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骑兵在古代战争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来控制胜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朝代面对的主要敌人总是来自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中原王朝虽然整体实力占优,但在边境地区始终处于劣势。很显然,以中原王朝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一直是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就经济而言,中原的农耕经济繁衍了大量的人口,往往引起游牧民族的觊觎。但在军事能力上,很难长期保持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骑兵不足造成的。

骑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古代战争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骑兵是重甲,挥舞长矛攻击敌阵。但在中国古代战争中,骑兵的作用主要是游击战,而不是正面冲锋。如果用骑兵发动大规模冲锋,只要步兵采取防御措施,加大防御纵深,当骑兵冲进阵地,失去速度时,马上就会被完全盯上。这支部队最大的优点是机动性强,可以满足运输、侦查、作战等方面的需要。它不仅是古代军队中的装甲车,也是运输工具。

淝水之战是北方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动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一战。最终,东晋仅以8万兵力击败了80多万的前朝秦军。

网络映射

骑兵往往在战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游来游去加固阵地,也可以伺机利用速度、冲锋的冲击力和敌人撤退后的压迫感给敌人强有力的一击,然后继续扩大战果。而中原地形多变,以农耕为主,马匹较少,所以内战骑兵较少。但中原王朝长期遭受游牧民族对内陆的入侵,在经历了大量的血泪教训后,才被迫接受并发展了这种先进的作战样式。

战国初期,中原各国对北方少数民族处于弱势地位,主要原因是缺乏机动性。战国时期人们常用战车,其次是步兵,机动性很差。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秦、赵、燕不得不在边境修筑城墙。这种被动防御的方法被后人延续了几千年。这种巨大的威胁也迫使赵对骑射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部队。赵逐渐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在李牧的带领下打败了匈奴。同时,这种新的作战模式对中原各国造成了极大的压迫和震撼,也促成了中原各国对战车的抛弃。秦统一后,居住在河套地区的匈奴被打败。但匈奴不可能被蚩的勇气全歼,因为游牧民族流动性太大,而蚩又以步兵为主,很容易被敌人反攻,只能就地修筑长城,加以发展。

刘邦(汉朝第一个皇帝)。* * *评价刘邦是“封建帝王中最厉害的一个”

汉初,马匹极其匮乏。汉高祖刘邦还没有意识到游牧骑兵的威力,率军冲进去,却被匈奴围困在白马城。刘邦此时赶不上进攻,逃出城外,很容易被骑兵包围。最终他不得不朝贡了几十年,才避免了与匈奴的大规模交战。晁错曾经精辟地分析过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劣势:上下山,出入溪,中国的车马;险路一歪,冲一冲就中枪。中国的顺风车也受到了祝福;风餐露宿,饥肠辘辘,中国人有福了,也有福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休整,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关键是马正的大力推行,使骑兵有了持续稳定的马匹供应,汉武帝才有了与匈奴决一死战的资本和信心。

随后,匈奴全部遭到游牧民族的攻击,并与骑兵进行远距离的战斗。他们的机动性处于同一水平。再加上汉代发达的冶铁技术和弩的广泛使用,以及卫青和霍去病对战略战术的恰当运用,在大规模反击匈奴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此后这种机动策略一直为汉军所用,所以最终的汉代,甚至在其出使三国期间,都保持着对周边少数民族的优势。

网络映射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珍宝。中原以北有大量适宜饲养大量马匹的地区,所以他们的作战样式往往以骑兵为主。蒙古军队是游牧民族的杰出代表,数百年来其可怕的战斗力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蒙古部落“上马备战,下马聚牧”,自幼练骑射,发展出向后射敌的绝技。而且在草原变幻莫测的气候中训练出来的蒙古马,抗寒、抗旱能力很强。同时,每支蒙古骑兵有六匹马,一天可以行进近百里,这也为蒙古铁骑征服世界提供了可能。再加上成吉思汗、木华黎、哲别等优秀的武将,蒙古军队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蒙古士兵可能打不过欧洲骑士,但在战斗中会极大地发挥他们的机动性和骑射技巧。

两军对峙前,蒙古军队会率先派出轻马在远距离游击战中向敌军前沿射击,然后分批逼近敌军阵地,敌军前沿军会逐渐沦陷,导致跟随其后的士兵难以推进,也会因为前沿军的大规模伤亡而造成心理恐慌。这时候蒙古军队就会抓住机会,派重骑兵在后方杀敌。当两军相持不下时,轻骑兵会迂回到敌后,再往前杀,也可以追击战败的敌人。

历史上,蒙古军队在13世纪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西征,以较少的兵力和较长的后勤补给打败了所有的敌人(不算1260年在艾因加鲁特战役中的失利),改变了亚欧大陆的历史,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这种交互突防的方法兼具远程和近程攻击能力,可以快速变换阵型。后来欧洲军队吸取教训,率先派出骑士追击蒙古轻骑兵。但是,对于中世纪欧洲的重军来说,蒙古轻骑兵的机动性是完全无法比拟的。蒙古军队像放风筝一样,不断四处游击,边退边射,最终在敌人疲惫不堪的时候歼灭。1242年,蒙古军队在莱茵河上歼灭了数十万欧洲盟军,将这种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后来蒙古人攻打宋朝,才真正遇到了对手。到了宋朝,由于十六州的战略屏障区无法收复,整个边境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眼前。后来西夏的崛起导致了产马地区的丧失和敌国对马匹的封锁,导致宋朝始终无法产生一支像样的骑兵军队单独作战,所以在对抗游牧民族时始终处于弱势。宋廷无奈,只好在边境筑城坚守,大力发展弩技术,不断增加步兵盔甲厚度。但这种防御在失去了运动战能力后,只能被动的击退敌人却无法将其击败。要知道,防守需要十面,可攻的只有一点。宋汀兰奋斗了50多年,最终死亡是必然的。

宋军军事结构上的天然缺陷无法弥补,但仍能支撑全盛时期蒙古军队半个世纪的反复进攻。但令人费解的是,金国作为游牧民族,在攻占中原后积极吸收* * *的优势,军事实力强大,骑兵实力惊人,与蒙古军队不相上下,占据了极大的地理优势。本该南侵宋朝,西使大臣夏果,北剿蒙古,但面对蒙古的反击,一次又一次的溃败,20多年后彻底覆灭。原因不得不发人深省。

网络映射

北宋灭亡后,金朝积极吸收中原文明。前期君主还能恢复中原经济文化,也有“大定之治”、“明昌之治”。然而,金章宗后期却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对袁菲宠爱有加,权臣外戚相互勾结,把持朝政。政局黑暗,天灾人祸,黄河改道,导致晋国逐渐衰落。蒙古崛起后,徐进屡遭攻击,徐进被迫迁都求和。

南迁后,统治者、官员、大臣们醉生梦死,只求太平。三圣战败,徐金国的精英流失,从此一蹶不振。当敌人危急时,君主和臣民哭泣,但当敌人撤退时,他们继续饮酒作乐。最后,当宋、孟联合起来攻破金都的时候,金爱宗不想当亡国之君,把皇位让给了金朝最后一个皇帝了。这戏剧性的一幕类似于北宋宋徽宗让位给宋钦宗。自然只有国破家亡。

宋朝巅峰时期的弓弩技术和金朝名将休克时的骑兵重器都还不错,但都无法挽救两国腐朽政治导致的亡国悲剧。骑兵作为古代战争中的关键作战手段,可以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但一场战争的胜利很难从根本上决定国家的命运。可见,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士兵的利益,而在于人们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