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的经典病句

毫无疑问,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文章被认为是中小学的范文。但正是因为鲁迅的文章广为人知,所以鲁迅笔下的许多病句也被提出来,却被认为是鲁迅的独特风格,或者说这样的“病句”能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最后把这些“病句”合理化,给人一种“鲁迅是名人”的感觉

“他的确死的差不多了”,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孔乙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受过应试教育的人,一看就会觉得这绝对是病句。“大约”不一定是这个意思,但是接下来还有一个“真的”,真的是百分百确定的意思。这不矛盾吗?

如果按照这种简单的字面方式理解,这句话确实是病句,但理解能力强的人或许能一下子理解这句话的经典部分,与这部小说有关。小说中,孔乙己是一个被封建制度毒害的书生,一直想读书,想成名,但是科举制度被废除了。现在他真的成了“无用学者”,只能靠给别人写信来还钱,结果也是因为偷书等事情。“孔乙己真的死了”这句话中的“约”和“真的”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修饰关系。“约”修饰“真的”是因为孔乙己之前因为偷书差点被杀,但是他没有死,而且他再也没有来过酒馆,所以作者是以一种猜测的语气表示:孔乙己这次是真的被杀了!有了这样的认识,你还觉得这是病句吗?

鲁迅先生还有一句经典的话: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一棵是枣树。我们觉得很奇怪,直接说: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吃不完吗?为什么要这样细说呢?

我举个例子:我今天吃了两顿饭,一顿是面,一顿是面。稍微尝一尝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如果你直接说我今天吃了两根面,那么这句话毫无生气,但是当你用“一顿饭是面,另一顿饭是面”的时候,字里行间就表达出一种抱怨的感觉。另外,鲁迅写这两棵枣树是有镜头感的,就是文章的句子沿着作者的视线转移,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镜头感”。如果我们换个镜头,看到后院有两棵树,我们可以更近地看到其中一棵树。原来是一棵枣树,然后我们换个视角去看另一棵树,也是枣树,这样就会出现镜头变化感。如果我们直接说“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那么这种慢镜头体验就完全丧失了,就像我们拍照要对焦一样,会直接把焦点对准整个画面,而不是你想拍的对象,这样大家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事实上,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