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文笔如何?

?我也看过几本烹饪小说,看着真的很尴尬——作者明明不会做饭。各种违背化学物理常识的描述,各种所谓“工匠精神”的吹捧。

比如有个作者声称铁刀会影响材料的口感,所以用了竹刀。古代人的一股子文盲和迷信迫使他们逆风而行;我想了一下,他铁刀的刀刃要么远高于55℃,要么远低于0℃,造成蛋白质变性,要么把水变成冰,不然怎么影响口感?用冰刀切鱼还有什么?

?我就纳闷了,鱼明明是零度以上,冰刀接触鱼的一瞬间就开始热交换。

?理论上,冰刀的刀刃部分会开始变成水。刀刃越锋利,它变钝的越快。我估计只要一刀下去,锋利度远远达不到切鱼所需的标准。

?但是作者笔下的主角,冷拿着冰刀切了好久……这本书开头的蛋炒饭引发了我的吐槽欲。可以说,从庾澄庆不伦不类的说唱“蛋炒饭”开始,它就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种代表厨艺的食物。

?烹饪其实是一种化学制备反应。如果你学会了实验过程A,是否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BCDE的实验过程?而且根据厨师的喜好,蛋炒饭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干的,有的喜欢油的,有的做饭前放点水,盖上锅盖炖。这种加工流程简单,口味单一的东西,为什么代表烹饪?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提到工匠精神。

?在烹饪界,日本人把这个东西吹上天,但是日本人吹就一定正确吗?那只能说是在日本人独特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化。以日式寿司揉面为例,越是高级的厨师,揉面一个寿司需要的步骤越少(根据不同的派系,还有几个抓手,也就是揉面几次才能做一个寿司),因为这样会减少手温传递到食材的时间,会尽可能“不破坏食材的味道”。

我当时就很疑惑——如果保持低温很重要,手工加工的步骤很多,就不能放个冷风机到处吹吗?练几年功夫能省50块钱?当然也要考虑捏的力度,这样寿司成型的同时米粒也会散开。

?日本人还爱吹嘘“充分发挥食材的原味”。这就更扯淡了。那样的话,大家直接生吃就完了。你想要什么样的厨师?

充分发挥食材的原汁原味,只能说是做菜的一种风格,而不是真理。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日本烹饪文化的形成原因只有一个——贫穷。

?盯着单一的一道菜反复研究,只能证明日本烹饪领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复杂组合的材料了。所谓的原味,说到底也是可耻的——以前没有香料。从递减的效果来看,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天天吃,也会很无聊。

?所以吃很多鱼和肉的人会想改吃小米粥配咸菜——不是因为后者在口味上有优势,而是因为他们很久没吃了。因此,为了防止“吃腻”,人类只能不断探索材料,利用不同的味道和香味组合,发展出今天的烹饪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对食物贪得无厌的胃口。此外,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一直与中国、西亚和欧洲不断交流。从来不缺食材和调料。厨师不可能记住所有的菜单。可以说,只要他愿意,他能发明的菜是层出不穷的。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从一个烹饪方法和材料极其丰富的中国人的角度,再去看看日本的烹饪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衍生出来的不断研究单品菜肴,甚至增添仪式感的烹饪方法,你会有新的看法吗?

?再来看所谓的蛋炒饭——我就纳闷了,不急不懒,谁故意去餐厅吃这个?哪个酒店因这个而出名?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如果一家餐厅以蛋炒饭出名,那真的不够尴尬。简直和机械加工厂一样搞笑,最好的产品是勺子……美食小说是能激发人的本能,产生生理快感的作品。但在作者普遍20+,缺乏经验和知识,懒得努力的情况下,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作者自己编的,几乎经不起任何检验。

?对于稍微懂点厨艺的人来说,就越来越尴尬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现在网文的烹饪小说简直脱离生活,全靠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