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小鬼子的人员配备和武器装备!国民革命军的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
士兵:6.5mm 38式友军步枪,30式刺刀,11式轻机枪(模仿丹麦制式,这是中国以前做的),28式重机枪,94式装甲水壶,前后弹匣(120发),30式头盔等。至于防毒面具,我就不列举了!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榴弹发射器,类似于微型迫击炮。它的结构是一个底部封闭的圆柱体后面有一根钢管用来握持,钢管底部铰接一个底座,类似于迫击炮的座板,用来发射一个没有支架和瞄准器的微型手榴弹。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和手榴弹的空隙,威力比手榴弹强不了多少。与枪榴弹相比,它不占用步枪的枪口,但与枪装榴弹发射器相比,它没有优势。作为单兵面杀伤武器,一般装备一线部队。
日本陆军的作战编制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师有各种编制。抗日战争爆发时,日军有17个常备师团,警卫队编号,1-20(13、15、17、18师团)依次。它以四个单位制组织,即师下辖两个旅,旅下辖两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和一个大炮兵班(两门70毫米步兵炮)。步兵中队下辖三个步兵班,班内有一个机枪组(两挺轻机枪)和一个榴弹筒组(两个)。该师还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程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和其他部队。这时候的划分就分为两种了。一个是驮马系统。炮兵联队下辖4个旅(36门75毫米山炮和12门75毫米野炮),步兵联队下辖1个翼炮中队(4门山炮)和1个步兵炮中队(4门步兵炮),总编制2.85万人。一个是马拉系统。炮兵联队拥有36门野战炮和12门120毫米榴弹炮,步兵联队拥有1个翼炮中队和1个速射炮中队(4门37毫米速射炮),总编制2.5万人。另外还有如下一些独立特种部队:骑兵旅(下辖两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装甲车队)、坦克团、独立工程兵团、独立野战炮兵团(36门120mm榴弹炮和12门75mm野战炮)、独立野战重炮团(24门150mm重型榴弹炮)、野战重炮团(1)。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的消耗和四翼师团的不便,日军还建立了三部队师团和独立混成旅两种组织。三兵种师的编制为师下辖1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团,团下辖3个步兵旅和1个步兵炮中队(4门步兵炮)。步兵旅无炮兵班,炮兵联队有24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辎重、工兵等其他后勤单位也大幅缩减,人员数量为12800。独立混编旅下辖5个步兵旅、1个炮兵旅、1个通信队、1个工兵队和1个辎重队,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旅下辖3个步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4挺重机枪),炮兵队下辖1个山炮中队和2个野战炮中队。这两类部队主要用于防御目的,同时具备小规模野战能力。
1944年,日军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还没有四个单位的师团)。师团分两类,一类是原永久师团,总人数21,000人,75mm山炮或野炮36门。一个是原来的特设师和三个单位的师,总人数654.38+0.8万。二师也是三兵种师,但没有炮兵联队和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654.38+0.4万。第三个师是两旅师。同时,日军有两种组织:独立警卫队和独立步兵旅。独立步兵旅的编制与两旅师所辖步兵旅相同,人数为5100。独立警卫队下辖6个步兵旅、3个步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4挺重机枪),不设特种部队(这里的特种部队是指步兵以外的兵种),总人数4900人。
1945年,日军对兵力进行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如下:1,在第三师团步兵旅增加一个步兵炮兵中队。2.某独立混编旅步兵旅改为大编制,有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步兵炮中队,编制1.500。旅炮兵下辖六门野战炮和十二门山炮,工兵和辎重部队也得到扩充,总人数达到八千多人。3.D师是有组织的,编制大体和C师一样,但没有特种部队。其步兵旅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而步兵班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一个榴弹发射器。
~~~~~~~~~~~~~~~~~~~~~~~~~~~~~~~~~~~~~~~~~~~~~~~~~~~~~~~~~~~~~~~~~~~~~~~~~~
中国陆军:以国军最精锐的装甲兵为例
抗战前,国民政府对军队进行了整编。在军队整编过程中,不同建制的部队有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编师、调整师、整编师、新师四种名称。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全军计划分两期进行,共20个师,第三期10个师正在进行。事实上,在已经完成全军的20个师中,德军装备和德军顾问的训练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真正接受过德国顾问训练和指导的师只有以下几个师:第3师、第6师、第9师、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体系的税警总队。到7月1937,国军中央部调整了35个师,整理了24个师,东北军调整了10个师。5个师未按调整办法完成,整理出粤军10个师,川军26个师,9个独立旅。中央部门的30个师,基本上都接受过一些德式装备,有几个师几乎都实现了德式装备,接受过德国顾问的系统培训。中央军经过这样的整顿,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现代化的军队。抗战初期,正是这些经历了全军覆没的德式师,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许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抗日战争晚一年爆发,更多的中国军队将接受德国式的先进装备和德国式的战术思想训练,抗战形势至少可以乐观得多。
步枪:德军师的主要单兵武器是国家7.92mm中型官方或德军1924制式毛瑟系列步枪,是K98k的前身。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德军师里还有其他类型的步枪,比如汉阳产的。
轻机枪:德军各师装备的轻机枪大部分是国产的,抄袭捷克ZB26,也有少数比利时和法国的轻机枪。但二战德军最著名的机枪MG-34轻机枪并不是购买的,也不是中国仿制的。轻机枪装备数量基本能达到每班一挺的标准。
手枪:德国老师配备的手枪自然是大家熟知的驳壳枪,也叫盒子枪、快慢机或者二十环枪,在很多电影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它的真名应该是7.63mm毛瑟M1932半自动手枪,在欧洲通常被称为C96手枪。这种手枪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高度的赞誉,很多军人都以得到一把驳壳枪为荣!当然,德式师装备的毛瑟手枪与中国兵工厂、机修院甚至其他部队的私人制枪作坊仿制的不同,都是正宗的德国原装进口货。
重型武器
重机枪:多采用马克沁仿制的24式水冷重机枪。枪支是根据德国军械部1934免费提供给中国的马克沁重机枪全套制造图纸生产的。24式马克沁重机枪与德军装备的1908重机枪略有不同。确切的说应该是1909的出口型号,弹药用250帆布弹壳。一般情况下,重机枪数量是每个步兵营一个重机枪连,***3排6座。这个配置标准只有德军标准步兵营的一半!
大炮
这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武器装备。遗憾的是,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即使是号称中国最现代化的德军师,在这方面也远远落后于现代化的军队。在德式部队中,除了教导总队直属有自己独立的重炮部队外,其他所有德式师的师以下都没有重炮部队。以装备最好的36师、87师、88师为例,他们师下只有1炮兵营(原计划应该是1炮兵团下辖3个营),加上65438炮兵连的防战和高射炮。炮兵营下辖3个榴弹炮连,每个连配备4门德国产75mm克虏伯山炮(或75mm博福斯山炮),全营12炮。防空炮连装备4门德国产37mm Pak35防空炮,高射炮连装备6门20mm高射炮(高射炮很多,主要是瑞士的速射炮)。每个步兵团除了师级炮兵营,还有1迫击炮连和小炮兵连。迫击炮连装备6门模仿法国865、438+0mm勃兰特迫击炮的20年制82mm迫击炮,小炮兵连装备6门20mm索罗顿炮。为了弥补火炮火力的不足,德国顾问建议将少量先进火炮编成独立的炮兵旅或炮兵团统一使用,利用火力的集中调配达到支援作战的目的。为此组建了一些装备重炮的独立炮兵旅或炮兵团,如装备75mm瑞典L/14博福斯山炮的第2旅,装备75mm德国L/29克虏伯野战炮的第6旅。火炮性能最好的是装备24门德国产重型榴弹炮(L/32sFH18)和装备24门德国产重型榴弹炮(L/30 SFH1934)的炮兵团10(购买于1934)。
编辑此通信
在法尔肯豪斯将军的强烈要求下,德军师在师通信营建制内设立了拥有15W电台的无线电通信排,在每个步兵团设立了拥有5W电台的无线电通信班,构成了师、团两级无线电通信体系。
每个士兵的标准个人装备包括腰带、水壶、干粮袋和防毒面具。皮带是帆布条,和德国的皮包不一样。通常是从肩膀到腰部斜缠一根长带子,最后绑一块布,可以装20个子弹匣。还有几条短的松紧带,在胸前交叉成X形,或在肩下叉成V形,或在肩腰各有一条。可惜德军分区没有配发二战德军标志性贴身装——Y型吊带。水壶一部分购自德国,一部分抄袭中国。它有一个椭圆形的软木盖和肩带。这和德国人用的绑在腰带上的金属盖水壶略有不同。干粮包是方形的,背带跨在肩上,也和德国的腰带不一样。防毒面具是从德国的1930口罩购买的,有一部分是仿制的,但是和德国的不一样,是用帆布包包装,而不是用钢瓶。但从很多照片可以看出,德军师士兵携带的防毒面具是装在圆筒里的,其实是仿制法国防毒面具圆筒容器。两者的区别在于,德国的圆筒形容器是垂直的加强条纹,而法国的仿制品是水平的加强条纹。
编译:
中央军事学院教学团
德国式的划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个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是装备最全、训练最正规的精锐师。于1937+01年6月扩编为3个旅6个团的A级师,总兵力3万余人,其中3个团即1、3、5团均为德军。基本编制如下:师直属炮兵营、骑兵营、工程营、通信营、士官营、特务营、运输营各有1。师辖三个旅,旅辖两个团。以装备德式装备的1团为例:团直属有1榴弹炮连、战防炮连、通信连、运输连。该团下辖3个步兵营,3个步兵连(9挺轻机枪),1重机枪连(6挺重机枪),1迫击炮排(2门82毫米迫击炮)。
新中央军
另一类德式师是以36师、87师、88师为代表的所谓新中央军,其基本组织如下:(1)师直属部队:
1炮兵营:3榴弹炮连(12 75mm山炮)1高射炮连(4门37mm高射炮)1高射炮连(4门20mm高射炮)。
1工程兵营
1通信营(2个有线通信连,1无线通信排)
1战壕营地
1个间谍营
1卫生队(通常是教师医院)
(2)师下辖两个步兵旅:旅下辖两个步兵团:团直属:1迫击炮连(6门83毫米迫击炮)、1小炮兵连(6门20毫米加农炮)、1通信连、1特勤连、3个步兵营:步兵营直属:65438+。2门82毫米迫击炮)营下辖3个步兵连、3个步兵排、3个小分队(每个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3)师下辖2个补充团:换装德军装备时淘汰的旧装备。师总兵力约1.4万人。
1937年9月,某教导总队参加松湖战役。同年,11被军政部命令扩编为三个旅六个团级师。6个团中,有3个团(65438号+0、3、5团)已全面实现德军装备和编制。教导总队在南京保卫战中损失惨重,余部退守汉口整编,与戴第四十六师合编,改建为第四十六师三个旅六个团。
总的来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陆军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在轻武器上从未输给日军,但在战场火力支援上,如重炮、坦克、飞机等,就差很多。再加上指挥的问题,精锐部队很快被消耗在各个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