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和瘦子的欣赏

小说《胖子和瘦子》的情节很简单:一对青梅竹马——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相遇,久别重逢,两人都很开心。但是,当瘦子得知胖子的官位比自己高很多时,瘦子就条件反射地低声下气起来,于是一个朋友愉快地聚在一起,结局是胖子的“恶心”,瘦子的“惊喜”。

小说呈现了两个画面:一个是那个瘦子,带着他瘦弱的妻子和一只眼睛眯着的儿子,在火车站遇到了他的老朋友胖子。热烈拥抱,互相亲吻。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和个人情况。整个画面中的气氛亲切、热烈、和谐,色调明朗、优美、迷人。

另一张图中,胖子说自己做过三等公务员,有两颗星。这让刚当上科长不久的瘦子大吃一惊,十分尴尬。非常惭愧之后,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奉承得让胖子恶心,但是几次都抗议不过来。

我只好扭头伸手道别,在瘦家人恭敬的注视下离开。整个画面的气氛紧张、僵硬、冰冷,让人感觉阴森、浑浊、闷热。

作者通过这两幅不同氛围、不同基调、不同色彩的画面,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的世俗图景,写出了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丑陋的灵魂和卑劣的心理。

瘦子是一个鞭打的人物,他的作品是要被批判的。为了达到批评鞭挞的目的,作者并不直接告诉读者他持什么态度,而是把这样一个人物放在整个画面的突出位置,借助于前后对比、漫画夸张、相互对照的手法进行描写和刻画,从而达到作者不说心里话而读者看得懂的客观效果。

契诃夫笔锋精炼,寥寥数语描绘了胖子和瘦子的不同身份和生活境遇。胖子的“两片闪亮的嘴唇像成熟的樱桃,散发着白酒和橙花的味道”,看起来雍容华贵;

瘦子“背了几个箱子,几个大包,几个纸箱子”,却一脸的吃力和尴尬。另外,他身上散发出的“火腿加咖啡渣”的异味,说明他和那个胖子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部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它对瘦子心理的刻画。在不知道胖子军衔之前,瘦子口若悬河,绘声绘色,胖子几乎进不了口;但在那之后,瘦子的话变得干瘪、结巴,甚至有点紧张。他重复了他以前说过两次的话,“大人,这是我的儿子,Nafa Naeer的妻子,路易斯,是一个路德教徒”。

瘦子说起儿子老婆的时候,前两次体现的是他的激动和喜悦,最后一次说明除了奉承胖子,他已经无话可说了。告别时,胖子和瘦子握手,瘦子只摇了胖子的三根手指,再一次生动地表现了瘦子的自卑感。瘦子心理前后完全不同的变化,让这部小说极具戏剧性。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19世纪,俄罗斯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个公民的骨髓。就是这样的观念支配着人们在比自己高的人面前低头。小说中,不仅是瘦子,他的妻子和儿子对胖子(或他的官阶)都有一种本能的恭敬和谄媚的态度。

换句话说,无论大人小孩,无论男人女人,都有一种社会制度导致的变态心理。小说《胖子和瘦子》可以说是当时大多数俄罗斯公民心态的一个缩影。虽然剧情充满喜剧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感到悲伤和沉重。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小说以短篇为主,擅长刻画小人物。比如《变色龙》《被困者》《小公务员之死》《万卡》都是家喻户晓的短篇小说。

在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中,契诃夫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瘦子的形象,一个傲慢又顺从的小职员,影射了俄国官僚对人性的扭曲。

百度百科-胖子和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