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重生》中的张宗昌之子
9月3日下午6点22分,1932,山东济南火车站候车室里,一个高大的男子正在和前来送行的记者们道别。突然,人群中一个送我的人喊道:“我杀了你这个混蛋。”混乱中,高个子被当场击毙。不料,凶手当场向军警投案自首,并对人群大喊:“我是郑继成,郑金生的儿子。我今日杀了张宗昌,为父报仇。”
民国时期的济南火车站
这起为父报仇的血案,在当年的济南乃至山东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么这个被谋杀的张宗昌是谁,他与凶手郑继成的父亲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呢?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仇杀会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被打死的人是张宗昌,原直鲁联军总司令,人称混世魔王。张宗昌的外号和地位不是白来的。
张宗昌
由于从小家境贫寒,张宗昌在母亲朱魔女的默许下与土匪生活在一起,后来自己也成了小土匪头子。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宗昌投奔山东人民军总司令、北洋将军冯、鲁豫巡抚曹琨、军阀张等。65438年至0926年,张宗昌被张任命为山东省军务监后,成为“山东王”。
张宗昌在山东三年,敲诈勒索,穷兵黩武,作恶多端。当时绰号“三未知将军”。所谓三不知道,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枪,多少钱,有多少妃子。事实上,他数不过来。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在他曾经当家的地盘上突然被杀,凶手口口声声说是‘为父报仇’。很难想到这样的事情而不引起轰动。
那么谁是郑继成的父亲?张宗昌到底对他做了什么,导致了他今天的死?
的父亲是郑金生,原名郑,本名。出生于黎城县北辛店村,65438年至0927年在冯玉祥部队任第八方面军副军长。这样一个和张宗昌毫无关系的人怎么会和他树敌?
郭俊政府
1927年6月8日,张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被任命为“安元帅”,并宣布成立“安政府”。张宗昌被任命为“安”副军长兼第二军团团长,率军到陇海线对付冯玉祥的军队。双方在徐州交战,张宗昌损失惨重。10年10月初,在张宗昌的引诱下,冯玉祥旅长姜明玉领兵叛变,逮捕了冯军第八方面军副军长郑金生,交给张宗昌。张宗昌不顾众人劝阻,下令枪毙郑金生。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两军交战,不杀俘虏。所有军阀基本都同意,那么张宗昌为什么要打破常规,杀死郑金生呢?
郑金生
郑金生被捕后,张宗昌原本想拉拢他,许诺高官厚禄。但由于郑金生是一个诚实坦率的人,他拒绝并痛斥了张宗昌的威胁和利诱。冯玉祥将军曾写过一本自传《我的一生》,其中有一段描述:“张宗昌一见郑金生,立即逼其下跪。郑没有跪下,生气地说:“你要枪毙我,就快动手。不要说太多。我是为中国的三民主义和国民革命而战,我什么也不怕。听者无不为之落泪,但张宗昌却改变了态度,答应做大官。郑金生满嘴‘土匪汉奸’,骂他们。”张宗昌受不了这个。他在山东一向不妥协。没有人敢这样和他说话。此外,他的军队在前线节节败退。张宗昌一怒之下,下令将俘虏郑金生杀死。为了防止报复,他还到处寻找郑金生的家人,想把他们都杀了,可他做梦也没想到,正是这一杀,害死了自己。
冯玉祥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 * *。五年后,郑继成终于杀了张宗昌,报了杀父之仇。
为父报仇的郑继成是谁?他原本是郑金生的侄子,后来成了养子。12岁时跟随郑金生在军营学习。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被郑金生赞助给冯玉祥,开始跟随冯玉祥转战南北。1927 10,郑继成的父亲郑金生在晋安警察局后院被张宗昌屠杀,37岁的郑继成被张宗昌追杀。没有为父亲报仇,而是被迫流亡日本,直到1930才回到山东历城老家。张宗昌遇害时是山东历城省政府委员。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流亡的小人物,居然把大军阀张宗昌给杀了,这在当时可是一桩奇闻。
案件发生后,报纸上刊登了诸如郑继成刺杀张宗昌、杀汉奸为父报仇等文章。一时间,郑继成杀贼报仇成了众所周知的大新闻。与此同时,一份题为《郑继成为父报仇》的小册子以惊人的速度在社会上散发,该小册子附有安徽同乡会请求赦免郑继成的附录。更令人惊讶的是,郑继成不但没有受苦,反而受到优待。看守所所长特意把自己在郑继成的客厅改成了牢房,还特意让出了自己在郑继成的办公室作为临时会客室。这些迹象实在令人费解。就在这时,一份冰冷的尸检报告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9月7日,1932,关于郑继成刺杀张宗昌的文章发表在《申报》上。
济南市法院出具的张宗昌尸检报告上写着:死者张宗昌左背部中枪,子弹从左前胸穿出,子弹从后脑勺穿出,子弹从左额角穿出,子弹从右颈穿出,头部致命一枪由步枪子弹所致。这份尸检报告清楚地记录了子弹的位置和死因,那么这有什么问题呢?
看看当时报纸上刊登的《郑继成刺杀张宗昌》一文,结合尸检报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刺杀张宗昌》一文是这样说的:抢了两样东西,裤兜里一个七星子,腰间一个八音子,余送别妻子告诉他要报仇。这意味着郑继成当时使用的是手枪,尸检报告称致命一枪是由步枪子弹造成的。如果郑继成不是凶手,那么谁是真正的凶手,又是谁射出了这致命的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