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是如何消灭豪格的?
爱新觉罗·豪格,大清开国皇帝皇太极长子,妥妥的政治牺牲品,没有任何意外的成为了大清第一冤死鬼。
豪格的死与多尔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多尔衮就是豪格之死的直接缔造者。
他二人为叔侄关系,多尔衮为豪格十四叔。别看辈分多尔衮大一辈,实际年龄多尔衮却要比豪格小三岁。
崇德年间,皇太极本人虽然没有直接表现想要册立豪格为太子,但实际上却给了豪格正蓝旗的指挥权。
豪格履历并不是十分光鲜,他有两次被降职处分的经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众人拥簇的对象。毕竟出生长子,身份尊贵,虽然有履历污点,但本质上还是常胜将军,而且战略指挥别具一格,皇太极时常夸赞。
终于有一天,年富力强的皇太极突然驾崩,皇位空缺,群龙无首。
由皇太极直接统领的两黄旗没有任何意外的全部支持豪格,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倾向于豪格,“好好先生”礼亲王代善甚至提出了皇帝位非豪格莫属的口号。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豪格一个人坐拥四旗,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就在绝对数量的枪杆子下,豪格竟然没有能够成为皇位继承者,原因就是那个男人站了出来。
那个男人叫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皇太极十四弟、豪格十四叔。
多尔衮与他的哥哥、弟弟占据两白旗,凭借弱势的军事力量愣是把豪格推出了皇位。
不能怪多尔衮太豪横,只能怪多尔衮太杰出。从十七岁跟着皇太极打第一仗之后,多尔衮就成为了八旗战神的代名词。其战术指挥、英勇程度、战略运筹完全是顶尖水平。如果说豪格在第一层,那么多尔衮绝对在顶峰。
除了能力加分,多尔衮也有政治优势。当时满清上层一直流传着皇太极等四大贝勒逼死多尔衮母亲阿巴亥的事,原及努尔哈赤想要传位多尔衮却没来得及下诏书,所以皇太极要雪藏消息,将阿巴亥逼迫殉葬。虽然是流言,但是却反映出多尔衮的正统色彩,为多尔衮争夺皇位加了不少政治分。
眼看着八旗内部即将内乱,满清最高权力机关临时组建研究办公室,开始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好先生”代善常委策划半个月,终于作出了一个改变满清命运的决定——立福临为帝。
除了豪格,皇太极还有多个儿子,福临序齿第八,还有一个子凭母贵的十一皇子博果儿。福临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认可,其母亲庄妃,也就是孝庄皇后功不可没。
孝庄的生平事迹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作为大清国最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她经历三朝(皇太极、顺治、康熙),抚育二帝(顺治、康熙)。大清后继统治者无一例外的都要给孝庄竖起大拇哥,晚清实际统治者慈禧也一直以孝庄太后为榜样。
她以谦逊谨慎著称,却又不乏老练狡黠。在政治暗流涌动的动荡年代,她能屈能伸,广结党羽。对福临的教育从小就是“帝王模式”,以至于福临登基成为了无人反对的定局。
多尔衮就是被孝庄深深迷惑并且大加利用的对象。 多尔衮作为皇太极之后有力的皇位竞争者,却在孝庄的运作之中成为福临的守护神。多尔衮为福临创造了登上帝位的调节,同时也成为了福临排除万难的工具。皇位落定,孝庄文皇后只需要维持多尔衮一人,便可以保护自己的儿子坐稳江山。
满清最高权力机关做出决议: 由皇八子福临继位,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出任第一摄政王,多尔衮出任第二摄政王。
最高会议的安排是计划周密的。济尔哈朗作为多尔衮的老前辈,而且是豪格的追随者,从出任第一摄政王即可以稳定豪格势力,又可以牵制多尔衮,从而达到平衡。这样的决策让豪格都没有话说。
济尔哈朗显然是让豪格失望了,或者是说,最高会议的决策将豪格送上了断头台。多尔衮出任摄政王,实际上将豪格与多尔衮的政治地位差别以国家制度的形势确定了下来,豪格沦落为了多尔衮的一杆枪。
顺治刚刚继位,大量的豪格旧部纷纷倒戈多尔衮。豪格原部下何洛会揭发豪格的悖逆言论,被多尔衮削职议罪。多尔衮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外歃血为盟之后,清军入关,占领北京的多尔衮直接下令让豪格去攻打最难啃的骨头——四川张献忠。
这是明摆着的“借刀杀人”,但却是以皇上的名义颁布的诏书,如果拒绝就意味着背叛朝廷。豪格只能带着亲信远赴四川攻打张献忠。说起来豪格也是一员猛将,愣是用一年多的时间将张献忠给剿灭了。
咋眼一看,多尔衮的“借刀杀人”似乎失败了,但事实是这样吗?豪格征四川,亲信死伤大半,实力锐减,而且远离政治中心近两年之久,他与多尔衮的差距已经不是几里地了。
这时候,逐渐长大的顺治皇帝被多尔衮足足操控了四年之久。为了拉拢政治资本,顺治亲自为自己的哥哥接风洗尘。这个举动足以看出顺治的少年老成,帝王心思。但是他没想到这个举动竟然犯了多尔衮的忌。 接风酒竟然成了送终酒。
豪格酒宴刚罢不久,多尔衮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议罪下狱。罪名是坐实的,冒功行赏与启用罪人之弟都是实际发生的事,但是罪不至死。然而多尔衮只需要一个理由将豪格关起来,就能顺利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月,也就是豪格大胜而归一个月后,豪格在狱中离奇死去。这位从关内到关外,为大清建立赫赫战功的皇太极长子,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于政治斗争之中,享年四十岁。
因为势力被严重消耗与分化,两黄旗豪格旧部能为主子喊冤的也就索尼、鳌拜等星星点点的人物,而这些人也都顺利的成为而来顺治扳倒多尔衮势力的武器。这场由皇位之争引发的恩怨,最终在多尔衮倒台之后画上句号。
福临的皇位岿然不动,豪格多尔衮也都成了 历史 尘埃,最后的赢家,还是孝庄文皇后!
文 / 涂舟
为清王朝定鼎中原立有不世之功的肃亲王豪格,功成名就尚未享一点福即被处死。他的具体死因也是清初留下的谜团之一。
熟悉这段 历史 的人大多知晓,豪格完全是死于当时权势熏天的摄政王多尔衮之手。至于孝庄文皇后是“如何配合多尔衮消灭豪格的”,史料中鲜有记载。
但以清初多尔衮与孝庄的种种亲密传闻猜想,豪格之死,孝庄起码她没有反对或制止。
多尔衮和豪格本是亲叔侄关系,两人又都是皇太极攻打明朝的主力干将。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皇太极的亲弟弟。他聪明绝顶,据说4岁能辩善恶、6岁开始学习兵法。年仅8岁便被父王立为和硕额真。努尔哈赤临终时,曾拟定定多尔衮当继承人。可那时他才15岁,没有争权的本事。皇太极依仗自己掌握后金八旗中的强大势力,夺得了继承权。
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儿子。早年就以征战的军功获授贝勒。后来在讨伐蒙古,进攻明朝等战争中屡建功勋,被封为和硕贝勒。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皇太极突然驾崩于沈阳清宁宫。他死的很突然,根本没来得及对身后之事作安排交代。
在随后的皇位争夺中,多尔衮、豪格叔侄开始了一场几乎死我活的博弈。因为两人势均力敌,没有胜者,最终采取了折中方案,推举皇太极仅有6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
也就是因为这场争夺,多尔衮和豪格两人心里结下了疙瘩。但为了皇家大业,表面上还要携手合作。
顺治继位、移都北京后,多尔衮和豪格继续为大清征战四方。豪格屡次东征西讨,战功卓著。
而作为豪格长辈的多尔衮,在成为摄政王后,逐渐权势熏天,把持了朝野生杀大权。
顺治元年,豪格遭正黄旗将领何洛会诬陷,多尔衮借机要将其处死。年幼的顺治帝得知后,哭泣不食,表示要随哥哥豪格同死。多尔衮迫于压力将其释放,豪格躲过一劫。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率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给予了极高的荣耀。
但多尔衮岂能容忍豪格以功坐下来享福。
大权在握的他,不久就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等罪名将他下狱。
但多尔衮也明白,如果简单地把功臣豪格定为死罪,小皇帝顺治必定会像上次一样干预。
这次,他对归他操纵的诸王大臣们说,杀豪格心有不忍。暗中让诸王大臣坚持请求将豪格“正法”。多尔衮虚意表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宣布剥夺豪格爵位,没收财产,幽禁起来。
一月后,忧愤的豪格冤死狱中,年仅40岁。
豪格死后,多尔衮更无耻的表现是,竟然将豪格的福晋、也就是他的侄媳妇纳为己有。
多尔衮当时在朝中做这么大一件事,作为太后的孝庄,肯定是知情的。她一定是权衡了顺治、豪格、多尔衮三方利益,为了保护幼年儿子的皇位,选择了装聋作哑,默许了多尔衮公报私仇的丑行。
对于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 历史 中的猜测和传闻多多。一则说法认为他们在皇太极死后就结了婚,属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二则说法认为,他两人不但没结婚,还恪守礼节,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叔嫂关系。再一种说法,是说他们两个人没结婚,而是暗中保持着不伦的情人关系。
不过,孝庄死后,的确遗嘱康熙帝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而是葬在了与皇太极相隔四百多公里的清东陵。因其陵的地理位置在盛京皇太极昭陵之西,又称为“昭西陵”。
消灭豪格主要是多尔衮在参与,而孝庄文皇后,更多的是在将福临推向皇位的过程中,与多尔衮的联合。剩余的时间,大多也都是由多尔衮在主导。
但孝庄皇后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这也是清朝在经历了多尔衮专政之后,能够顺利转向顺治,乃至康熙时代的一个保证。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14弟。虽然多尔衮比豪格长一辈,但豪格比多尔衮还要大3岁。
豪格和多尔衮都是依靠战功上位,但多尔衮明显要老谋深算的多。皇太极在临死之前,命令豪格、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同议政,在他们不能决断时,再上奏皇太极。
因此,在皇太极没有留下任何传位旨意,突然暴毙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夺位的状况。
按照努尔哈赤当年立下的规矩,皇位只能由满洲贵族***同商讨而出。而当时拥有军权和爵位的亲王,一***有7人。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郎、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武郡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多罗郡王阿达礼。
此时,有实力争夺皇位的只有豪格和多尔衮。但豪格明显占据了有利的地位。豪格自己掌管正蓝旗,加上两黄旗隶属于皇太极,他们自然也会支持皇太极的儿子。而代善掌握的两红旗,也表明要支持豪格。
豪格心中认定自己有5张选票,一定会拿下王位。因此,豪格觉得自己有必要谦让一下,群臣就会像拥戴皇太极那样,坚持让他上位。
于是豪格就自行离开了会场,但是就在他离开会场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两黄旗表示,他们的人选可以不是肃亲王豪格,但必须是皇太极的皇子。
此时,由于女真被严重汉化,父死子继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多尔衮幻想的兄终弟及的思想,已经不大可能实现。于是,多尔衮趁豪格退出之际,指责他已经没有夺取皇位之心,多尔衮趁机推举,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
最终,众人决定由福临继位。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吉尔哈朗被封为信义辅政王叔。皇位争夺战,最终以多尔衮的胜利落下帷幕。
从这一次皇位争夺战中可以看出,豪格是有严重的性格缺陷的。整件事中,豪格表现出不善权谋,对朝政把控能力较弱的一面。
豪哥至始至终,都没有看清两黄旗对待人选的态度,这是他失败的原因。当多尔衮提出福临继位的时候,这也能够满足两黄旗的利益,再加上多尔衮的两白旗,就足以让福临占据不败之地。
这里多尔衮是牺牲了继承权,而换取摄政王权利,也得到大家认可。因此他出任摄政王,大家没有意见。
而福临就已经代表了两黄旗和正黄旗的利益,如果豪格再加入辅政行列,必然会打破皇权喝多尔衮之间的平衡,因此豪格就被排挤出来。此外还需要一个中间派,来平衡幼主福临,和多尔衮之间的矛盾。于是,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就被选出来辅政。
但是,豪格的存在对多尔衮来说,终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危险。于是,豪格就被派去镇压四川的张献忠。这本是多尔衮的一招“借刀杀人”之计,但张献忠这把“刀”已经太老了,硬是让豪格用一年多的时间给剿灭了。
但豪格也因为征战四川,死伤惨重。实力大减。而且豪格远离权力中心时间太久,他与多尔衮的差距,已经不可逾越。
在豪格回来之后。多尔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豪格下狱。一个月后,豪格猝死,年仅39岁。
多尔衮杀了豪格后,还霸占了他的妃子,作为自己的福晋。接着,又将济尔哈朗降为郡王。剥夺了他的辅政政治权利。经过一番经营,多尔衮真正做到了大权独揽。
而孝庄做的更多的,是在平衡清廷内部的势力。但孝庄心中十分明白,只要清廷内部不发生内乱,福临迟早会有亲政的一天。
因此,孝庄既要拉拢众大臣,满足他们对权力的要求,同时还要防止任何一方势力过大,影响到福临的位置。为了不让多尔衮废帝自立,孝庄采取了隐忍委曲求全的策略,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以麻痹多尔衮。
从这点上看,孝庄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她通过一系列的权谋智计,成功的稳定了顺治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