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真实事件原型
攀登者真实事件原型如下:
故事原型来自1960年、1975年,中国登山队队员两次攀登珠峰的行动,两次都是形势所迫,两次都是生死攸关。
当时的中国登山队还非常年轻,面对恶劣的环境与艰苦的条件,中国人征服世界最高山峰的征途,经过了两代中国登山队员的不懈努力,许多人甚至为此付出了血肉与生命的代价。
第一次,为了在领土划界谈判中赢得主动,成立仅有短短几年、由214名队员组成的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挑战,能到达海拔8700以上高度执行最终登顶突击任务的仅剩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人。
面对珠峰第二台阶一处4米高的垂直峭壁时,曾有消防经验的刘连满,提出采用“搭人梯”的办法,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翻越,却因此消耗了太多体力,无法继续攀登。
而屈银华不忍心队友的肩膀被脚下的登山靴扎伤,脱掉了靴子,又因为太滑踩不稳而脱掉了鸭绒袜,导致自己的双脚被严重冻伤,失去了十个脚趾。
第二次,已是时隔15年,这次行动以创造世界纪录为目标,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在队长邬宗岳的带领下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
在冲刺登顶的最后时刻,队长邬宗岳为了拍摄到队员登顶的镜头,走在最后面,解开了自己身上的安全绳,与队友失联。队友在下山返回的路上,才发现了邬宗岳早已冻僵的尸体和保存完好的摄影机。
这次攀登行动最后***有8名男队员和1名女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潘多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女性,这次胜利背后的意义不言自明。
影片评价:
《攀登者》开创了中国类型片中登山电影的先河,也是第一部致敬中国登顶英雄的电影。尽管该片主演们贡献了水准之上的表演,但是掩饰不了片中感情戏冗长,剪辑节奏混乱的硬伤。
另一方面,导演和编剧在处理英雄主义时表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在故事推动中提供人物内心视角以避免陷入脸谱化英雄的创作窠臼,依然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