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好吃”_
有一次,父亲特意带我去品尝南翔小笼包。十分钟后,一个小笼子端上来了,还冒着热气!它的皮极薄,一个个精致,微微发亮,里面的馅若隐若现。可以看到,馅料中还加入了葱花,透露出一丝绿色。看着很棒,让人垂涎三尺。据爸爸说,吃小笼子还有几个“秘诀”!教完“秘诀”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放了一个小笼子在里面,蘸了点醋,撅起嘴巴,在皮肤上轻轻咬了一小口,开始吸里面的汤。它确实是美味的。我抽的差不多了,马上就把馒头往嘴里塞。细嚼薄皮韧馅的感觉太美妙了!吃完一笼,我狼吞虎咽地吃下第二笼,好像永远吃不饱。看看你周围的人。他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南翔小龙历史悠久!爷爷告诉我,南翔小笼包原名南翔大肉小笼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十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的老板黄铭先是南翔大肉小笼包的创始人。由于它的美味和受欢迎,同行们纷纷效仿,这影响了黄铭先的生意。于是他采用“重馅薄皮”的方法,将大肉馒头改良成“南翔小笼”,传遍世界。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想自己尝尝南翔的小笼子吧!朋友们,欢迎来到上海,欢迎来到南翔小龙!
我是个小美食家,山珍海味是我的首选,特色小吃从不放过,诱人的小吃追求不懈...这是一条漫长的美食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我不断的艰辛探索和品尝中,终于找到了一种美味——披萨,老少皆宜,味道纯正,颇具小资气息。
这是舶来品,名字在披萨里谐音。据我妈回忆,我到上海才十二年。必胜客、巴贝拉和Hello Pizza都是享受这种美味的理想场所。还记得第一次在必胜客吃披萨的美味感觉...
排队等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坐上了必胜客舒适的沙发椅。一顿忙乱的饭后,美味的比萨饼上来了。这种被老年人视为中国大饼,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美食,实在是“华丽”。烘焙的味道诱惑了我的嗅觉,精心搭配的色彩震撼了我的视觉。仔细看,它的底部是一块烤成金黄色的厚厚的蛋糕,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奶酪,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切成环状的青椒和红椒点缀在其中。主料是小块的黑蘑菇,金凤梨,黑胡椒牛肉。笨拙地用刀叉切一小块,咬一口。哇,牛肉香脆,青椒爽口,外皮酥脆...浓浓的异域风情在牙缝间流动,香味舒服的遍布全身。如果再配上一份香脆的蛤蜊汤,那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在乡间别墅里欣赏田园风光。根据蛋糕的厚度,分为铁板披萨、无边披萨和芝士心披萨。
比萨饼怎么样?太好吃了!
在中国,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比如北京的烤鸭,阳澄湖的大闸蟹,苏州的豆腐干...上海城隍庙里的五香豆和梨花糖...如果我要告诉你我最喜欢的食物,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城隍庙里的小笼包。
记得有一次,爸妈带我去城隍庙玩。一进大门,就闻到了香味。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它是从一家包子店飘出来的。再一看,人很多,排了很长的队,我赶紧加入了队伍。终于,轮到我们了。我们点了几个馒头,找了个空位坐下。没多久,热气腾腾的馒头上桌了。我看到小笼包仰头看着我,笑脸像胖娃娃。它们晶莹剔透,芳香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放进嘴里。我只听到“啊”的一声。太好了。汤洒了我一脸,嘴巴烫得我爸妈都笑了。妈妈笑着说:“傻女儿,吃馒头讲究的是方法。先用筷子夹住馒头放进勺子里,然后把勺子举起来,放到嘴边,咬一个小洞,再把汤吸上来。最后吃带肉的包子。”妈妈还说:“也可以蘸醋一起吃,这样吃起来会更香!”我说:“不,我喜欢原味。”说完,我又仔细品了一遍。啊!小笼包的汤很好吃,肉肥而不腻,真是人间美味。我吃了一个又一个,不知不觉,一个小笼包就被我“一扫而光”了。
城隍庙的小笼包太好吃了,每次想起都会流口水。希望大家有空的时候尝尝,一定能满足你的胃口。
每天放学回家,经天钥桥路下天桥,就能闻到臭豆腐特有的味道。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看到臭豆腐先泡在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特殊液体里,然后把豆腐拿出来炸一下,就可以吃了。
不知不觉,臭豆腐的味道越来越浓。当我抬起头时,我去了“吴玉芳臭豆腐”小吃店,朝里面看了看。许多臭豆腐整齐地排列着。这些老豆腐上有一些黑点,有时是一大块。工作人员把豆腐放在油锅里炸。臭豆腐周围出现了许多小气泡。一两分钟后,臭豆腐变成了金黄色,嘴角翘起,就像一件金色的外衣包裹着白玉。胖乎乎胖乎乎的,像小金猪。它让我口水直流,因为我对它情有独钟,所以我马上让我奶奶给我买了一个。
我赶紧用牙签戳了一块,塞进嘴里。还没尝什么,我就辣得快吐出来了。我偷偷笑了:急得恨不得没蘸沙茶酱就尝一口。我又蘸了一遍沙茶酱,又吹了一遍才送到进口。一口咬下去,外面的金衣酥脆,上面的小颗粒酥脆,里面的白豆腐满嘴都是,略带咸味的鲜汁在我舌头上流淌。那种油而不腻,又臭又香的味道是极好的。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是臭豆腐的特点。我只是喜欢它的美味。
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和父亲来到昆山巴城的美食胜地阳澄湖。
阳澄湖水质清澈,阳光透过水底远远望去,真的像一块碧绿的翡翠。据说阳澄湖水产资源丰富,所以盛产70种淡水产品。其中,被誉为“蟹王”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享誉海内外。
螃蟹好吃又有营养,大家都爱吃。它的吃法有很多种,清蒸、腌制、醉酒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食物是清蒸大闸蟹。
我们点螃蟹的时候,他们把装着螃蟹的大笼子从水里拉了出来。螃蟹受惊时,打开笼子,派一个人跳下来抓螃蟹,然后把抓到的螃蟹拿去处理。等了半个小时左右,六只大闸蟹端上来了。它们芳香扑鼻,金爪黄毛,让人不由自主地咽下口水。当你拉开螃蟹的肚子,打开蟹壳,蟹黄就会流出来。当你咬一口蟹黄,你会发现它是如此的鲜嫩多汁,所有的食物都不如它美味。想吃蟹脚,只要咬掉关节,把嘴对准蟹肉,轻轻一吸,蟹肉就会“吱吱”地进嘴里。真的是“不劳而获”。公蟹的味道更是诱人。它的蟹膏是白色的,有点透明,咬起来软软的,有点香,有点甜,让我忍不住又吃了一口。如果蘸醋,那就更好了!
怎么样?你也喜欢阳澄湖的大闸蟹吗?那就尝尝吧,它的味道——棒极了!
老家不在四川,但最喜欢四川麻辣烫。
麻辣烫吃起来麻辣爽口。不得不提川菜的特色和风味。川菜辣、香、旺。难怪四川女人被称为“辣妞”!每到冬天,我就缠着我妈周五陪我吃碗麻辣烫。
走进麻辣烫餐厅,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带着辛辣的味道。麻辣烫餐厅里坐满了人,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是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哦,不仅是麻辣烫生意兴隆,麻辣烫餐厅的生意也很红火!拥挤的人群和浓浓的热香仿佛混合成一大碗麻辣烫。我们拿着篮子,立即开始挑选我们想吃的菜。麻辣烫不是我们非要放在一个固定的碗里,而是我们根据你的个人喜好选择的。素菜,如冬瓜、青菜、海带、香菇等。,就放在我们面前的架子上。在我们身后,冰柜里陈列着各种肉类和家禽。
当你选择了一道好菜,你就可以付钱了。麻辣烫买单的时候可以让厨师加粉条,香菜或者鸡鸭血块(或者什么都不加)。还有,别忘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辣度!有微辣、中辣、重辣和不辣。麻辣烫当然要吃辣!所以我还是劝你,如果不能吃辣,就要有勇气去尝试辣,否则说白了就是在吃“不辣不辣”
麻辣烫端上来之后,最吸引人的就是它扑鼻的香味。气味直冲我的鼻子,好像我的鼻子被吸引了。这气味太难闻了,我差点流鼻涕。我在碗里加了一点花生酱,它的味道更加鲜美。我拿起一块豆腐,迅速放进勺子里,在嘴上吹了几下,然后送到嘴里,嘴就化了。我又喝了一口汤。但新鲜的时候,也麻痹了你的味觉。有时候喝多了会麻木到鼻涕眼泪横流,但汤在唇齿间留香,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再喝一口...每次走出麻辣烫店,我总是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挺着臃肿的肚子。
我爱你,好吃的麻辣烫!
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城隍庙的包子!
记得有一次,爸妈带我去参观城隍庙。一进大门,就闻到了香味。我循着气味,原来是从一家专门做包子的小店飘出来的。仔细一看,店里挤满了人,好热闹!店外排起了长队!我想:这家店的包子一定很好吃。于是,我赶紧拉着爸爸妈妈加入队伍。等了好久,终于坐下来,享用了热气腾腾的馒头。我看到小笼包像胖娃娃一样的笑脸仰头看着我们。它们都晶莹剔透,芳香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放进嘴里。我只听到“啊”的一声。太好了。汤洒了我一脸,嘴巴烫得我爸妈都笑了。母亲笑着说:“傻儿子,你要注意吃馒头的方法。你先咬一个小洞,慢慢把里面的汤吸出来,再把带肉的小笼包吃了。”妈妈还告诉我,我们可以和醋一起吃,这样会更美味!按照我妈说的,我拿起一个小笼包,仔细的尝了一口。果然汤很好喝,肉肥而不腻。真的是人间美味!吃完一个又一个,不知不觉,一个包子的客人被我“扫走”了。
到现在,每当我想起城隍庙里的小笼包,就流口水。希望大家有空的时候尝一尝,一定会让你饱餐一顿!
味道好极了。
油炸发酵豆腐
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当我小的时候,我放学后跑到街上。当然,这是在我口袋里有钱的时候。穿过巷子,过了桥,就能闻到油炸臭豆腐的味道。炸臭豆腐的经理是一个瘦瘦的老头,眉毛和胡子都白了。他总是挑重担。担子其实是一个木头做的箱子。箱子前面放着臭豆腐、酱油、辣椒酱和一叠小盘子,还有一个罐头瓶子,里面放着几双筷子。后面的箱子里有一个小煤炉和一个锅。
这位老人总是站在街角,专心致志地煎臭豆腐。我没听过他的喊声,但总有很多食客在他的小包袱前找香,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一看黑黑的,和其他臭豆腐没什么区别,但是一旦放进锅里,再从锅里拿出来,就变得金黄可口,涂上一层酱油或者辣椒酱(他家的辣椒酱是自制的,鲜红的,麻辣舒服),黄红的,很漂亮。仔细咬一口(因为很烫),外黄内白,外脆内嫩,麻辣刺激。这时候你不是在吃东西而是在吞东西,舌头在滚动。
老人们总是一次只炒几片,炒几片卖几片,所以等的人都在吃,其他人互相关注。吃油炸臭豆腐的大多是妇女和儿童。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不吃辣,到了这个担子,都变成“辣妞”了。他们要涂上厚厚的一层辣椒酱,女人这个时候不在乎温柔。他们吃到嘴唇发红,眼泪混杂,又热又汗。老人只是不停地说:太辣了粘不住,别吃太多。毕竟他没有阻止。所以老人每天消耗一瓶辣椒酱。
那时候父亲一个月给我五毛钱,至少一半的钱贡献给了臭豆腐。一块臭豆腐一分钱一分货,吃完一块,一天就能安静下来。有时候不打算超支,我会克制自己不去那里跑,怕眼睛里长钩子。但是,那时候只要我不小心滑到了老人的担子上,老人总会洞察一切,仿佛发现我口袋里没有半文钱,就会笑着煎出最脆最嫩的一块给我吃。不好意思白吃。下个月爸爸给我寄钱,我马上还给他,老人也收下了,但是一定要给我多炒一块臭豆腐。
离开那个江南小城已经20多年了,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油炸臭豆腐(虽然在江南其他城市吃过油炸臭豆腐,但味道好像总是差了一点)。它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和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瘦老头一起。
猪骨粥
我只吃过一次肉骨粥。
那是江南冬天的一个星期天早上,节俭的阿姨突然提出带我去吃肉骨粥。我受宠若惊,一路跟着她,生怕她突然变卦。
沿着青石板路走,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场,拐进一条小巷。远远的,我看到一个小店飘着白雾,我听到铁勺子敲锅沿的声音。我阿姨领我进了商店,里面已经满了。大家都在抿这肉骨粥,好像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领着我们进了里间厨房,抱歉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吃吧。”老板娘是一个40岁的女人,留着齐耳长的头发,用一个黑色发夹小心翼翼地别在耳后。我怕姨妈临阵退缩就跑了,就赶紧自作主张,说:“可以,可以。”结果姨妈弄了两只脏眼睛。“好的,一碗肉骨粥。”老板娘一手抓着大铁勺,一手揭开大锅盖。突然,一股热浪席卷了肉粥的味道。她用一把大铁勺搅动着锅,递给我一大碗粥。这碗粥是灰色的,米饭还没有煮到原形,粥面上还点缀着几小片肉和骨头。我仔细尝了尝,嗯,又香又粘。真的不用“吃”,喝就行。我只是站在大火炉旁,捧着一个大碗,有生以来第一次呷着肉骨粥。最后,我像小狗一样咬碎了那些骨头。那碗粥花了我阿姨5分钱。
后来阿姨告诉我,煮肉骨头很麻烦。首先要把肉骨头(和一些肉连在一起的骨头)煮几个小时,然后把新米洗干净放进去再煮。不能把可乐煮了,关键是要掌握火候,而且要慢火。最后加入盐和味精。所以一般家庭不做肉骨粥,不喝费时费力。她还警告我不要在街上多吃肉骨粥,因为有些老板为了省钱,会把客人吃的骨头放回锅里。我不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反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吃过肉骨粥,不是怕不卫生,而是口袋里的钱不够分发。
不过我也经常去那家肉骨粥店,主要是看看他们是怎么处理成品骨头的。但老板娘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总是笑着和我打招呼:“小姑娘,过来吃碗。”然后,我就跑了。
素面汤
阳春面名字好听,外表高贵。其实是江南人民最喜欢吃的面食,最便宜,也因此最爽口。《上海的早晨》中,资本家徐一德为了逃避公私合营,装穷,让服务员送午饭,就是阳春面。可见阳春面属于劳动群众的专利。至于你为什么选择阳春白雪这个名字,这可能是反义词,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取这个名字的人绝不是下里坝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家好像很喜欢吃阳春面。每个星期天,舅舅一定会带领全家去镇上的面馆吃阳春面。我的两个堂兄弟兴高采烈,但我不太喜欢他们。阳春面上除了一些葱花什么都没有。它是光秃秃的,没有味道的。吃完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了。每次一碗阳春面吃不完,我总会旁敲侧击的提醒叔叔还是吃馄饨好,至少有肉。但舅舅坚决拒绝,说馄饨太贵,不吃。同样一毛钱,阳春面全了,馄饨只能塞。大叔的牙好大。我不喜欢吃饭,但是每个星期天都要陪舅舅家吃饭,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六天了。镇上那家面馆的人都认识我叔叔。每次来都不用我告诉他,很快就上阳春面了。然后,舅舅一家就开始努力,发出开心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我看着眼前阳光灿烂的脸,愁眉苦脸。
鲁在《美食家》中特别提到阳春面,说第一锅阳春面最新鲜最好吃,所以很多人都赶着去喝汤。我想我的叔叔们不吃这种面条。但反正我对阳春面没什么兴趣,早在二十年前就食欲下降了。
清淡的蛋糕
光饼是福州的一种小吃。据说他是为了纪念戚继光而来的。总之他和这个民族英雄有一定的关系。
小时候,我总喜欢站在高高的桶炉前,看师傅做清淡的糕点。到处都有做光饼的师傅。案板和炉子都是道具。光饼师傅高高挽起袖子,用碱水和盐水把面团捣碎,然后分成一剂,用手左右拍打,一个小圆饼就出来了。然后他用竹签在中间戳了一个小洞,贴在桶炉内壁上。等着,不一会,香味飘出了炉外。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光饼师傅用小铲子铲的整整齐齐,褐色的光饼跳了出来。
这种轻饼又硬又黄,很难咬。没有好的牙齿和顽强的斗志,它应付不过来,但是一旦到了嘴里,越来越香,总想把第二个拿走。清淡的蛋糕耐嚼耐储存。离开他们十个半月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坚韧不拔,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也许这就是他们和戚继光的关系。光蛋糕就很便宜,一分钱。那时候我经常光顾光饼炉,买一两片,一路嚼到学校。
冬天,光饼师傅比较开心,给炉子保温,夏天就苦了,赤膊或者流汗,汗水滴在炉子上。我不敢买,因为里面一定有面点师辛勤的汗水。
前段时间提到福建“老家”的光糕,他们都说好吃,对牙齿好。经常咀嚼肯定比“白箭”和“绿箭”好。但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好几年没吃了。希望在福州的某个街角还能看到这种轻型蛋糕炉。
芋头果
芋头果是福州的早餐之一,也叫三角饼。据说槟榔芋头煮熟去皮磨成糊状,再和米粉混合揉制而成。然后,切成三角形,放入油锅炸至两面焦黄,出锅。吃的时候用一张纸把芋头果的下端包起来(因为很油),从一个角落咬一口,外焦里嫩(内层颜色是灰色),有一股芋头的清香。嗯,味道好极了。
芋头炒小摊也随处可见。每天早上都能看到街头巷尾摆摊,硝烟弥漫,香气四溢。买芋头的人都是捧着碗或者提着小竹篮,等着芋头出锅。经常炒一个锅买一个锅。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买不到剩下的。放一两个小时也没关系。它们尝起来仍然很美味。不像油条,落地后很快就变成了有嚼劲的老油条。所以卖芋头果的摊主都很自得。有时候都早上90点了,他们还没收摊,慢慢守着几块没卖出去的芋头果。他们知道,总有饥民会寻香而去。
福州市民通常用一碗锅贴和一个芋头果解决早餐问题,好吃又实用。吃完后,他们吃饱了去上班。这个革命太有活力了,不好说。
锅边糊
有一次和办公室同事聊天,说福州的锅边糊很好吃。他们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是锅贴?这些平日里吃遍天下无敌手的家伙,有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我自豪地开始向他们介绍福州小吃——锅贴。
福州甚至福建很多地方都有锅边糊,其他地方我没见过。之所以不生产,可能是因为别的地方没有叫“虾油”的调味品,锅边糊没有虾油也不会变成锅边糊。
锅贴的制作非常复杂。首先,大米要洗净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磨成糊状备用。取一口大锅,煮一锅汤,在汤里加入虾、香菇、葱、蒜、芹菜,最后加几勺虾精油,这浓浓的汤就做好了。这还没完,长征第一步。把汤倒出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水开至七成热时,在锅边均匀抹上花生油,然后在锅周围倒一碗米糊,盖上锅盖。三分钟后,当锅边的米浆卷起来,用锅铲铲入清水中,再加入清水,重复上述行为。最后一次浇完第四遍,加入浓汤,酌情加入虾油等辅助调料。煮好后放入另一个锅里,用小火保温即可出售。
总之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没有耐心是做不到的。所以一般家庭不做锅边糊,想吃就上街买。福州街头巷尾的餐馆和小摊都是买的,而且很便宜。锅边的糊特别有味道,海鲜味很浓。每一块米糊都是卷的,白色的,像一管葱,很爽口。配以黄虾、香菇干、香菇和大葱蒜。颜色鲜艳,开胃。
听到这里,同事们的喉咙都动了。然后商量,什么时候能去福建出差,一定要尝尝这个锅贴。我补充一下,在福建,锅贴是作为早餐和餐后的点心,不算正餐。也许是因为它没有装满。想到当地那些单味甜的小吃,大家都说:福建人民真幸福。
是啊,福建人民真幸福。
馄饨
我想大概没有什么小吃像馄饨这么受欢迎,这么多样了。馄饨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馄饨汤;在云南广西叫馄饨;只有在江南才叫馄饨。
内容差不多,只是形式有些不同。福建的馄饨讲究鲜,加虾油是一大特色。小时候总是被喜欢吃馄饨的妈妈出钱买馄饨。买的时候买的是经验。我知道街上的馄饨太浓了,吃完还要用开水灌。街尾的馄饨味道不错,但皮不是肉;最好的一家是几个街区外的“野生”商店。之所以叫野,是因为开了就不开了,好像全凭主人的兴致。这家的馄饨最正宗。每一个馄饨都是白色透明的,中间若隐若现的一点红肉馅,还有几颗葱花,就像秋水中的一池白莲。福建的馄饨普遍节俭。一根小木棍插在肉末上再翻在馄饨皮上,一个馄饨就做好了。往往一盘肉末就能搞定一天要卖的馄饨。吃馄饨的一般都是女生。他们可以慢慢地翘起兰花指,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起馄饨,送到樱桃小嘴里,不计得失。所以福建馄饨和其他小吃相比,更有女人味。
而四川馄饨则与众不同,阳刚之气十足。首先是没有汤,其次是辣到忘不了。那一年,我去成都调研,专门拜访了“超手”。谁知端上来几个干实的饺子形馄饨,上面浇了一层红辣椒油。凭着我的麻辣知识,我艰难地咽下了这碗“炒手”。结果我记不清它除了辣还有没有别的味道了。
在江南地区,馄饨是最常见的小吃。这里有两种馄饨:大馄饨和小馄饨。大馄饨的馅料很多,有鲜肉也有蔬菜,但是没有北方的饺子那么厚。江南人总是拒绝像北方人那样做饺子式,总想保持馄饨的传统,哪怕再大,小家碧玉的本色也不变。江南大馄饨是放大的小馄饨,看起来像尼姑的帽子,汤汁很足,一般人吃一碗就会有饱腹感。
正宗的江南小馄饨是最具江南文化风味的。皮很细腻,贴上去就能看到碗里的花纹。真的瘦的跟蝉一样。肉应该是瘦肉,处理精细,没有残渣。馄饨烧好后,表皮晶莹舒展,“白里透红,各不相同”,像一只美丽的白蝴蝶。这个时候,注意力就不会在吃东西了。但是现在这样的小馄饨已经不多了,做饭吃的人似乎也失去了这种细腻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满大街都是各种受欢迎的馄饨。简单包一下,吃完了连皮都不要卷,买现成的。
在北方读书的时候,想念馄饨(来自福建江南),咬牙切齿。北方的同学不同意,说,那有什么好吃的?清汤稀水不如我们北方的饺子。
是的,现实一点,吃北方饺子;想苗条就吃江南馄饨。
羊肉串
很奇怪,我从来不吃羊肉,但我总是接受羊肉串。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天我从北京图书馆出来,转到白石桥附近,那里有一家餐馆和小吃摊。先是买了仿食品窝窝头,吃的是酸水。抱怨完慈禧太后的胃口怎么这么好对付,我站在烤肉串的摊位前。本来不想吃,但是真的被那香喷喷的味道吸引住了。
我同学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我很佩服他敢想敢做的精神。他先买了三串,然后说:“我先吃。”他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翻了个白眼,然后加快了频率。我盯着他上翘的小嘴问:“哎,别着急吃,好吃吗?”他一口气吃了三串,然后摸着肚子满意地说:“不吃真傻。”迅速掏出你的钱,每只手抓一把。这一串咬下去,那一串咬下去,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腻,满满的焦香味,还有一种独特的,说不出的怪味(后来听新疆的同学说是孜然的味道)。我们就是边走边吃,吃,当场买。反正到处都是羊肉串。即使我们吃饱了,我们也会闻起来像绵羊。我们不能再吃了。再吃,就变成草原牧民了。
本来以为羊肉串这么好吃,新疆的同学却说:那是什么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新疆的羊肉串,是羊肉串的故乡。第一次这么羡慕新疆人,真的觉得新疆是个好地方。
我们也没机会去新疆,就把北京烤串当新疆的吧。
回南方后,见过羊肉串,不仅外形小巧,味道也很小气。如果说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么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伪劣。也有例外。一次去南京出差,在新街口发现了一家失传已久的羊肉串。味道和外观都和北京的一样。又一次,我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顾礼貌地嚼着。以后只要去南京,一定要想尽办法溜进新街口玩一玩。
但我总是不甘心,闲来无事总是鼓励老板:“咱们也去乌鲁木齐开个读者与作者协会吧?”品牌,那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伪劣。也有例外。一次去南京出差,在新街口发现了一家失传已久的羊肉串。味道和外观都和北京的一样。又一次,我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顾礼貌地嚼着。以后只要去南京,一定要想尽办法溜进新街口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