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第一仗”全纪录(一)
1949年1月28日,刚好是农历除夕。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全家在溪口故居丰镐房团聚度岁,吃辞年饭。这是蒋介石36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老家过年。
自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国民党军大仗大败,小仗小败,无仗不败,又接连遭受平津、淮海战役沉重打击,身为“总统”,三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当然难辞其咎。***产党武打,国民党文斗,都把矛头对准他,美国人也看他不顺眼,于是蒋介石就玩起他的老把戏“通电下野”。
这是蒋介石以退为进的惯用伎俩。1927年、1931年,蒋介石也曾两次通电下野,回到风景秀丽的老家奉化溪口,修养身心,运筹帷幄,很快又东山再起。溪口既是他心心念之的故乡,更是他的政治福地、风水宝地。
但这次不同,蒋介石感觉大势已去,心想这很可能是他在家乡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所以十分珍视。仓皇赴台后,蒋介石再也没踏上过故土。而农历除夕,是蒋介石乡愁最浓之时,他在日记中,常常表达着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大年三十晚上,他与儿孙辈一道,在祖居团聚饮屠苏酒,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据蒋经国日记称:“1月28日,适逢农历除夕,全家在报本堂(丰镐房)团聚度岁。同来溪口度岁者,有国民党要员张群、陈立夫等。”
溪口方圆50里的父老乡亲都赶到溪口镇,向蒋氏父子拜年祝福。奉化乡间,每逢过年过节都时兴舞龙灯、踩高跷,好不热闹。
这天晚上,蒋介石还在武岭学校礼堂举行除夕盛宴,慰劳驻扎在浙江溪口的警卫部队团以上军官,他向大家祝贺新春之后,两眼含泪激动地说:“诸位,家贫出孝子,国难出良将。党国之命运关乎诸位之荣辱,民众之生息!当我们走上坡路时,别人跟着我们跑,这不稀奇;而我们走下坡路时,你们从各地费了不少周折,来到我们跟前,这才是最难得的啊!”
过年的欢乐气氛,压不住蒋家王朝分崩离析的千愁万绪。在离开老家时,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卢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千万一,谁为为之,孰令致之?”
这就是蒋氏父子在大陆过的最后一个春节的缩影,着实凄徨到了极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离溪口不到一百公里的新昌回山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浙东革命武装近千人齐集于此,浙东党组织首脑机关,中***浙东临委第二次会议圆满结束,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宣布正式成立。
这天除夕大会餐,各路部队代表相互敬酒,游艺晚会,演出京剧《捉放曹》,好戏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深夜才结束。大年初一,各部队进行团拜活动,最漂亮的团拜要数“铁马部队”,一式的卡宾枪班后面跟着秧歌队,把老百姓都看乐了,小孩子跟着跑。
“的笃班”慰问演出一连演出了三天,昔日沉寂的山村,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来人往,欢声笑语。最吸引的人是一名战士假扮国民党士兵表演的一个节目,叫《蒋介石过年》。只见他左手撑着一根拐杖,右手捧着一个破碗,唱道:“前年国军大进攻,我过年吃的是鱿鱼烧海参。去年国军吃败仗,我过年吃的是炒三样,诸位要问哪三样,青菜萝卜辣椒酱。今年眼看要垮台,要碗豆腐渣都要不来?”
台下哄堂大笑。
当时,千人部队大张旗鼓地公开露面,与老百姓联欢,这在前几年的游击战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样的欢乐和热闹来之不易。为了全国大局,根据国***双方达成的《双十协定》,1945年9月30日起,新四军浙东主力,浙东游击纵队1万余人和党政机关以及地方工作人员5000余人,含泪告别血肉相连的乡亲,开始北撤至苏北。
之后的几年,国民党发动大规模“清剿”,企图一举消灭浙东革命力量。坚持斗争的党组织开展艰苦的反“清剿”斗争,一度改党委制为特派员制,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保持了党的旗帜,保存了有生力量。到1948年底,浙东游击根据地不断巩固,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为宁波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此,浙东地区有了统一的军事领导机关,形成了浙东地区的主力部队,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渡江南下。
回山会师后,2月10日,纵队小试牛刀,首战天台,攻占了天台县城,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家美国通讯社惊呼:“活动在中国滨海的红色游击队占领了距蒋介石家乡90公里的天台县城”。
11日,撤离天台县城后,部队挥戈东下,于2月17日胜利解放三门县城。从此,三门县城一直在***产党和游击队的控制下,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县城。
这真的是“千古酒一杯,滋味各不同!”经过28年的抗争,***产党人经历了无数牺牲,终于盼到了胜利的曙光,等到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大家无不欢欣鼓舞,斗志昂扬。
正如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渡海第一仗,就是在这样的革命高潮中孕育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