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由于DNA的半保守复制和细胞的有丝分裂,生物体的任何体细胞都具有与原始受精卵(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或原始细胞(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相同的一组基因。既然受精卵或起始细胞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整体,为什么从受精卵或起始细胞复制的体细胞不能与受精卵或起始细胞有相同的一组基因发育成一个新的整体?体细胞不应该是例外。其实这本书提出的观点恰恰是体细胞在向一个新的整体发展。

动物体细胞和植物体细胞都具有发育成新的整体的潜在能力,或称为全能性。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是由G.Haberlandt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斯图尔特在试管中从胡萝卜的单细胞和小细胞团中获得了新植株。现在,体细胞已经在许多植物中进行体外培养,并发育成完整的新植物。然而,植物体细胞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和正常生活中的全能性在其亲本上的表现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在动物中,虽然可以通过核移植,即把胚胎体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中进行无性繁殖青蛙甚至小鼠,但是体细胞全能性在母体上的普遍表达还没有被注意到。

在我看来,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并不一定要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也就是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或者在核移植中体现出来。体细胞的全能性也表现在动物和植物的个体本体中和自然生长条件下。要知道,动植物的个体是最好的天然培养基。正是由于体细胞在动植物本体等自然介质上的独立发育,全息胚胎体现了整体收缩的胚胎性,全息胚胎与整体、全息胚胎与全息胚胎的关系才得以揭示。这样,我们把生物体相对独立的部分命名为全息胚胎,这不仅是一个形象化的名称问题,更是一个真正的实体性问题。

过去人们在动植物个体发育的研究中,关注了体细胞分化的问题,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即体细胞在母体上也向着新的整体发展。此外,自主发展的过程是主要的和首要的过程。细胞分化伴随着细胞的自主发育过程。没有体细胞的自主发育过程,就不会有细胞分化。

因为体细胞的任何部分都具有与受精卵或原始细胞相同的一组基因,所以朝着新的全全息胚胎繁殖的某一阶段的胚胎不局限于哺乳动物的子宫或植物的种子或颈卵器,而是存在于身体的任何部分。全息胚胎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我把这个理论叫做泛胚胎理论。

综上所述,泛胚胎理论可以表述为:全息胚胎是向新的整体发展的某一阶段的胚胎,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任何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对完整、与周围部分界限相对清晰的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胎。真正的胚胎是可以发育成新整体的全息胚胎,是全息胚胎的特例。

无论是在生物系统发育过程中,还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体的泛胚胎学都可以通过全息胚胎发育成新整体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而且这本书指出了全息胚胎最明显形态的胚胎性和最不明显形态的胚胎性之间的过渡环节。

从系统发育看高等动物

泛胚胎学的合理性

张颖清

(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济南250100)

(摘自张颖青《生物全息诊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第99页-103]

人类这样的高等动物是泛胚胎的,似乎很难理解。但是不同种类的低等动物,在高等动物进化的不同阶段,都可以说是直系祖先的后代。我们来分析一下现存的低等动物的泛胚胎学,相当于研究高等动物的直系祖先的泛胚胎学,这样就很容易理解高等动物的泛胚胎学的合理性。

在许多低等动物中,体细胞广泛分布的全息胚胎可以继续发育成新的整体,因而泛胚胎学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从最低级的原生动物门到人类居住的最高级的脊索动物门,都可以找到各种具有泛胚胎学的动物。在这些动物中,全胚胎可以发展到后期,成为一个完整的新整体。

在原生动物中,一群个体可以由具有很强独立性的全息胚胎组成。一些君主制鞭毛虫,如胸鳍鞭毛虫,可以从群体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个体未分化细胞发育成一个新的群体整体。大多数海绵动物都是群居动物。群内全胚的行为、代谢和形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协调,并由相关系统联系起来,分离的全胚可以继续发育成新的群整体。最发达的腔肠动物也是一个群体。淡水水螅在萌发繁殖时,每一个体细胞在母体上发育形成的幼水螅,都是一个具有明显胚胎学的全息胚胎。这样一个全息胚胎,从形态上已经可以看做一个小个体。在腔肠动物中,体细胞的全能性可以被强烈地表现出来。从水螅茎上切下的只有几毫米长的小片可以发育成新的个体。在章鱼亚纲中,整体上已经出现了两种形式的全息胚胎,一种是营养蝾螈,另一种是绣球。在侧柏门中,蠕虫可以通过横裂进行分裂,新个体在与母体分离前有时可以视为高度发育的胚胎。佛甲草通常以无性横向分裂方式繁殖,分裂后的个体并不分离,而是经常相互连成一串,有时一串有18个个体。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全息胚胎在父母身上的高度发育。牛顿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有很强的表现。库克将长度为10厘米的Lineussocialis的蠕虫切成100片,每片组成一条完整的蠕虫。在环节动物中,同态分割是泛胚胎学的一种可见表现,每一段都是一个自主的生殖和排泄单位。一些裂殖科动物发芽,有时可以在蠕虫的侧面观察到出芽,从而形成一个奇异的胚胎群。在这里,泛胚胎学是直接可见的。虽然环节动物在总体上是按照同一规律进行分割的,但是已经出现了他律分割的情况,即全息胚胎已经多态。异形分割在节肢动物中非常典型,一般来说,全息胚胎无法再向前发展,成为新的个体。对苔藓虫和棘皮动物来说,全息胚胎可以直接在母体上发育成一个新的整体。在林奇亚,可以观察到脱离的全息胚胎-桡腕关节形成了完整的海星。在与人类属于同一门的低等脊索动物中,如海鞘,全息胚胎通过在母体上发育成新的整体,仍能明显显示其泛胚胎学。海鞘的出芽繁殖可以在广泛的部位进行。

这样,从系统发育的角度来看,从最低级的原生动物到最高级的脊索动物,都有体细胞发育形成的泛胚胎学。同时,全息胚胎与主体的关系可以是紧密的,也可以是松散的,即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即可以发展成一个新的整体,也可以在某个发展阶段停止;也就是说,它可以是相同的类型,也可以是不同的类型。全息胚胎之间以及全息胚胎与整体之间的接触方式也可以变化。在环节动物中,关节之间有神经体液联系。在海鞘中,高度发达的全息胚胎由血管连接。这样,高等动物的直系祖先的后代都具有泛胚胎学。也就是说,在系统发育树上,大部分分支都有泛胚胎学。既然进化论赢了,物种间的遗传关系被揭示了,如果人类等高等哺乳动物的泛胚胎学作为进化树的一个小分支突然消失了,那就太荒谬了。

从个体发展看高等动物

泛胚胎理论的合理性

张颖清

(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济南,250100)

(摘自张颖青《全生物》,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61-168页)

在自然条件下,有许多生物在成体阶段不能无性繁殖,但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一个胚胎由于具有像进化最低级动物那样的分裂繁殖能力而成为多个胚胎。这样,在胚胎早期,通过全息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可以证明它是明显的泛胚胎。证明了高等动物的胚胎在系统发育上是在重复中低等动物明显的泛胚胎学时期。这种多胚现象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都存在。

在昆虫纲中,多胚现象大多集中在膜翅目的一些寄生种中,如蚜科、蚜总科、蚜科和蚜科的一些种。多胚体产生的卵在成熟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体逐渐发育成营养膜,包围着胚胎,其作用是从寄生体中吸收营养,供给胚胎发育的需要。由于卵核的分裂,胚胎中产生了许多子核。这些子核分为若干组,每组称为一个桑葚,每个桑葚形成一个胚。桑葚的数量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差异很大,因此胚胎的数量往往差异很大,从最少两个胚胎到最多3000个胚胎。多胚的物种往往产卵少,所以多胚的效率对寄生蜂来说不一定高。

虽然在很多场合,比如鱼类和两栖类动物,来自受精卵的早期胚胎的所有结构都被用来构建新的个体,但是可以说这些动物的新个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在高等动物中,即爬行动物、鸟类和羊膜动物的哺乳动物中,胚胎从受精卵到囊胚的所有结构都不是用来构建新的个体,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囊胚的次级全胚盘发育成新的个体,这在高等动物的早期胚胎中可视为无性繁殖。结果在这里,恰恰相反,动物越高,其体细胞或一般全息胚胎在其母体的某一发育阶段的自主发育越明显。早期胚胎的无性繁殖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羊膜动物的正常繁殖方式。

所有的羊膜动物,包括人类,都不是从受精卵直接发育成新的个体,而是从胚胎的体细胞无性繁殖成新的个体。这个结论似乎违背了常识。然而,这是真的!胚胎学早已证实,羊膜动物的新个体都是由处于发育早期的囊胚体细胞发育而来,而不是由整个囊胚发育而来。现在以人类的发展为例来说明这个过程。由于卵裂和细胞分化,人类受精卵的发育经过卵裂期和桑葚期,已达到胚泡期。胚泡分为外滋养层和内细胞团。胚泡是胚胎,内细胞团是这个胚胎的一部分。当然不能说内细胞团就是胚胎本身,只能说内细胞团是这个胚胎的一组细胞。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被用来发育成新的个体。内细胞团分为两组细胞,一组分化为羊膜,另一组分化为卵黄囊,这两个囊之间的部分细胞形成了未来将发育成新个体的胚盘。这个在羊膜动物中普遍存在的事实,显然是对泛胚胎理论和全息胚胎理论的有力支持。从原生动物到低等脊索动物如海鞘,最明显的泛胚胎学是成体阶段的无性生殖,即一个全胚从成体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在羊膜动物中,最明显的泛胚胎学是胚泡阶段的无性生殖,即胚胎中的孤雌胚胎发育成新的个体

在上面的情况中,一个胚泡通过无性繁殖产生一个新的个体。此外,高等动物早期胚胎还有另一种无性繁殖现象,即由一个早期胚胎无性繁殖出两个以上的新个体,这就是同卵双生。同卵双胞胎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出现:(1)卵裂期细胞分离,产生两个胚泡,这种情况下双胞胎有自己的胚盘;(2)两个内细胞团由一个胚泡形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双胞胎各有一个羊膜囊,但* * *有一个胚盘;(3)两个原始条带由内细胞团形成,因此本例中的双胞胎具有胎盘和羊膜囊;(4)一条原带纵向裂开,使形成的双胎有一定程度的连接,有胎盘和羊膜囊;(5)在内细胞团中形成两条原始条带,并将每条原始条带纵向分开。例如,在犰狳的情况下,四个相同的个体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同卵双胞胎来自一个受精卵,所以各方面都很相似。一个人怀孕出现同卵双胞胎的几率是三百二十分之一,即大约80次分娩中就有一次可能生出双胞胎,四对双胞胎中可能有一对是同卵双胞胎。另据报道,蒙古族双胞胎60%以上是同卵双胞胎,而其他种族的同卵双胞胎约为双胞胎的30%。

在非羊膜脊椎动物中,早期胚胎的泛胚胎学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明显表现出来,即分割获得的独立性更大的全息胚胎可以继续发育,成为新的个体。在羊膜动物中,胚胎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于人工创造在自然条件下很少发生的单卵双胞胎或单卵多胞胎,以便早期胚胎的胚胎学可以以它们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形式表达。

Mcclendon在1910中报道了分离蛙的卵裂球的发育。克鲁德在1925年的蝾螈实验中取得了同样的成功。他们在这些两栖动物的双卵裂球阶段就将卵裂球彼此完全分离,每个卵裂球都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胚胎。后来,Spaemann也在蝾螈胚胎发育的16细胞阶段证实了这种从一个细胞到一个新个体的显著的泛胚胎学。他用儿童头发做成的戒指勒死了火蜥蜴的受精卵。当孩子的发圈轻轻收紧时,受精卵就变成了哑铃状。蝾螈受精卵的细胞核位于哑铃形受精卵的一端。另一端是无核。这个有核部分分裂成2、4、8和16个细胞。在大约16细胞阶段,Spaemann轻轻地放松套索,以便只有一个细胞核可以通过细胞质桥移动到卵子的无核部分。于是,原本无籽的部分开始了细胞分裂。后来孩子的发圈收缩得更有力了,使卵子的两半分开,这样每一半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胚胎。

在1968期间,将28细胞兔胚胎分成两半,每一半移植给受体兔。结果,所有的兔子都发育成了新的幼兔。1970年,另一个人对小鼠早期胚胎进行了分割,得到了一对同卵双胞胎小鼠。从65438到0978,已获得8对同卵双胞胎。在1979-1980中,羊和牛的胚胎对半分割,获得了5对羊的羔羊和6对牛的小牛。.....胚胎分割技术在国内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小鼠、兔子、山羊和绵羊的胚胎分裂双胞胎实验中获得成功。1986年,陈秀兰、谭丽玲及其团队将8头7日龄奶牛的胚胎一分为二,得到***14半胚胎,移植到7头受体奶牛,每头受体奶牛得到一对半胚胎。结果,两头受体牛都怀孕了,而且都是双胞胎。

我认为羊膜动物包括人类的生活史都有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的世代交替现象。在过去,这种世代交替的现象被认为只存在于植物或一些低等动物中,如腔肠动物。张教授的分析表明,在羊膜动物的雄性或雌性个体中,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即精子和卵子,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为合子,这是一个有性生殖过程;合子发育,在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早期阶段,如胚泡期,涉及无性生殖,由胚泡的一部分体细胞孕育出一个(一般情况下)或多个(特殊情况下)新个体,这些新个体中的每一个都是由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化孤雌生殖胚胎组成的无性群体。这是一个无性繁殖的过程。"

全配胚胎理论:对生物体的新看法

张颖清

(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济南250100)

(摘自张颖青《全生物》,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第226-245页)

全息胚是生物某一发育阶段的特化胚,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特化的全息胚组成,或者说生物是由全息胚组成的无性生殖系或无性系。这给了生物整体性一个全新的观点,我称之为全息胚胎理论。在生物体中,大的全息胚胎是由小的全息胚胎组成的。一般高等生物的全息胚胎不能在母体上发育成新的个体,而是在某个发育阶段停止发育,即发生滞育。真正的胚胎是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全息胚胎,整体本身就是最发达的全息胚胎。都是全息胚胎的特例。一个全息胚胎在不同的特化方向上可以有不同的发育程度和不同的特化程度,从而具有了无止境的变化能力。一个全息胚胎有两个生命,一个属于自我发育的全息胚胎,一个属于整体。全息胚胎不仅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朝向新个体的相对独立的发育单位。在多细胞生物中,单细胞是最不发达的全息胚胎,所以细胞是全息胚胎的特例。这样,细胞理论就成为研究一种特殊的全息胚胎的理论,从而成为全息胚胎理论的特例。正如细胞理论在科学史上发挥了作用一样,全息胚胎理论也将对生物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样,一个生物体就是一个由全息胚胎组成的国家。最发达的全息胚胎是国家本身;高度发达的全息胚胎是全息胚胎国的省市,是小胚胎国;全息胚胎,比省市欠发达,是全息胚胎国的地区和小城市,是更小的胚胎国;地级以下不同发展水平的全息胚胎是全息胚胎国的县、村、家,是较小的胚胎国;最低级的全息胚胎,细胞,是全息胚胎国家的公民。这是一个全息胚胎国家,由1组成,是一个发展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不同的胚胎小国。每个全息胚胎都有自己独立的生命特征,并受整体控制。

无论一个生物体的基本部分有多么不同,总有一个普遍的发展原理,那就是全息胚胎的形成。一个生物体的每一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或器官本身就是一个全息胚胎,同时它也是全息胚胎的集合。

一个全息胚胎是朝向一个新个体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一个特化胚胎。根据全息胚胎发育程度的不同,可以大致界定构成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的全息胚胎类型。构成高等动物的有合子、卵裂、桑椹胚、胚泡、原肠胚和神经胚全胚。

合子全息胚:这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所有的体细胞都属于这种全息胚,如上皮细胞、横纹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肠上皮细胞、色素细胞等。

卵裂型全息胚胎:是动物体内处于分类末端的一个细胞或几个或几十个相互接触的细胞的集合。这种全息胚胎处于相当于卵裂球的发育阶段。例如,由小牛的透明软骨细胞组成的同源细胞群。

桑葚期全息胚胎:像桑葚胚胎。细胞群集在一起,界限不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很多器官处于发生的早期,即桑椹胚型全息胚胎,如血管的最早期,即血管胚胎为桑椹胚型全息胚胎。血管胚又称血岛,是一种孤立的间质细胞团。成年动物受损部位修复后,也会出现桑椹胚型全息胚胎。正常情况下,上述两种桑椹胚会继续向前发育,从而达到更高的发育阶段。癌症是一个在卵裂期或桑葚期滞育的全息胚胎。因为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很大,而癌症的存在也是全息胚胎存在的一大类证据,所以现在这本书单独列出一个问题作为一章来详细讨论。

胚泡型全息胚胎是指动物体的囊状或泡状结构。这种结构类似于囊胚的结构模式,如肺泡、气管的粘液性腺和浆液性腺、乳腺的腺泡等。

原肠胚是胚胎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由于细胞迁移,形成一个凹腔(从相反侧凹入)或原肠胚腔。在动物成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许多与原肠胚相同的凹状、凸状或原肠胚状结构。这些结构是原肠胚发育阶段的全胚胎,即原肠胚样全胚胎。如膀胱移行上皮的凹陷,每个凹陷都是原肠胚型全息胚胎。胃幽门腺的每一个分支,每一个胃底腺,每一个肠腺,每一个小肠绒毛,每一个子宫腺,每一个生精小管,都是一个原肠胚式的全息胚胎。整个心脏是一个原肠胚型的全息胚胎,由于全息胚胎的生长而长大。而每一个心房、每一个心室都是一个小原肠胚型全息胚胎,构成了心脏的大原肠胚型全息胚胎。大脑的两个半球各是一个原肠胚类型的全息胚胎,大脑半球的每个沟是下一级或下几级的原肠胚类型的全息胚胎。其实不同区域的大脑皮层功能图就是这些全息胚胎未来的器官图。比如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整体微型功能图,就是全息胚胎的未来器官图。全息胚胎未来器官图的存在,是大脑皮层拥有功能定位图的原因。这样,我们应该从新的角度研究神经生理学。脊椎动物的鳞片和羽毛也是原肠胚类型的全胚胎,这在它们的出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形成过程的特点是,由于全息胚胎的原肠胚形成,如细胞迁移,它们形成向外凸出;另一方面形成凹陷,即原肠胚型全息胚胎的原肠胚腔。然而,在哺乳动物的毛发形成过程中,有两次连续的原肠胚形成。第一次原肠胚形成是与鳞片和羽毛原肠胚形成方向相反的凹陷。第二次原肠胚形成发生在第一次萧条的末期。所以这里有两个原肠胚型的全胚,毛囊是原肠胚型的全胚,由毛囊内的发根和皮肤突出的毛干组成的毛发本身就是原肠胚型的全胚。在中国作家吴承恩于16世纪写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即猴子,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当他吹它们时,每根头发都变成了一只小猴子。这在现实中显然是荒谬的,但它确实催生了每一根头发都是胚胎的想法。因为根据我的理论,每一个像头发一样的原肠胚型全息胚胎,真的可以说是一只未发育的小猴子。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公元643-712年)在他的著作(《金狮篇》)中有一段比喻性的论述:“狮子的眼睛和耳朵里有金狮;一头狮子,同时也是一头狮子。每根头发里都有无边无际的狮子;另一根头发,随着这头无边的狮子,也变成了一根头发。若生生不息,此天界网珠,名为因陀罗净界门。”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金狮的眼睛、耳朵、四肢上的每一根毛发都有一只金狮;每根头发里的金狮都可以在一根头发里找到,每根头发里都有无数只金狮;金狮的每一根毛发都承载着无数的金狮,存在其中的一只,所以面无止境,就像天帝用珠子交织而成的宝网,被称为法网境界门。”在这本书的全息胚胎理论中,哺乳动物的每一根毛发都是原肠胚式的全息胚胎,构成毛发的无数个细胞是无数个受精卵,全息胚胎由无数个全息胚胎组成。这样看来,法藏对金狮毛的论述,是对一种佛教哲学的隐喻,但却是我们全息胚胎理论的一个萌芽。

神经胚全息胚胎的标志是一根长骨,有一个中轴——一个生长中的脊索。每一个包含长骨的肢体都是一个神经胚全息胚胎,我在第五章已经讨论过。但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都应该算是脊索的异常情况。人体内有216块骨头,说明人体内有216个神经胚全胚胎。有合子、早期胚、子叶苗、真叶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等。

合子全胚是指植物的所有二倍体体细胞。

早期胚胎型全息胚胎:指发育程度达到真胚胎早期的全息胚胎。如芽、腋芽、生长锥、幼叶、袁烨基等。例如,在水稻胚茎、幼叶、原生质体和袁烨碱基都是早期胚型全息胚;在小麦成熟胚中,盾形胚、胚芽鞘、第一片叶、生长锥和胚根都是早期胚型全息胚。子叶苗型全息胚:已经到了只有子叶生长的苗期发育阶段。比如双子叶植物的每片子叶通常处于整个双子叶芽发育阶段,是子叶幼苗型全合子胚,所以每片子叶都是凹的,从而变成二裂,对应的是只有子叶出生的幼苗期整株有两片叶,有些植物的全合子胚在这个时期才滞育,所以叶子是凹的,属于子叶幼苗型全合子胚,如紫花苜蓿、紫云英等许多豆科植物。

全厂都有这样一个发育期。这一时期虽然真叶已经长出,但主茎还未长出或很不发达,如菊花的三叶苗期、马铃薯的五叶苗期、法国梧桐的三叶苗期、酢浆草的三叶苗期。全株的这个苗期还是比较明显的,稳定一段时间后还会继续发育。这一时期的菊花叶片为三条主裂,在真叶全苗期为全形全形胚,使其三条主裂对应全株三片大叶,形态与全株相似,马铃薯真叶在真叶全苗期为全形全形胚,使其五片主小叶对应全株五片大叶,使全形全形胚。悬铃木成年树的叶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因此可以认为三叶全叶全叶胚的中叶是下一级全叶全叶胚,中叶分为三个部分,所以总的主叶为五个。酢浆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片叶子上有两种类型的全胚。酢浆草的每片叶子都是三叶复叶。这是真叶苗型全息胚,形态上与全三叶苗期相似;复叶中的三片小叶顶部凹陷,为子叶幼苗型全息胚,形态上与整个双子叶植物苗期相似。营养生长型全息胚:指全息胚的发育已处于相当于整个主茎或分枝的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全息胚,如植物的营养枝和叶。

生殖生长期型全息胚:指全息胚的发育一直处于生殖生长期,具有花、果实和种子为一体。植物的生殖枝和达到开花结实期的禾本科植物的分蘖是生殖生长型全息胚。植物的叶片也可以达到生殖生长阶段,从而成为生殖生长型全息胚胎。比如蕨类植物的叶和裂片都有孢子囊,是生殖生长型全息胚。高等种子植物,如山茱萸科双子叶植物、中国绿荚叶、西藏绿荚叶等,都能开花结果,所以中国绿荚叶又叫“长叶”。绿荚叶上的果实是黑色的核果,近球形,所以绿荚叶也有一个非常漂亮生动的别名——“叶上明珠”。

如前所述,全息胚胎不仅可以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成为不同类型的全息胚胎,还可以在全息胚胎类型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特化,即某个发育阶段的全息胚胎在功能和结构上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程度进行特化。例如,红细胞的合子全息胚胎可以在没有细胞核的情况下专门携带氧气。神经细胞的合子全息胚可以伸展出或长或短的神经纤维,适合传导神经冲动。长骨关节的神经胚全息胚胎可以使其脊髓生长增强,特化为坚硬的长骨,用于支撑身体。分支作为生殖生长型全息胚胎可能没有自己的根。这种本该产生的结构简化,也是一种专业化。

在一个生物体中,一些全息胚胎处于相同的发育阶段。作为合子全胚胎或原肠胚全胚胎,我称它们为纯合子全胚胎。一些纯合的全胚胎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相同的特化,我称之为纯合全胚胎。同类型、同作品的全息胚胎有很高的相似度,在结构和形态上也很相似。比如,同一个生物体的长骨关节都是神经胚的全胚胎,它们的特化方向相同,功能相同,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类、同一工作的全胚胎,所以长骨关节非常相似。同一生物体内的所有神经细胞都是合子全胚,它们具有相同的功能,都是纯合子全胚,而且形态结构都很相似。同一株植物上不同时期的叶子,有些是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