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封面设计中运用色彩个性
曾在德国包豪斯学院任教的瑞士画家伊顿曾说过:“色彩就是力量”。色彩是一切艺术行为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书籍装帧设计也不例外。书籍封面设计属于创作,它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创新是关键,它表现了书籍封面设计的艺术风格,而封面设计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面色彩的个性。色彩是人类生活中美的表现元素。随着物质生活现代化的高度发展,人们对书籍色彩的审美品位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师应该掌握书籍封面的色彩个性,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风格的书籍封面。书籍封面设计风格有很多种类型,简约、朴素、洒脱、华丽、端庄典雅、民族传统等等。下面就来阐述一下颜色性格和它们的关系:1。色彩个性对素雅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歌德曾经说过:“简单和天才是孪生姐妹。”的确,简约需要设计师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和视觉语言表现力。简洁优雅的设计语言相当于文学中的“惊艳之词”,是绑定设计理念的最高境界。这种类型的设计风格主要用于文学书籍。在文学书籍的封面设计中,色彩要简洁明了,少用色彩或色相、明度、纯度相近的色彩,能使作品有较高的品位,如一些白色、灰色、绿色搭配金色、白色。法国布冯有句名言:“风格就是人。”中国历来有“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的说法。鲁治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个人风格的装订机。他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古朴典雅的风格。比如他的小说《洛丽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的装帧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上独树一帜。书的主色调为鹅黄色,花朵和英文签名为白色,吸管和可乐瓶为橙色,其余文字为黑色。书名是用白色英文字母连笔写的,看起来很优雅。鹅黄色彰显青春活力,活泼俏皮,橙色突出吸管和可乐瓶,也体现青春活力。白花象征天真无邪。《九叶集》出版于1981,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初期九位诗人的作品集。设计师曹心之把九位诗人比作一棵大树的九片叶子,寓意深刻,给人启发。该书构图流畅,树叶散落,色彩素雅,将书的内涵含蓄而诗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体现了一代宗师的功力。古代文学书籍的封面设计风格一般是素雅的,封面往往是带有中国味的颜色,如华清、槐花绿、宝蓝、玉脂白、胭脂红等。现代文学书籍的封面往往将古代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表达时期的特殊性。比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随笔》(小说卷),在封面设计上使用了中国传统图腾图案元素和淡宝蓝色,配合现代印刷的仿宋字来表现这个过渡时期。一些反映近代中国人民苦难生活和叛逆思想的文学作品,书籍装帧色彩暗淡,封面图案少。比如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鲁迅著作《夜秋》?6?一本1的书,封面以灰蓝色为主,只配了一张鲁迅的小画像,白色的文字在灰色背景的映衬下更加突出,表达了作者与当时社会制度作斗争的迫切精神。在当代多元文化并存的情况下,当代文学书籍的封面设计元素趋于多样化,设计风格趋于简洁、明快、大气。比如黄永林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一书,这本书的封面以白色为背景,给人的感觉是整本书比较明亮,用少量的民间剪纸图案和面部彩图来提示书的内容。小说类书籍大多装帧精美,而古典小说更注重“文人气质”,设计风格典雅,平实而不低俗。比如2009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了经典小说《四大经典小说珍藏精装版》(四本),四本书的封面以灰白色为主,红、蓝、绿、黄四种辅色分别代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二、色彩个性对古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类书主要包括历史和社会科学。颜色多为黑、白、灰。书籍不是静态的装饰品。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与书籍进行交流和互动。书成为控制时间和空间的动态生命体。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深刻的思考、生命的脉动、智慧的启迪和幻想的诱导、情感的表达、视觉传达的规律和形象、文字的美,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书籍设计者在完成内容传达的同时,仍然不忘从整体到细节,从无序到有序,从空间到时间,从抽象到物化,从逻辑思维到幻觉,从书籍形式到传达语境,创造一个书籍设计。在《马克思手稿的真相》这本书的设计中,吕敬人通过纸、木、牛皮、金属和印刷雕刻等技术,演绎出一种全新的书籍形态,尤其是在封面上用不同纹理的木板和皮带雕刻出精致的文字和图像,更是别出心裁,妙趣横生,古朴典雅。《朱千字表》是他的代表作。在构思这本书的形式时,认为朱的大字飘逸洒脱,原抄既能保持原汁原味,又能创造出耳目一新的形式。在文字设计上,他以文武线条为框架,强化传统格式,注入大小粗细不同的文字,以及粗细完全不同的线条。上下的粗线稳住了散乱的笔墨,左右的细线与奔放的书法形成对比,在扩张与内敛、动静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封面设计以中国书法的基本笔画、笔划、笔画、笔画、笔画为上、中、下册的基本符号特征,具有统一的格式和个性。这封信在泡桐拼板上刻了一千个字,模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本。整封信用带子串联,用如意木扣住,构成了独特的书体形式,形成了古朴的设计风格。再比如吕敬人的作品《梅兰芳》和《制片人党宣言》,也是成功的作品。第三,色彩个性对自由流动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风格的书籍主要包括艺术类书籍,其色彩要求富有内涵和深度,切忌轻佻媚俗(女性书刊的色彩可根据女性的特点选择温柔、妩媚、淡雅的色彩系列;体育杂志的色彩强调刺激和对比,追求色彩的冲击力);除了协调,还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纯度、明度。如果封面上没有冷暖色调的对比,你会觉得缺乏生气;如果封面上没有明度和深度的对比,你会感到无聊和窒息;封面上没有鲜明对比的清纯,会觉得老土,俗不可耐。在封面色彩设计中要控制好明度、纯度和色相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这三者的关系去了解和找出封面上的弊端的原因,以提高色彩的保存性。选择这类书的封面颜色非常重要,因为当读者进入书店浏览书籍时,首先看到的是颜色。红、黄、蓝、灰、黑、金、银等各种颜色构成了艺术书籍封面的缤纷世界。比如用灰色做背景,可以衬托出刺耳的文字和图形,既和谐又明亮,纯度高的颜色排列在一起,特别刺激,特别活跃。和谐统一的色调,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用纸的原色作为基调,给人自然清新的感觉,等等。四、色彩个性对华丽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设计风格的书籍主要是儿童书籍,色彩对孩子的成长和启蒙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色彩装饰。没有颜色,孩子就无法认识和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一般来说,在设计儿童书籍的色彩时,要针对儿童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选择高调的色调,弱化对比,强调柔和感。这是因为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是从颜色开始的,对颜色的喜好是他们的天性。长期生活在绚烂的色彩世界中,让他们对色彩有了一定的感知。孩子好奇,喜欢艳丽的颜色,不同年龄的孩子对颜色的感知也不一样。幼儿期的孩子能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但不能分辨色度,不能一一对应颜色的名称。中产阶级的孩子能识别紫、橙、黑、白,并逐渐区分颜色的明度和纯度,偏爱各种色系;大班的孩子色彩辨别能力强,运用色彩的表达能力丰富,对混合色的兴趣很大,更喜欢鲜艳的对比色。孩子对颜色的感觉很强,丰富多彩的颜色会帮助孩子感到快乐。儿童喜欢强烈、艳丽、明亮的颜色,更喜欢那些描绘熟悉的物体和明亮颜色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色彩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主要标准。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儿童书籍的封面设计应以鲜艳的色彩为主。因为儿童书籍知识性强,趣味性强,所以这类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表达追求生动。优秀的儿童书籍封面色彩设计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享受,还能培养他们欣赏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为儿童书籍的封面设计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无论是运用抽象夸张的绘画技法,还是细致精致的装饰画,其相似之处在于所用的色彩大多是红、黄、蓝等鲜艳醒目的颜色,整体画面明亮明快,给人以活泼跳跃、特别醒目的感觉。这是儿童的天性决定的,也是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与成人书籍封面设计的区别。孩子的喜好成为设计的关键。认为多色、高亮度对孩子的视觉吸引力最大。因此,在设计中,大胆使用红、橙、黄、蓝、绿等强烈的色彩,会得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书籍的封面设计已经呈现出图形交互的趋势。颜色的选择,不同明度和纯度的搭配,色彩层次的变化,会更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五、色彩个性对端庄典雅的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类书主要是科技和经济管理类书籍。颜色要端庄、严肃、典雅,体现权威感。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如红色和黑色。科技书籍的颜色要强调科技感和神秘感,比如蓝色和绿色。因为色彩不仅在视觉上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影响读者对书的心理认同和对内容的认知,所以正确使用色彩非常重要。这类书的封面通过单一的形式和色彩形成一个视觉整体。这类书的读者都比较年轻,有很好的数学和物理背景,逻辑思维很强,比较理性,对抽象艺术形式有很好的理解和想象。因此,这类书籍的设计风格应简洁、抽象、典雅,图案和色彩应简洁、明快、具有标志性。比如《精通》系列书籍的设计:底色是单一的淡黄色,封面上方画了几条粗黑的平行装饰线,穿过封面、书脊、封底,在书的前后两端出血。该系列的标题嵌在带有钩边的大粗体字的装饰线条中,形成典型的象征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直接面对和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管理类书籍,在装帧设计中首先体现“经济改革”这一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浪潮,似乎更责无旁贷。再加上现代电脑设计的应用,为装帧设计打开了新颖广阔的桌面创作空间,使经济管理类书籍的封面设计成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封面群体。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翻译丛书》中的“经典教材系列”,封面是单色的黑、白、灰,由几个不规则形状的色块随机排列形成点、线、面的抽象图案,再加上一些弧线和直线,更符合当下强调通过点、线、面的丰富变化来形成。对于经济管理类书籍,需要立意新颖但不怪诞,引入时尚但不太浮躁,面向大众不哗众取宠。这样做意味着提高设计风格和档次。至此,近几年书籍设计的整体水平较10年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嘈杂”的设计日益减少。出现了一大批构思新颖、画面精美、品味不错的设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作为高校出版社,主要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在封面设计中,要把握教材和专著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就必须注重书的内容,注重其庄重典雅的一面。一般来说,要有“书卷气”之美,要通过含蓄隽永的画面来提示内容和书的人格气质。比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一套高校经管类核心课程经典系列教材,多由一流专家教授编写。为了体现其权威性,封面使用了黑色背景;为了体现其内容的丰富性,在黑纸上加入了几道彩色条纹,打破了大面积黑色容易造成的沉闷感;这本书的名字是黑体和白色的,这使它庄严而突出。整个画面庄重大方,很有分量,充分体现了系列的性质和内涵。同时,简洁的构图和明亮的色彩对比也体现出一定的端庄典雅风格。色彩个性对民族传统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在民族传统书籍的封面设计中,配色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色彩个性也非常独特。我们可以从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一些原始的、古典的、传统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艺术中找到灵感,比如原始岩画中朴素、简单而强烈的色彩,工笔重彩中强烈而华丽的色彩,宫廷和上层社会用来象征权利的物品。还是象征中国文人精神境界的含蓄、淡雅、清新的颜色“青铜”。虽然色彩本身难以形成独立的形象,但它所营造的氛围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更具表现力。具体来说,民族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中国画、汉字、书法、篆刻、印章、图腾、祥云、中国结、季芹汉瓦、京剧脸谱、皮影戏、中国漆器、中国竹简、文房四宝、风筝、如意图案、中国刺绣、成安、彩陶、茶壶等方面这种方法在书籍设计中继承、应用和创新后,在设计领域的体现和设计美学中追求自然、意境、神韵的书卷气设计风格,是这种文化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事实上,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运用传统水墨画艺术时,我们也重视古典情感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和文化的和谐对话。书籍封面设计的民族传统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因素是笔(毛笔)和墨(水和墨),符合民族审美的“虚”与“神”的精神。一个民族的气质永远是最内在的,也是最表面的。里面是众所周知的内涵,表面却洋溢着耀眼的光彩。陶擅长中国画,他与生俱来的东方情怀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孙福喜尤其擅长水墨画,他设计的初版《小约翰》就是一例。司徒桥的构图不仅新颖大胆,而且奔放,有毛笔素描的味道。饥饿就是一个例子。丰子恺的表现手法虽多为漫画,但笔法以水墨画为主。钱钧精通金石学书法,他为叶晚书店创作的封面作品引人注目。郑神斋、庞薰琹,国画、图案都很有修养;他还精通书法,家里就是一个例子。这些装帧艺术家发扬了我们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审美精神。这就是中国书籍装帧传统民族风格的精髓和朴素表现。现代书籍封面设计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受制于自身的民族文化。书籍装帧设计无论是形式元素、设计元素还是文字元素都包含在文化之中,这也决定了其设计必须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所以现在无论做什么设计,都不能脱离自己民族的东西。这是我们设计的最神秘的灵感。当读者第一次接触书籍时,首先抓住他们注意力的往往是书籍封面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