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破6亿

去年11月,《长津湖》正式登上中国票房冠军宝座。今年春节档,《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又以一马当先之势站稳了脚跟,大年初一首日拿下超过6亿票房,独占鳌头,随后的日子里也一直遥遥领先,拿下春节档冠军已然是板上钉钉。那么,《水门桥》到底好看在哪?

两部《长津湖》的叙事侧重有所不同

上一部主要是描写志愿军全歼大名鼎鼎的美军“北极熊团”的胜利,到了这一部则延伸出了新的故事。长津湖一战后,美方决定向朝鲜东海岸撤退,水门桥便是撤退的唯一通道。为了对美军进行堵截,剿灭其精锐,志愿军的任务便是炸掉这座桥。

结构布置上,前一部更侧重于宏大场面的描绘,此外文戏更多,不光需要交代战争的前因后果,也要体现出志愿军战士的心理变化。叙事上,影片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是借助伍万里这个角色,来回答“这场战争意义何在”的问题。

而随着剧情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伍万里心中变得越发成熟。一开始是基于亲情和认同感,想要被自己哥哥伍千里看得起;到后来火车上的长城一幕,答案不言自明:为了祖国的万里河山;但不久之后战友又给出另一个更温情的答案:为了下一代。

除了“为什么要”,还有“为什么不要”。比如哥哥阻止伍万里对失去反抗能力的敌兵开枪,体现的不光是个人的小仁小义,还明确指出了中国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所在。

观众在《水门桥》中,可以看到更集中也更惨烈的战斗场景

因为前作已经把该交代的内容都基本交代清楚了,到了《水门桥》,主要就是为了表现一个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因此其着重点不在于人物成长和国际政治角力,就单纯表现战术即可。于是导演将宏大的战争场景分割成了具体的战术执行步骤,从宏观到微观,落点更细,更加考验导演的控盘能力。

所以观众在《水门桥》中,可以看到更集中也更惨烈的战斗场景:中美双方之间,不论人数还是装备都相当悬殊。人员上,七连只剩一半人,和九连合并执行突袭任务,美军却大部队驻守在桥上,以逸待劳;武器装备上,美军配备有先进的地雷、制式枪炮和火焰喷射器,以及随时可以进行空援的飞机。志愿军的枪炮却还是缴获来的“万国造”,通信主要依靠军号和哨子,连无线电的电池都因为太冷失去了作用。在这样的装备代差下,志愿军唯一的机会就是夜袭,寻找薄弱点击破敌人的防线。

两个半小时的时长显得毫不拖沓

这种突破和防御的来回交战无疑是惨烈的,观众得以亲眼见到士兵们各种牺牲的场景,比如被飞石击穿腹部的营长;为了诱敌,被燃烧弹烧成灰烬的无线电员;被美军狙击手击杀的士兵;想要抱炸药包炸毁敌军坦克,却惨遭履带碾压的平河……

有了这些场景的存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长显得毫不拖沓,残酷程度不比宏大场面少分毫。观众从中也能更深地领悟到普通士兵面对战争时的脆弱,以及选择面对牺牲所需要的巨大勇气和纪律性,乃至其承载的巨大意义。更不会如以往的一些“神剧”一般,让观众对志愿军士兵产生“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巨大误解。可以说,无论是从叙事手法、叙事角度还是情感表达上,《水门桥》都对前作形成了重要的补充。

结语

目前看来,作为投资巨大的主旋律战争电影,《长津湖》系列影片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也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线。

毕竟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就是让观众在满足娱乐需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而不是干巴巴的直接说教。关于这一点,作为目前的华语影坛票房冠军,两部《长津湖》对后来者无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当然,若要吸引更多的创作者投身主旋律影片创作,观众和票房都是多多益善,唯有如此,才能加速实现资金、艺术、影响力、观众基础等各方面元素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