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宫的剧集评价
二十多岁的李英爱远没有三十多岁时的气质典雅,就像金凯诗的一举一动远无徐长今的优雅迷人,论起心有城府,更没有李金子那般层次丰富的美感,但好在那时的英爱还年轻,总体看来对角色的整体把握还是很到位的。金凯诗的角色设定是一个坏女人,于是英爱就演出了她的坏,坏得淋漓尽致,坏得层次丰富,尤其是那样凌厉狠毒带着恨意的眼神。 实话说吧,我为了英爱去看这部年代久远的片子,毕竟这部剧拍出来的时候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我的存在。如果不是写剧情,我绝对不可能坚持看到最后(要知道我连《火花》和《大长今》都是根据分集剧情跳着看的),虽然没有什么人在看,但我还是写到最后了,现在想想真不容易。 《西宫》是一部历史剧,题材是朝鲜王朝的第二次拨乱反正,并不让人轻松或有美好的感觉。“光海乱政”的历史背景本身就让人感到沉重,而其中的人物,主要的阴谋策划者凯诗和李尔瞻的得意与没落,善与德的化身银霞遭受的迫害,一心要当圣主的光海君最后走向了灭亡的道路,无一不让人心有戚戚。
与后世的《大长今》不同,《西宫》的侧重点并不在人物,而是在对这段历史的大幅笔墨的极力渲染,包罗大量的历史与政治事件,形象地展现了当时一个时代的兴衰,仅从这一点上来讲,这可以是一部很不错的历史片。
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金尚宫、仁穆大妃,还是其他的什么人,都是存在于这个历史大背景下的人物,裹挟在时代的大潮流里。所以,我们看这部剧时往往带有客观的眼光而无法置身于剧中,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说“以史为鉴”。也正是因为如此,政治元素的加入,一个本来就不是很简单的故事情节里大量的人物和背景无法删减,大量短而零碎的镜头会使历史剧的趣味性“嗖嗖嗖”地下降,对于像我这样不谙历史或对政治无感的人看起来是很吃力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再看《大长今》,处理的就比较好。嵌入的历史事件,你看甲子士祸啦,中宗反正啦,再往朝中的政治斗争看,都是选择了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加工以与主人公长今的命运转折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淡化了政治成分——当然不可以否认的是这与《大长今》这部剧的侧重于人物立传有很大关系。 《西宫》有一点是《大长今》所不能及的。最后的仁穆大妃从西宫出来,历经苦难回到皇宫,她在百般折辱后获得胜利,但所失去了再不能回来。这一点就好像长今在担任了御膳厨房最高尚宫后伏在树下哭泣,感念与逝去的母亲与韩尚宫。话虽如此,两者却有本质的不同:长今是战胜者,一直到最后,都是长今的坚持战胜了命运的多舛,是善战胜了恶,责任战胜了欲望;仁穆大妃虽然也是“善”的化身,但是她的善与德只是被拥立的名号,不是她的战胜,只是她的坚韧等到了光海王朝的覆灭。个人以为,这个想法比起《大长今》的理想化来,较符合历史规律。 但有一点,《大长今》和《西宫》都处理得不够好,就是剧情太过拖沓亢长。天知道五十多集看下去是一个多么大的工程量,集结出书也许不错,但是拍成电视剧的话,过多可以删减压缩却保留的戏份会使之减色不少。
从《西宫》里可以读到很多东西,不是开玩笑。
首先是金尚宫凯诗。不可否认,这个女人的确是个坏女人,即使是李英爱扮演的也不改其坏。她的心里也怀有这炽热的情感,在一次次地受挫后形成了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她一开始的确为了与她有情感关联的光海君,可是这种“为人”之下掩盖的人性中的利己之心不容小觑。她一开始是有远见的,不贪图小利,可毕竟还是小人眼光做有风险的赌徒,不免在历史面前过度地自负,很多事情不是看不到,只是看不真切——这比看不到更可怕! 其次是光海君。他受过苦难,想要成为圣主实行仁政,他是有才干的人,也有正确的历史眼光。可是他深陷对凯诗的情感依赖并曾从中受益,就像沉迷于毒品的瘾君子一般无法自拔,而凯诗做的事情激发了他个人的私欲。他的才能在自己的错误面前无法施展,而在时代面前光有才能和正确的眼光远远不够。他的失败有性格的悲剧,也有命运的安排。 大凡有光海这样的经历的人,能从困境中崛起,能力都不会太差,却往往毁灭在身边信任和感激的人手里。因此,成大事的人,要么感情淡漠,要么是非观极强,要么就是运气太好不用作此抉择或在小失败后汲取教训避免大失败。 你看感情淡漠如佛家,无佛师父算狠心吧也有心软的时候,是非观强如元标,也不是最后为了心中所爱的狗蛋而死。至于起义军,名义上是为了国家,实际上若是成功自己哪里会没有好处?历史为了胜利者来书写,实际上大多数人就和韩内官一样,暗地里骂金尚宫,却仍然收受钱财帮金尚宫凌辱西宫大妃,后来又帮助起义军指认金尚宫。所以说,道理大家都懂,要做到不是那么容易的。 最后,谈谈命运这个东西。试想凯诗的命运,一生下来就有无佛师父的预言:有贵气却活不过三十五岁,长今的命运,也不过是在出生前多年山中老人给徐父那三张字纸上就注定了。这种人生观念的好坏我不做评价,只是假设说如果这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那么对于每个人而言可能的结果有两个,一是为之颓废,另一方面则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对现实。孰福孰祸,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