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淘汰

焦裕禄同志(1922—1964),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今属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镇北崮山村)人。中***兰考县委书记、革命烈士。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初期,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残酷,焦裕禄同志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同志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同志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同志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同志自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同志是一九四六年一月在本村参加中国***产党的。1946年3月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担任过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同志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一九五一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中***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被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一九五三年六月,焦裕禄同志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一九六二年。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这期间,焦裕禄同志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一九六二年六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同志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焦裕禄同志被调到兰考县,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因患肝癌不幸逝世,时年四十二岁。

1964年11月,中***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向他学习。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长篇通讯,高度赞扬了焦裕禄彻底的革命精神。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兰考人民为了缅怀他,专门为他建立了兰考焦裕禄纪念园,以供人们来凭吊他。现在,兰考焦裕禄纪念园不仅是一个学习和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红色旅游的景观。2007年8月20日,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电影《焦裕禄》电影《焦裕禄》剧照制片公司:峨嵋电影制片厂

出品年份:1990年

导演:王冀邢

主演:李雪健

李仁堂

梁 音

获奖记录:1991年获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第十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李雪健),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

剧情:风沙、水涝、盐碱等“三害”困扰兰考地区,焦裕禄受上级委派,来到这里担任县委书记。为了根治“三害”,尽快帮助群众脱贫,焦裕禄到兰考后马上深入调查,制订治理方案。但救灾物资运到兰考,焦裕禄主动率领县委干部去火车站卸货、发货,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荣先对本应完成的工作坐视不管,还对焦裕禄带头工作感到不满。县园艺场老场长被活活累死,焦裕禄很受震动,决定为基层干部增加口粮配给,但有人却在吴荣先的指使下向地委告状。上级前来了解情况,几百名群众堵住会议室大门,为焦裕禄鸣冤叫屈。不久,兰考又遇特大水灾,焦裕禄强忍肝痛,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但因长期操劳过度,焦裕禄的肝病持续恶化,于1964年5月14日晨病逝。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了黄河故道的沙丘上,近十万群众自发为他送葬,以表达对这位好书记的敬爱、怀念之情。

焦裕禄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间,一贯听党的话,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没有死,他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我们国家需要有很多诚心为人民服务,诚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的人,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的人。

焦裕禄同志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他参加革命工作以后,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始终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艰苦朴素,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严于律己,坚决反对特殊化,坚持同破坏党的组织纪律等一切不正之风,作不懈地斗争。

焦裕禄同志诚恳待人,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为了改变兰考县面貌,焦裕禄同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他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摸索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从而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在兰考的除“三害”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第一部分 在急风暴雨中成长

一九二二年,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家军阀打过来,派捐要款;这家军阀打过来,抢粮抓夫,闹得民不聊生。就在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焦裕禄同志逝世了,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他留下的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未竞事业,正由兰考人民继续完成;他生前没有写完的文章,正由兰考人民继续撰写。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 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 。 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

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哺育下,从一个受尽日寇、地主残酷压迫的长工,迅速成长为一名***产主义战士。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怀着刻骨的仇恨,大智大勇的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暴风骤雨的土改运动中,他不畏艰险,勇作勇为,积极参加了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他勤学苦练,又红又专,成为工业战线上的一名尖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以最大的胆略,喊出了一个***产党员的最强音: “ 不制服兰考的 ‘ 三害 ' 死不瞑目! ”

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不愧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不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没有死,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焦裕禄同志,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一九四六年一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产党。

解放战争初期,焦裕禄同志在本县区武装部任分队长时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队,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同志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一九五一年,先后担任过付区长、区长、中***区委付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后又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一九五三年六月,焦裕禄同志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一九六二年先后担任车间主任、科长,在这期间焦裕禄同志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一九六二年六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同志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十二月焦裕禄同志调到兰考县,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同志不愧是中国***产党的忠诚战士。他在参加工作十八年间,特别是在兰考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对革命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直至最后积劳成疾,不幸于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在郑州病故,时年四十二岁。

2004年 5月14日,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逝世40周年纪念日。40多年前,焦裕禄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他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焦裕禄精神的影响,已远远跨过了兰考,跨过了河南,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在中国三字经里流传着,焦裕禄,好公仆,一身死,万民哭这样气质凛然句子。焦裕禄为兰考,治理风沙,水涝,盐碱地不顾个人安危的感人事迹。后来他身患肝癌,仍然走村串户,对困难群众问寒问暖,关心群众生活,胜过关心自己。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