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将《弟子规》列入伪国学,这棵毒草,还要残害多少青少年呢?

徐晋如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很多地方对于国学的理解似乎流于了表面和肤浅,让人啼笑皆非。

在一部分?国学大师?或者?国学班?的眼里,国学似乎就是穿上汉服、念《弟子规》,有了这样非常?国学?的表象,家长满意、他们也能赚得盆满钵满。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国学。类似于《弟子规》这样所谓?国学?,被许多文化界人士抵制,他们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些是?伪国学?,例如著名文化学者徐晋如就将《弟子规》列为文化糟粕,希望大家能抵制这样的?伪国学?,这是为什么呢?

而这棵名唤《弟子规》的大毒草,还要?残害?多少青少年才肯罢休呢?

何来《弟子规》?

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现在所学到国学,都是成书很久的历史经典之作。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所熟悉的所谓?三百千?,也就是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成书于宋朝乃至更早之前的经典传统蒙学读物,而《弟子规》则是在清康熙年间才写成的启蒙读物,甚至在清朝时《弟子规》的地位还没有现在高。《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作者是李毓秀,他是清朝的一名秀才,他没有中举、没有其他的成就,一次落榜后就回乡开了私塾,以教书为生,这本《弟子规》其实是他的?教材?,主要教的是孝悌之道和一些礼仪、常识。

从李毓秀没有中举,甚至连复读都放弃、就直接回乡就可以看出,其实他的学术水平并不高。

因而他所编写的这本?教材?中其实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艺术水平也不高,只是朗朗上口、让儿童学习时不容易心生厌烦。李毓秀

但剖起本质,《弟子规》也只是一本普通的启蒙读物,或者说是清代小学生行为守则,而这本教材在清朝时也并不流行,李毓秀一生都没有看到自己的著作?红遍大江南北?。相较于?三百千?以及其他启蒙作品,《弟子规》不够广博、不够优雅精致,更有一些浅薄狭隘,并不是清代儿童启蒙教材的首选,它的第一次?火?来自于鸦片战争之后,它流行于晚清的祠堂 、茶馆、书馆,用于教农民识文断字、遵守法纪。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弟子规》通俗易懂、篇幅简短,又不涉及思想上的辩论,它首先在台湾省得到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