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病人——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我一直在读很少的小说。距离我上次专心看小说已经有二十年了吧?

读村上的小说,确实有一种惊喜感,就像清晨校园宿舍刚漏进阳光的时候醒来。当你打开窗户想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映入你眼帘的是东京的夜景,熙熙攘攘,静谧而寒冷。

哦,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第一次看《1Q84》给我带来的这种感觉。

看完“1Q84”之后,我马上读《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诺》),逆向阅读一个作家的作品也是一种有趣的阅读体验。作为村上“因为某种感情原因”写的私小说,《伸江》篇幅不长,但读起来并不轻松。因为整部小说的基调比较冷,就像走在一片幽深寒冷的森林里。看完小说,真的很压抑。然后看了电影《诺》,更加剧了这种压抑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诺,又想到了最近看的另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他通过对自己众多患者案例的分析,阐述了自己对爱与治愈(或成长)的思考。而《傩》,我认为,其实是一个关于爱与疗愈的故事。《傩》中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是恋爱能力和恋爱经验有缺陷的人。我暂且称他们为“恋爱患者”。

木月,害怕面对长大后将要面对的陌生世界,结束了生命,停止了成长,永远停留在17岁。

直子试图抚平木月之死所带来的创伤,终究失败了。她也选择了死亡,永远停留在21岁。

也许这就是爱情的代价。木月和直子都认为自己会在其他地方付出代价,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其他少年的性压抑。

渡边在感情上一直很被动。他似乎很享受这种“三人世界”,无论是与木月和直子,与永泽和初美,还是与直子和玲。即使是有点“古怪”的青子,一开始也有一个不在身边的男朋友(或者生病的直子)。以至于当绿子最后问他在哪的时候,他都答不上来。也许是因为“三人世界”的稳定结构崩塌了。

永泽,大多数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有一个完美的女朋友,却在不同陌生的身体间徘徊。看似在强化自己不结婚的想法,其实是在逃避专注于爱一个人的责任。

初美,大多数人眼中的完美情人。她纵容永泽,没有勇气离开他。她缺乏自己寻找和建立幸福的能力。永泽去德国两年后草率结婚,后割腕自杀。

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小早川怜子在生活中缺乏其他支持,只能将命运托付给钢琴。终于,她承受不了压力,脑子里的螺丝钉“砰”的一声松了。

还有一个学钢琴的漂亮女孩,颜色很奇怪。因为她的性取向,她成了一个骗子。

似乎只有青子充满阳光和活力,她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也可能是村上刻意添加的亮色。

这些重要的点在《少有人走的路》里都有提到。当我们坠入爱河时,我们的“自我”崩塌了,我们崩塌的鸿沟需要用成长来弥合(自我成长或与他人的* * *)来弥补。

所以《傩》中的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的“鸿沟”,很多人直到去世也没有弥合这些“鸿沟”。

因为我是先看《1Q84》,再看《挪威的森林》。所以,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这两本书相隔20年。但是这样的人际关系结构又出现了。

1,早早自杀的小伙伴。木月和直子在诺,大冢环在1Q84。

村上在1987年6月写的《诺》后记中写道:这部小说可以献给我逝去的朋友和留在世上的人。甚至20年后,同样的身影又出现了,看来村上朋友的经历对他影响很深。

2.垂死的父亲。诺中吕子之父是1Q84中天吾之父。

青子和父亲是一种被解构的“情人关系”。母亲去世后,父亲说如果可能,希望女儿为母亲而死。绿子在父亲遗像前光着腿撒开,是对父亲言语的嘲讽和报复吗?

天吾对父亲的告别很有感情。也许是父子关系更接近对手,最终达成和解。

3.一起打猎的伙伴

在诺中,永泽和渡边是搭档,永泽扮演导师的角色,渡边是被动的跟随者。在《1Q84》中,绿豆和阿由美是二垒手和游击手的关系,扮演的是相辅相成的队友。通过合谋的动作,同时表现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灵与肉的纠缠,人性的两面性,这也是村上的高明之处。

这些人物关系结构的再现,说明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与孩子的玩伴、与父亲或母亲、与兄弟姐妹或与家庭长辈的关系,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行为模式。关于这一点,村上在《诺》里写的不多,但在1Q84里写的深入详细。

最后说一下诺里印象最深的两个画面。村上的小说有很强的画面感,为什么这两个画面最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们有一种超现实的真实感,有某种逻辑上的巧合。

1,渡边和吕子正在天台上聊天,但眼前却是一片忙乱的火场。

大火的忙乱场面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世界,而天台上的渡边和绿子仿佛在另一个世界。在他们眼里,火只是一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风景,在眼前展开。这个意图和穆旦《八首诗》中的两首诗差不多。

“你的眼睛看见了这团火,却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了它。”

是的,你看不到我,好像是直子的独白。燃烧的是现实世界,也代表了直子(绿色对面的直子颜色应该是红色)。此刻,身在绿林“阿米辽”的直子,正慢慢烧成灰烬。

绿色代表新的生命,也代表绿色的孩子。另一方面,绿子和渡边在一个超现实的天台上,无视现实世界的一场大火,在一个燃烧的现实世界里充满活力。

这种强烈的对比有一种残酷的美。

这一幕的最后一幕是一个吻,渡边和洋子的吻。“那是一个温柔而安全的吻,一个我不知道该去哪里的吻。如果不是我们坐在晾衣台上,在午后的阳光下看着炉火,恐怕那天我也不会吻青儿,恐怕青儿也有同感。”面对如此诡异的场景,或许触碰敏感的嘴唇就能把它刻画在记忆的轨道上。

2.不同葬礼后的性交

小早川怜子和渡边给直子办了一场别样的婚礼后,他们就发生了关系,一晚上就发生了四次,疯狂又温馨。

相信很多读者一开始并不接受。可能是作者试图用一个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来毁掉一些给读者看的美好。

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小早川怜子和渡边之间的交往可以用更有意义的方式来解释。这其实是人性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即人类行为背后的无目的或混合目的。

1)情绪达到一定浓度。这是一个不知道目的地的超现实屋顶上的吻的情感逻辑。在那一刻,渡边和玲和直子* * *都得到了直子的死亡,就像渡边和阳子在天台上目睹了一场火灾。他们需要更紧密的联系,但直子的死对亲吻来说太强烈了。

“‘好吧,渡边,忘记悲伤的葬礼’,小早川怜子看着我的眼睛说,“记住这个葬礼!很棒,对吧?'"。这是小早川怜子在另一场葬礼后对渡边说的话。就这样,他们强化了这种记忆。

2)某种告别仪式

在与直子的长期交往中,小早川怜子会不会有一种自己变成了直子的代入感?在与无法流利表达的直子的交流中,小早川怜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媒介角色。也许渡边已经把小早川怜子当成了直子的一部分?他们的交往是小早川怜子用自己代替直子和渡边的行为,并最终再次艰难地相爱。因为是最后的告别,两个人都想掏空自己,所以疯狂而热情。

3)或者是治愈。

小早川怜子说,这个撒谎的小女孩让她一度怀疑自己的性取向。这一次,她又真诚地面对了性。对于渡边来说,他与小早川怜子有交往,而后者与直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他真的决定放下对直子的爱了。

相信这两张图已经在很多读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纠结。我也相信村上这两个地方用的笔不是随意的。或许,他也在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只是通过写小说。

我没写过小说,但我想写一部小说,也许真的能让你在自己的世界和发展逻辑中探索出潜意识深处的东西。这接近心理治疗中的催眠吗?所以,写作不是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