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白蛇传》改编自哪部小说?

《白蛇传》改编自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著名民间故事《白蛇传》,又名《徐贤与白蛇传》。故事有借伞、偷仙草、淹金山、断桥、雷峰塔、祭塔等情节。

据史家考证,白蛇传故事起源于北宋,发源地是河南鹤壁黑山麓、淇河畔的徐家沟。黑山也被称为金山。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杜薇赋》中记载了“眉配犊”的爱情故事:“犊立牛,游黑山中。后来我加入了眉毛就走了,人家也追不上了。”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了“白蛇使徐贤”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从“廉美女”演变成了白蛇。相传许的白蛇是许家沟一位姓许的老人从猛禽口中救出的。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嫁给了徐家的后代。婚后,她经常用草药给村民治病,使得附近的“金山寺”香火渐冷。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非常愤怒,决心破坏徐贤的婚姻,杀死白蛇,从而引出了“盗仙草”、“水淹金山寺”等耳熟能详的情节。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并流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了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类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故事里有很多佛教教义和封建礼教。

早期的《白蛇传》故事以口头为主,因此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和细节。有的原著故事以白娘子被压制在雷峰塔下而告终,有的版本有白蛇产子的情节,有的版本有白蛇之子中头奖,牺牲宝塔救母的大团圆结局。但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具备。

目前发现白蛇传说最早的塑造故事记载在冯梦龙《警世故事》卷二十八《永镇白蛇雷峰塔》。清朝初年,黄图爵的《雷峰塔》(望山亭)是中国最早的戏曲。他只写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没有祭祀宝塔。后来的《梨园旧稿》(大概是陈父女所作,现存谱子不全)是一本广为流传的书,有白蛇生孩子的情节。

清朝乾隆年间,方承培改编了《雷峰塔(水竹楼)传说》,出版了三十四卷。第一卷是《采青·会舟·订盟》,第二卷是《端阳·乞草》,第三卷是《陈禅》。自此,《白蛇传》故事的主要轮廓基本完成。这部剧的书是乾隆南巡时赠送的,所以有乾隆皇帝御观的标志,让各界人士都知道了白蛇传的故事。后来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传奇》。嘉靖十四年,蛇精的故事已经完全从单纯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人。

电影《白蛇传》基本采用了大部分民间传说的元素,在故事框架和大体情节上与徐克之前的版本《青蛇》相似。只是这一次,徐贤不再是一个学者,而是一个心地善良,对爱情执着的赤脚医生。白蛇似乎有点为爱痴狂,变化最大的是李连杰饰演的法海。他武功高强,心地善良。他为了驱魔,为了世界和平,日夜奔波,终于悟出了我佛慈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