次融合实验,发现有可行性。所以命令仓颉去创造出能融合各种动物,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图腾。 这对于观察细微入至的仓颉而言,并非什么难事,经过长时间的野外观察,近距离接触各种动物,设立理念中包含了大气、美观、和谐等理念。最终仓颉发现鹿的角非常俊美,双角如同树枝一样散开来,有一种别样的美丽,但是如果放到图腾当中,必须要把鹿角做出一番改变,不然仅有鹿角的美丽,却无半分英气,与图腾影响不符。所以仓颉把不改变鹿角形状,但是减短长度,在保证美丽的情况下又不失英气,所以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角。 在身体方面,因为黄帝需要的图腾不同于其他动物,虽然是构想出来的,所以要具备一般动物不具备的能力——飞行。本来飞行应该是鸟类动物所具有的特点,但是把鹿角放置在鸟类身上,然后加上一双翅膀,太过于不伦不类,完全没有美感而言。仓颉发现蛇的爬行过程非常灵动,优雅且不失美丽,所以将图腾的身体改成蛇的身体。为了体现图腾的磅礴大气,便将蛇身放大数倍,然后将鹿的短角置于龙头。而后经过仓颉的无数次实验,最终确定了蛇身、鹿角、狮头、鱼鳞、鳄鱼嘴等动物的不同部分组合而成。 在龙图腾确定之后,华夏部落以龙作为图腾,寓意华夏部落摒弃动物的落肉强食的法则,希望各大部落能平安融合,团结。所以在这之后,华夏部落获得天下民心,开始融合各大部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时代。龙图腾的创立,意味着中国文明的起源,也意味着正真意义上的华夏部落的起源。 关于龙的起源,史学家众说纷纭,没有任何有据可考的例子能证明龙具体起源于某个时代,但是比较统一的一个说法是龙起源于原始社会,因为在夏朝就已经有了龙的少量记载,所以关于龙的起源,最被认可的上述黄帝所创造的华夏图腾。 参考文献: 《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