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抵一万句”:面对孤独是每个人最终都会面对的人生必修课。
一句话抵一万句话,分为两部分:出津故事和回津故事,讲了一个成长的故事。
杨百顺的离开是“走出去演金”的主线。他曾经随波逐流,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为了找到一个能和他说话的人,他离开了家乡。
《颜回金鸡》以牛的爱国回归为主线。为了摆脱感情上的困扰,他致命地回到了母亲的老家,在帮母亲“找话”的过程中,他决心要找一个能和自己“说话”的人。
按照刘震云的说法,《一句话抵一万句话》这本书的主题,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人的社会里,一个人想找另一个人说一句知心话。
1.活泼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一方面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情感满足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更深的孤独感。这就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一无所有”。
人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友情,亲情,爱情。没有一个可以解决孤独的吗?可以说有,但孤独更像是人类的宿命。
老阳一生都在努力讨好老马,但老马并没有和老阳交心。老丁和老韩分手,是因为一个有钱的布袋;孝文和周晓因为一句话分手;牛艾国和冯文秀因为十斤猪肉分手了。
友谊有时是不稳定的。可能是因为一句话,也可能是因为一点利益纠纷。
杨百顺在杨家庄很孤独。他的理想是像罗昌礼一样凭吊,但是父亲不理解他,兄弟们嘲笑他,甚至家庭生活中还有各种利益算计。
由于家里无法提供安慰,杨百顺选择了出走。外面的世界很大,他想去看看。告别了做豆腐卖豆腐,他杀过猪,挑过水,种过菜,扛过包,断过竹,蒸过馒头。短短几年,他经历了世界的变化。
主人、朋友、同事、妻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却没有走进他的内心。他内心总是很孤独。他听从师傅的命令,因为传的几句话,在一个年轻徒弟面前被迫离开。他对同事很好,想扮好人,却因为无常丢了工作。他对妻子吴香香百依百顺,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后,他戴了一顶绿色的帽子。
诚然,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世间重要的感情,都可以慰藉心灵。但这些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总有一些地方需要一个人去面对。
2.“是”和“不是”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系,一种是“好谈”,一种是“不好谈”。
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说的,有的人说不出来,有的人说得出来。
杨百顺和弟弟杨百立不会说话,但杨百立可以和机务段的万老前辈说话。杨百顺说不出县里长辈的历史,但县里长辈的历史和唱歌的苏小宝能说出来;杨百顺和妻子吴香香说不出什么,但隔壁的吴香香和高高可以说。
牛艾国和老婆庞丽娜说不出来,张楚红说得出来;庞丽娜不能和牛艾国谈,但可以和影楼的小姜谈;宋的解放不能用他的妻子牛来说,但可以用他的侄女白慧来说。
说起来容易,能让一个笨手笨脚的张嘴吐莲花;不用说,你也可以让一个雄辩的人闭嘴。
说起来容易,有源头活水保证感情滋润如绿洲;不用说是被动水,最后感情变成沙漠。
古人云:人生有一知己足矣。的确,有一两个知己,在最需要的时候有一个情感的出口和渠道,生活才能继续。
但现实是,很多时候连一两个人都可能找不到,于是悲剧就在人间上演了,因为没人愿意听他说话,也没人能理解他。
只要有一个人会说话,人生就有希望,就有希望。
其实说“是”是幸运,说“不是”是正常。我们不能指望告诉所有人,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小说里有一个场景出现过很多次:一个人说“我们说点别的吧”,另一个人说“说点别的吧。”这不就是“说话”的理想状态吗?
“世界上到处都是人,会说话的人很难找。”珍惜身边会说话的人,不要迁就不会说话的人。基本就是这样。
最难忘的时光是关于童年。那时候基本无忧无虑,既没有生存压力,也没有复杂的关系。但是人总得长大,没有人能一直活在童年。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被孤独所困,人们一生都在采取各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正如著名评论家李敬泽所说:
这是杨百顺的奔跑,牛的爱国奔跑,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奔跑。也是在这种奔波中,我们开始面对和思考孤独,在孤独中逐渐成长。
杨百顺离开了杨家庄,离开了并不温暖的家庭,独自一人在社会上打拼,通过自己的力量挣了一顿饭。没有家人的保护,他得自己照顾自己。他懂得一技之长,不管是杀猪、染布、种菜还是卖馒头,只要他有一技之长,就能活下去。
面对妻子与他人私奔的局面,吴某思(化名杨百顺)孤身一人。他选择接受那些世俗的眼光和观念,离开演金县,带着女儿巧玲去找妻子吴湘湘。巧玲被拐走后,终于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他对演金的这个地方和这里的人们感到悲伤。他记得牧师大师给他的忠告:
因此,最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儿时的偶像罗昌礼,离开了演金县,去寻找自己的路。
如果我们从杨百顺换成杨摩西,那就是弄一口吃的;如果从杨摩西变成吴摩西,那是为了维持一个家族的稳定;那么从吴摩西变成罗昌礼就是觉醒后的回归。
前两次改名是被动的,第三次改名是主动的。这既是对原有生活的告别,也是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同样,牛艾国也曾在面对妻子的不忠时走投无路。无论是战友杜青山,还是好友冯文秀,都无法让他真正走出来。
他离开沁源县,寻找能收拾他的人。他在与张楚红的接触中终于放下了以前的关系,在寻求解决孤独的过程中,他理解了母亲和祖父罗昌礼的孤独,真正理解了母亲曹的教诲:
他停止了与世界、妻子和自己的抗争。他理解了所有人,原谅了别人,也原谅了自己。
知道人生真正重要的是孤独带来的成长,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人们面临着不同的孤独:
为了面对孤独,人们去哪里寻找那个一生抵得上一万句的人?刘震云给出了两个答案,从地面还是从天上。
杨百顺第一次拜老詹为师的时候,老詹告诉他信主的好处: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其实这是哲学的终极问题。无论是从宗教信仰中寻找,还是从世俗生活中寻找,每个人都应该有直面的勇气。
没有人生来强大,也没有人生来弱小。在人生的旅途中,既然孤独不可避免,与其在孤独中消沉,不如在孤独中奋进。
老詹的理想教堂的图纸背面,用印刷体写了一行字:“魔鬼的低语”,然后又用钢笔加了一行字:“你不杀人,我就放火。”
老詹和吴莫愁都在人生的孤独困境中彷徨绝望,但最终还是走出了孤独的泥潭。
老詹作为来自异国的传教士,既要克服语言文化的障碍,也要克服人情的影响。虽然他传世的基督徒不多,但他一生坚守信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大家尊敬。
吴莫愁和牛艾国都曾面临过情感困境。两人都有杀人放火的想法,但最终都选择了原谅别人和自己,与世界达成和解。同时,他们找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找到了真实的自己,从而让后半生变得更有意义。
不仅书中的人物在孤独中顽强,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在孤独中重生。
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在60岁时被关进“牛棚”。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经常被批判,但他顽强地斗争着,写下了40多万字的《资本论》读书笔记。
王吉财夫妇以海岛为家,孤独相伴,32年无怨无悔守岛,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为国家制造核武器隐姓埋名的邓稼先,孤独地站在罗布泊,为中国核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无愧于“两弹创始人”的称号。
最后,孤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面对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迟早每个人都会面对。
孤独并不可怕,只是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自己和人生的机会。愿你成为一个勇敢的人,走出孤独的泥淖,涅槃重生,实现人生的繁华。
参考资料:
1.刘震云。一句话抵得上一万句话[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2.安伯顺。编辑推荐。一句话抵得上一万句话[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
3.新浪读书讯:刘震云作品“一句顶一万句”研讨会(北京),2009年6月2日。
4.刘震云。从“手机”到“一句话抵一万句话”[J]。名作鉴赏:鉴赏版(前半部分),2011(5):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