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练读王军。我只希望我的心像你的心一样。

一路修行读王军?我只希望我的心像你的心一样。

——《青春语文系列》阅读·成长·分享

不记得什么时候闯入了王军老师的博客,那么温柔,忍不住停下来。在王军先生的博客里,我流连忘返,沉醉其中,不知道回家的路。读她的12班孩子,读她的文本解读,读她的奇思妙想...只记得那是觉醒、碰撞、充实、快乐激情燃烧的一天。农村晚上的娱乐很少,读王军成了那段时间每天工作之余最希望的事情。

王军,你是谁?清华附中语文名师,国家特级教师,“青春语文”领军人物。

也许是因为我们年龄差不多,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是女性,也许是因为我们都读过《高四》,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生都是师范院校,也许是因为我们都热爱语文...在王军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自己,读到了自己达不到的高度。

渐渐地,一个热爱生活,率真可爱,机智风趣,痴迷中文的女人形象,微笑着站在我面前,轻声向我诉说着中文的无限美好。所以,我渴望再读一遍王君。

再读王军,读一个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我只是随意打开页面,准备浏览内容,但很快就被一块磁铁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个由文字和思想创造的新鲜世界。

于是,我开始关注任何关于王军的话,关注王军的每一本书,我从来没有在偶像化,但我成了一个“追星族”。尤其是她的“青春语文”系列——实习当老师,实习当班主任,实习当女人,实习当作文,让我收获了一笔属于自己的财富。

(1)

王君的别出心裁不仅体现在她的外表,还体现在她的课堂,她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是最敏捷、最有创造力的职业。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没有哪个阶级能得天下。细心的老师可以随着课文特点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学生特点的变化而变化。胸中有很多课堂教学套路和变式,来应对语文的丰富性和学生的多姿多彩。”王君如说。她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学参考,更是独特的文本解读方式和新颖的问题设计。它既不游离于文本,也不局限于文本;既给了学生必要的拓展,又起到了带头作用。带领人们来到一个神秘而美丽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她的精彩课,比如紫藤瀑布,散步,皇帝的新衣,纪念白求恩,都很惊艳。

看了她的课,我恍然大悟,语文是多元的,语文没有模式,语文没有套路,语文没有捷径。除非把中国丛林深处的奥秘拨开荆棘,在文字中苦心探索、寻找、采摘、欣赏、品味,否则我们永远停留在丛林之外欣赏那浅浅的绿意,永远无法触摸和欣赏那缤纷的色彩。有人说教的最高境界是花也可以当剑,草也可以当刀。意味着无论什么样的文章,我们都可以触手可及!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有多难!我们需要做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一个经得起诱惑的人,一个追求中国梦的人,一个勤于学习的人...王先生不就是我们“爬得高,钻得狠”的榜样吗?

于是,我静下心来研究课文,教学设计《蓝色王国》和《林中小溪》发表在王军老师和尹东老师创办的微信官方账号“中国湿地”,得到了王老师的好评和认可。后来发表了几篇教学随笔。

不仅是阅读教学,王军的作文教学也是独树一帜。目前,作文教学存在太多的问题。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开辟一条康庄大道?王军的做法是变应试写作为生活写作。就像在不毛之地挖的井一样,鲜美爽口。。

我们教作文。我们教什么?自问,凉意是突如其来的。我们经常教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开头要用比较段落,结尾要升华中心,句子要出彩,结构要清晰,因为这样才能在考试中作文得高分。我们只是忘记了写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太久,久到我们都忘了为什么出发。对比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常在题目上,笼统地说,有没有过明确的方向?你有没有意识到你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有没有启发过学生在写作时展现青春,思考大问题?有没有培养过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感,同情心?讲解技巧的时候,不就是灌输技巧,傲慢训练吗?学生如何在生活情境中自然掌握?你有没有像王军老师一样,要求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坚持写好多年的作文?

一路实践作文教学,颠覆了我对作文教学的认识,让我对作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王军“青春语文”理念的精髓:创新、鼓励、觉醒、激励,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无限的青春活力!

(2)

从綦江小镇到人大附中,再到清华附中,王军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三级跳,这是一个草根传奇,也是一份执着的历史记录。

“成功之花,现在人们只佩服她的聪明!然而,当初,她的蓓蕾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下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我曾经烂熟于心,但直到看到王军先生的成长经历,我才有了深刻的理解。

如果綦江乡中学的小女孩当初安于现状,恐怕不会有现在的青春语言。如果当初重庆外国语学校的专家停下来,恐怕就不会有现在的名师王军了。

当她已经站在了别人需要仰视的地方,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我们以为她应该停止奔波,但她华丽转身,给了大家更多的惊喜。她的坚持和坚韧不正是我们很多人需要学习的吗?

在农村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努力朝着王军努力,用初心做永远的事。我用文字记录随时到来的平凡岁月。每天早上打开电脑,录课堂小插曲,整理教学反思,表达生活点点滴滴,写教学设计...平时懒惰的大脑开始打转,思想的火花不断闪烁,有时甚至会在课间十分钟写几个字。在博客这个私人花园里,我辛勤耕耘,辛勤灌溉,疲惫而快乐,激情的火焰在博客里燃烧。乡村的早晨,薄雾笼罩着正处于萎缩阶段的校园,安静而静谧,让人心旷神怡。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文字在脑海里飞舞。累了,远眺不远处的三阳河,依稀能看到一丛丛芦苇在湿雾中挺立。我知道远处有个美女叫王君,“在水一方”。我从她的书上学到了语文、课堂、生活的实践。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没有机会在大气中锻炼,所以我把教室作为我的竞赛场,打扮成各种形式。课前我解读课文,精心设计,课后写课堂记录,反思改进,然后贴在博客上。一个人学习,一个人行走,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去年上学期,我几乎从未对班级管理感到焦虑。我和学生相处的很平和,也很热情,这让我享受到了工作中的快乐和幸福。我们相亲相爱,在这个班里,每个学生都受到极大的尊重。我们之间,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挫折。那一年的班主任生活是我最享受的一年,也是我最轻松的一年。我被这种师生关系迷住了。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来自王军的“一路当班主任的实践”。

后来调到城市,换了工作环境,我几乎失去了呼吸的能力,很多教学理念都无法进行。当我看到王军先生刚到北京的时候因为找不到路沮丧到差点上吊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找到了* * *了。王军说,从重庆到北京,我最大的收获是终于明白,当自己的世界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是别人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一定是我自己的问题。你改变自己,世界就会改变,别人也会改变。觉醒,慢慢地,我走出了灵魂的沼泽。

读王君的每一篇文章,和她一起追忆班主任的“惊心动魄”的修炼之道,看她如何从一路狂奔,重庆大山深处,跑到皇城根;看看她是如何从当初的“四大反派”变成现在的“微笑姐姐”成为班主任的;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的人生实践!每一次改变,她都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每一次经历都是涅槃重生。她把课堂当成了人生的道场。

(3)

阅读王军的《少年语文》系列,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觉醒,更是生命的觉醒。

她说:用语言来冒险。她说:中国老师要站着教,不能盲目相信课本。她说:没有永远适用的课堂模式,最美的变化和创造。她说:没有“准备学生”的教学是悬崖上的舞蹈。她说:教学现场永远是事故现场。她说:生命是一种语言,天地在我们心中。她说:公开课敢死。她说:阶级性就是人品,阶级性就是人品。每一句都很犀利,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中国人的深情。

王军的青年语言观是:教育是发现、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青春语文的本质是主张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来保持语文教学过程的青春,从而为师生创造、维持和享受一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她的青春语言追求教法与活法的融合,其哲学是一种安身立命之学。她把宇宙和人生看成一个大生命,一个流动的、快乐的整体。她不注重外在美的知识,而是强调回归内心,清理知识,进而体验万物,与天地相通,与万物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

周对说,什么叫觉醒?一个是生命,一个是自我,一个是灵性。人生有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是自然生命的觉醒,人要有一颗平常心,能使人得到平凡的快乐;二是自我觉醒。人要有事业心,优秀,才能让你在事业上快乐。第三是灵性觉醒,即拥有菩提心和清净心,这样才能获得超越的快乐。王军在教我们一步步获得平凡的幸福,在事业中获得幸福,在超越中获得幸福。

王军,好像离我很远,只能远远的佩服他,没有近距离学习的机会。

去年参加了“初中语文优秀教师展”,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当王军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走进苏州吴江中学拥挤的会议室时,就像一股春风吹过房间。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明亮地照耀着;像邻家小姐姐来访,友好活泼。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已经过了45岁的中年妇女,这分明是一个阳光少女。是什么给了她这样的青春和活力?是什么给了她这样的修养和魅力?是语言,成就了王军的美丽。作为青春语言的引领者,她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不也反映了青春的状态吗?

我只希望你的心和我一样,是爱和忠诚;

我只希望我的心是你的心,跟着它走,坚定不移。

这是我看完王军的“青春语文系列”后,从心里萌发的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