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怀恩的为男人说话

有人问蓝怀恩,你在大陆搞什么工作,“搞男人”,她大大方方地回答。准确地说,蓝怀恩是“搞男人关怀”的,外人弄明白后,通常又会追问,“男人需要关怀吗?女人还没翻身呢。

蓝怀恩,台湾女作家,21世纪男性成长协会创始人,在协会所有的监事、理事中,她是唯一的女性。 她自己身为女性,却倡导关怀男性;她给别人疏导心理问题,自己却曾是焦虑症患者;别人说她吃透了男人,但她人到中年至今独身;她成长在台湾,却跑到大陆为上海男人大唱赞歌,作为女人她不享受“三八”妇女节,却为创设“八三”男士节鼓呼 “最懂男人心,比男人还了解男人”,在台湾,传媒形容这位经历独特的女性 。

蓝怀恩 11月11日22:50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播出

关怀男性这个想法,缘起于10年前的一次经历。

蓝怀恩回忆说,当时自己在台北一个电台做女性情感问题的栏目时,很多女人哭哭啼啼地打电话来说“老公打我”、“老公有暴力倾向”,她们要维权,因此很多媒体都为她们做主说话。而当时蓝怀恩就反过来想,这些男人为什么会这样?是压力使然?是自小的教育观念如此?是不是先要去体察他们的想法才能解决这些女人的问题?于是,蓝怀恩就把这些思索归结成一句:女人试着去理解男人,男人试着面对自己。

这一句话成了她至今一直在研究推广的主题。蓝怀恩认为,在今天的商业社会,男人面临的身心压力要远比女人大得多,而在传统的习惯心理作用下,人们常常忽视了这个重要问题。由此,蓝怀恩始终觉得,作为一个女人,做男性关怀的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女性地位相对低下的台湾,蓝怀恩从小也一样接受“女人要以老公为重”、“要早一点学会如何料理家务”等传统教育。她说一方面自己可以体会身为一个女人的处境;另一方面,她也能看到男人的苦境。“他们要面子和尊严,没有办法像我一样放下身段来讲自己。我常说的‘解放男人’,就是想帮助他们把长久以来捆绑着的硬汉似的角色松绑。”蓝怀恩说,“演员成龙——银幕中的英雄,现实中的成功人物,有一天他想好好扮演父亲的角色了,于是他跑到一个小学去接儿子回家,可是他跑错了学校,他几乎忘了儿子已经上中学了。你看,很多男人自以为在外挣钱给家人提供经济保障就是男人最大责任,孩子的生、养、教都跟他们没关系,其实你就是一个苍白的人肉提款机,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蓝怀恩就一直在摸索“怎样去关怀男人”的方法。“这是一种文化和观念的推广,”她说,“我不能算是男性心理、生理问题的专家,但我可以去经营男性关怀这个议题,我觉得这个议题非常重要,而我可以去操盘。”

这些年来,蓝怀恩为了这个议题,东奔西走,写书、演讲、开讲座、办男性沙龙,这些无利可图的事情耗了她几乎全部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现在她完全是一个“半百之年,负债经营”的人了。她曾自掏腰包一个人一年做了七场记者会,其中包括一场药物可以缓解自杀症的专题发布。她说:“我以前以为自己只是一个策划者,不需要到第一线去‘跳大腿舞’,但后来我发现,如果不去露面,不上前去呼吁、厚着脸皮挨骂,这件事就做不起来。”而有时人们也感觉有些奇怪,一个50岁的台湾单身女子,成为推动两岸三地男性关怀文化的始作俑者,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八卦?

蓝怀恩也经常遭到这样的质疑——男人对她嚷道,你用什么来关怀男人?而女人则瞟她一眼,你一个独身女人,如何了解男人?蓝怀恩也觉得自己的性格并不讨巧,因为她是一个焦虑的人,说话或写文章语言犀利,针针见血,常常让人不快。“我做的是人文关怀的事情,我没有办法拐弯抹角喝温吞水,我就是喜欢当头喝棒。”

她发现很多男人碰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就喜欢打架,要不然就被说成是“没种”,于是她写了《打架和没种的关系》一书;男人如果被别人逼着喝酒,不愿意喝也只能喝,因为“你不干杯就不是男人”,于是她又写了一本《活该的男人自残文化》。“没有办法,他们自己没法子说,没法子跳出来拒绝,那我就来说。我以尖锐的文字来为他们说话,如果我说得没有道理,我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我很欢迎他们跳出来批评,可是到现在都没有人这么做。”后来,直到来上海,蓝怀恩才觉得上海男人很尊重女性,很懂得生活,就写了一本叫做《我爱上海牌男人》一书。在一次演讲中,有一个上海男人突然问她:“你这样说是不是想要把男人都阴柔化?”蓝怀恩回忆道:“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厉害的一句话,我很高兴他这么说。我只是用批判的方式来关怀男人,他们终于有了回应。”

除了写作和讲座,蓝怀恩还特别喜欢自创节日。“也许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关注节日的人了。其实这是一种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做的策划,这是我的专长。”蓝怀恩曾想借着“父亲节”,把6月份概念化为“父幼月”,因为觉得“孩子不该总是和妇女联系在一起,男人是孩子的爸爸,他们更加重要。”还有操盘最成功的“8·3男人节”,如今已经开始成气候了。“我很想有一天能申请成功这个国际男人节,但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我特别希望中国人能做成这件事,因为这里有7亿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