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抗金英雄传

北宋抗金英雄方琼传(作者:姜永生)

一门三臣。

方琼(1068 ~ 1127),原名端午,号易安,生于镜湖路通城县李子木(今湖北咸宁市通城县汤湖镇黄袍山夏迪天师岗一带)。出身官宦之家,是个秀才,劝过大夫,工部大夫,兵部大夫,兵部官员。他的祖父狄芳(999-1091)名叫白云,是一位学者。翰林学士,印青光禄大夫,八番斗元帅,将军,礼部尚书,左丞相。方林(1034-1121),字士东,之父,宋进士、纪,历任知府、知府、大学士、户部尚书、浙宗绍圣三年官(公元1096)。

名师教年轻人成才

方琼来自一个良好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师从名师学习文学和武术。的诗和赋受到了著名艺术家苏轼和黄庭坚(其父方林的同龄人)的启发。方琼很有天赋,但方琼十几岁时就很活泼调皮。他的祖父方白云爱他的孙子。他不仅把多年前编撰的《军事学研究》送给了他,还经常带方琼去拜访一些武术大师,经常去御拳馆观摩。方琼的叔叔方俊也是一名武术家,另一个琼也有武术方面的建议。但是,父亲非常反对儿子习武。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对琼要求很严,家里的教头总是挂在堂上。元佑第二年(公元1087年),贞德祐哲被授予奖学金(考查经学、诗歌、法律等。),当时方琼十九岁。

第六年(公元1091),哲宗元佑23岁成为秀才。考经学、诗、赋。与方琼同列的学者还有马娟、朱鄂、、、黄叔敖等人。方琼和宗泽,他们写了一部长篇大论,抨击国防、农业、官僚等方面的缺点,宗泽在进士名单中排名倒数第一,方琼排名第二,两人都获得了官职。在北平,、、周是平等的朋友。授JD.COM道馆陶县尉,赐兴元府(今陕西)、何忠福(今陕西)各一职。方琼还没有上任,他的祖父方柏云就去世了(享年92岁)。琼跟随父亲方林在镜湖北路通城县李子木守孝。

1095年至1099年,方琼游览了鄂州、洪州、潭州、越州、周俊、扬州、苏杭、象州等地的名山大湖,拜访了黄庭坚、李清照(女)、周邦彦、李之仪、周统等世界著名的文武官员。

做战争部长

傅园二年(公元1099年),方琼赴河北西路襄州府、京西北路郴州府任职。后来升任中书、中书舍人、工部等职。惠宗政和六年(公元1118)任兵部尚书,惠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方琼任兵部尚书。宋朝的兵部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权,主要是起草一些军营文书,粮草交换,奖励中下兵种,训练新军等。曾短期担任兵部尚书的苏轼曾说,这个职位没有权利:“选军在天官,军政永远在辅位,所以司马之位只在文书。”换句话说,实际的军事权力属于枢密院。

主掌兵部,虽有报国之志,乃处处受制于当时的制度和机构设置:“京师之内,有亲魏之兵,而四城之外,各营相向,故京师兵相和。富士营云屯有十万人,会把三路人当做都城和天下的兵,这个政府内外和谐。否则天下之兵皆内外。”亲卫直属皇帝指挥,也是北宋最大的兵团。兵营是驻扎在所有边境地区的最重要的部队,仅次于亲卫团,兵营也在所有政府中设立,形成三级制度。

方琼在兵部工作,多次提出加强军事训练、建立快猛骑兵营、远准射箭营、加强边防、重用年轻军官等一系列强军计划。在抗击北辽、降服宋江、平定腊、动员青年军官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方琼在兵部历史上只呆了一年多,在北宋末年病重之际,仍保证了兵部的“清醒”运作。

拜访好友周统并向岳飞赠书。

在兵部郎中任上,拜访了河北西路的武学名师。周统,本名光祖(1040—1119),陕西化州潼关人。他被称为“陕西铁臂勇士周统”。他是一个年轻的武术家,也是三国姜维的后代。后来,他拜少林派的武术家谭正芳为师,他的武功非常好。他曾在史静帝国拳击馆任教,并与辽金王朝进行过辩论。他老了以后就辞职了,成了象州府刘光世军营的客人。

方琼曾多次在京城御拳馆拜访周老,与宗泽平起平坐,是一位挚友。这次,他是来向刘光世和周老询问新军训练、粮食供应、边防等事宜的。

周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把他的养子岳飞推荐给他的朋友方琼,后者忘记了他的年龄。方琼非常喜欢年仅16岁的岳飞。他本打算推荐他去军营服役,但岳飞年纪还小,只能等他学武参军报效国家。方琼向岳飞赠送了几本军事书籍,如《吴京七书》和他的祖父方白云的行军手稿。方琼回京几个月后,周统去世了。

方腊平顶奖韩世忠。

北宋末年,北辽之乱,全国各地发生了数十次内乱,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周目方腊起义。今年可能是方琼一生中最忙碌的时期。全国各地的战报像雪片一样飞进了兵部。他们一方面整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情报,另一方面为全国各地的情况提供战术解释参考,然后上报枢密院。同时,他们还在全国各地根据情况提供战备运输,如粮草、弓箭、马匹等。

方腊先后攻占清溪、周目、歙县、桐庐、富阳、杭。

当时梁山党改和宋江纠集百余人谋反。方腊是大恶,宋江是小恶,方琼等人试图说服宋江等小恶先投降,以凝聚力量消灭大恶方腊。兵部将方案呈枢密院,集合、王兵、新、等六路兵马,多方出击。海州知府投降反叛宋,为朝廷所用。

宋江部协助王兵部平定方腊驻守杭州的方七佛精锐部队,活捉方七佛。松江系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告别王兵隐居。此后,再也没有宋江的消息。然而,宋武在攻打杭州城时断了一只胳膊,之后就在西湖岸边出家了。

方腊最后被一个小校学生在床上俘虏了。这个小学校就是韩世忠的,但辛保密并立下战功。后来,方琼安排兵部官员进行调查,并奖励抓获方腊有功的年轻队员韩世忠、方庚等。韩世忠升介郎,方庚授程心郎。除了奖励和提升,皇家拳击馆和兵部的官员也被邀请为青少年提供几天的培训和学习。少年韩世忠,后来成为南宋抗金名将,与岳飞、张浚、刘光世等齐名。方庚在南宋也多次对金战功卓著。曾攻破金兀术军营,掳走兀术心爱的妃子。

远离政治。

惠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方腊起义被平定后,朝廷一些有识之士对方腊起义进行了辩论和研究。方琼等人深刻分析原因,规劝撤销“石化帮”和主持其工作的组织应为该局服务,并将有限的资源转用于加强国防军队建设。丞相王符反对。

对于辽、金的外敌入侵,北宋与金签订了攻辽协议。方琼书到陈那里,告诉说,这个盟约最多只能保证两三年的和平,我们要高度警惕金,他的野心比廖还大。只有加强我新军的训练,招募年轻有才能的将领,加强边防,才能做到强别人弱自己,真正实现和平。他还质疑童贯的行军打仗能力,力劝他重用张效春、王兵、种师道、张思正等将领,并对韩世忠等少年小将大加赞赏。他强烈批评蔡京父子,并向李刚、宗泽、张叔夜等人进谏。惠宗在书法和诗歌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却是个白痴。方琼敢于反对惠宗最倚重的宦官童贯,无异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惠宗实际上把这本书交给了童贯。童贯的另一方琼非常讨厌。童贯和蔡京要求惠宗将方琼贬出京外。惠宗听了,把方琼贬到乐州的鲁巴州。

惠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秋,降职文书下达,即将上任。坏消息来自他的家乡方琼,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也快死了。方琼的父亲方林去世(享年87岁)。据宋朝说,他被守丧三年。方琼辞职并远离国家事务。父亲晚年信佛,琼依父亲遗愿将父亲方林葬于龙泉里清真寺后面。方琼在家乡镜湖北路的李子木(今通城县黄袍)已经三年多了。

建立书院,开设武术。

惠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春天,方琼突然从繁忙的政务中闲了下来,情绪低落。钟母见终日郁郁寡欢,便建议种田园,办学校。方琼应该下令。

方琼在李子木新庄村(今石岗村)附近创办了一所书院,所有贫困儿童免学费。除此之外,学校边上还有一个僻静的房间。陈方·方嘉三代人购买的所有书籍都免费供附近及周边三个县的学生借阅。

方琼在学院后开垦了两三英亩土地,在教学后,他做了田园工作,以便孩子们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读书、教书、务农、写诗、练剑,丰富了方琼的生活。”解组话往家走去,荣搬到了新小区。龙蟠宝盖千年,虎磨刀不误砍柴工千代。左排龙藏金鲤,右排鸡遮凤。祖德宏应永垂不朽,子孙万代惜书。”《莘庄歌》是方琼在家乡桐城黄袍时写的一首诗。其中,莘庄、龙隐、金鲤、鸡笼、凤凰都是桐城黄袍的地方地名,因其朗朗上口而被当地人广为流传。其他大部分诗歌都失传了。

同年4月,辽军在卢沟桥大败宋军20万,死伤万余。消息传到桐城,方琼悲痛万分。曾在越州当过武术家的叔叔方俊告诉方琼,在我们的国家受到外敌干扰的时候,仅仅教育孩子读书写字是不够的。应该让孩子文武双全,学兵法,练武功。而且光招幼童是不够的,还要让成年男子在闲暇时间学习中国武术。方琼非常赞成他叔叔的提议,但是他毕竟老了,谁来教他呢?方琼想到了同乡徐福(曾是武举举人,被贬故乡),即安排叔父方俊为武学总导演,徐福为武学总教练,曾练过武术的次子方福等人为教官。至于字的学习,方琼聘请了当地的金炯秀为老师。惠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方琼扩建学校,在崇阳县、蒲阴县、汾宁县(今修水、武宁)、越州府、平江县开设十余所惩戒学校,以桐城学校为最大。李因、李福、罗绮、罗田、张灿、金大陆、金二路、吴霁、刘猛、杨玄德、夏震等学者和武术指导教师到学校担任助教。

宣和七年春(公元1125),师生六千人,其中练武术的壮丁二千人。

金兵进攻老师和勤王。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金兵对宋发起总攻,兵分两路,东路元帅洪雁窝里斗进攻燕京,目标是开封。元帅洪未饮而攻太原,目标直指洛阳。方琼下令镇压混乱,授予一真将军,率领一万多名士兵在马援太原的镜湖北路、镜湖南路、越州府、鄂州府、坦洲府仓促集结。在太原南部的太谷,200多名游牧民抢劫人民的财富,强奸平民。方琼带领所有士兵杀死了100多名牧民,但有15人被活捉。其余几十人向四面八方逃去,方琼追赶他们,消灭了80人。一路上,方琼歼灭了三支数百人的小分队,共计600多人。这些小队伍都是为了进攻太原的部队筹集粮食。方琼收到了张效春在太原的部门发来的报告。他和王兵等将领誓死保卫太原,童贯领兵迎敌(童没待几天就跑了)。因为敌人久攻不下,粮草不济,早已撤退。方琼高兴地喊道。方家军徐福将营中俘获的四十多名金兵,一个个绑在营中,准备砍杀,方琼上前一步,伏下,砍下三四个小头,其余营中的金兵全都吓得面无人色。徐福问方琼是否已经全部被斩首。方琼挥挥手说:“随它去吧。”四十多个金兵连跪带爬,吓得魂不附体。

正准备请禁军司令驻太原等边防,不想又接到晋国东路军攻打燕京的报告。郭防守,劫持知府蔡京,叛变,燕京失陷。东路金军南下,京城告急。皇帝给全国所有勤王写信,解决首都的困难。于是方琼从陕西发兵进京。

前线的紧急文件和指责金帝国宣布背叛联盟和违反合同的指控涌入了汴梁。此时,宋朝一片混乱,惠宗吓得昏了过去。李纲等人劝惠宗退位,太子赵恒即位,称他为钦宗。

秦宗景康元年(公元1126),方琼率兵至京畿附近,却被三千多牧民拦截。方琼身先士卒,儿子方毅跟随父亲,一路奋勇作战。经过三天的战斗,双方都有伤亡。第四天凌晨,方琼率领三千人从南路突袭,徐福率领三千人从西路突袭,方希也率领三千人绕过东路分三路进入敌营。金英立即陷入混乱。虽然金英很混乱,但它也很勇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部队终于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开封。在这场战斗中,1500多人丧生,方琼有1000多人死伤。以少胜多是一场灾难性的胜利。

方琼、种师道、宗泽、李纲等人向钦宗进谏。自从西路军撤退后,天下忠义之师纷纷聚集开封。忠师聚在一起,就可以全力进攻东路部队,一举歼灭。不知道钦宗接受了金方的协议,赔偿,土地分割,劫持人质等。并下令全国任何人胆敢进攻并拦截金兵军队,视为叛国。

金兵撤退,主力李刚、种师道、方琼等人被革职,方琼愤然辞职,方家军徐福、李因、金大陆、金二路、方希、吴姬、刘猛、杨玄德等人跟随方琼回到镜湖北路通城县。

奋力救车,英勇牺牲。

秦宗景康元年(公元1126年)夏天,游牧民族又来了,分两路南下。8金j这一次,稳扎稳打,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占领了华北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除了少数几个城市不是守就是不攻。

秦宗景康二年(公元1127),太原西路失陷,、王兵相继死亡。东路金军正在推进开封。朝廷还在和主争主战。钦宗还上书勤王天下二十三路,命其知、名府、王翔、河南府、、登州府、天府府胡志儒。他还在邓州地区设立了首都办公厅,掌管四种军事力量。金兵大军一路南下被杀。钦宗急得不得了,于是发了丧信,四处招兵。

在他的家乡,方琼还收到了钦宗的悼念信,由县令转交。他希望各国名流赶紧招兵买马来御寇,以解京师之困。方琼赶紧召集通城县、崇阳县武术学校的主教练徐福、副主教练李因、叔叔方俊等人商量。附近三个县的成年男子已经报名参军。家里有两个以上成熟男人的,只招一个人。凡家中只有一个成年男子的,不接受报名。凡是家境稍富裕的,接受的钱和物资不到一半,大部分都退回去了。谁家穷都拒绝。训练新军,制造武器等。,一切工作都迅速进行。上次直接带兵,这次招的是农村勇者。我不得不自己筹集武器和食物。最困难的是马。江南一带马少,我无法打造骑兵,其行军速度和作战能力也会远非完美。好在开国学堂有武校,招兵不是空白起步。

没过多久。收到李刚的亲笔信(李刚和种师道受到重用),开封被困。请尽快来救援。这说明形势非常危急。方琼从鄂州、越州两县征得项勇兵八千余人,起程往开封进发。

到了徐州城外,北京西北的一条路上,遇到了一队抢劫的金兵进城。城里的金兵训练有素,大部分村民都没见过这种真刀真枪的场面。一部分农村勇者四散逃走,只有两千多名在武馆练过武的勇者跟随徐福、李因、方希围住一千多名金兵,军队死伤四百余人,其余七百余人突围逃走。眼见方琼打了胜仗,四散的项勇陆续归队,计有六千多人。一路走来,我多次遇到金军,项勇不再像以前那么害怕,连战赢了。* * *杀了一千多金军..

当游行队伍到达开封时,首都已经沦陷,第二个皇帝被俘虏了。方琼带头追赶。方琼在第二个皇帝周围与张叔夜将军约定在午夜从里面营救他。当夜,方琼引徐福、子入金寨,不想对方有所防备。子方希见父亲被围,急忙去救父亲,从而解决了方琼的困境,芳芳死了。方琼、徐福、李因等人突围,损失惨重。损伤了两千名士兵。父母和孩子在战斗中丧生,令人非常难过。

方琼率领四千多名士兵撤退了几十英里,以休整军队。镜湖北路、镜湖南路、江南西路、梁哲路陆续到达。方琼打算联系多名忠心耿耿的老师会合,一起拦截金军的去路,营救二帝。但当王师看到第二个皇帝被俘虏,他放弃了追求。有的投了康王,有的投了自称齐国皇帝的刘玉,有的回乡解散,有的干脆领着征召的军队回山里站山称王。此时,与方琼有着同样忠义救帝意志的宗泽部,一路进攻河北大明,却因为没有看到其他忠师,预料自己单枪匹马是打不赢的。仅京沪湖北路的郴州府和京沪湖南路的定州府就招募了三万多士兵。他们听说了方琼的名字,并愿意与方琼并肩作战。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攻击金军主力。他们救出了第二个皇帝、妃嫔、将领等。并在康王相识。

那一天,方琼在回金军的路上倒在了道路的西侧,金军浩浩荡荡,但是和他约好的老师还没有到,徐福劝将军放弃,方琼只好等待援军。眼看被俘的二帝、嫔妃等官员就要经过,方琼再也忍不住了,当即下令李因采取一路杀尾,让队尾接不上,圌妇采取一路从队颈杀起,让大部队的头接不上,让他们无法继续打过去。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不能回头。杀过去之后,他们都去了宗泽。说完,自己就一马当先进了金色营地,徐福匆匆带着军队分两路杀了进去。方琼进入金军队伍,近到二帝车辕,催二帝赶快换马抄小路南下,可徽宗这位书法诗词天才刚探出头来,一支箭就飞了进来,射中了方琼的手臂,血流如注,徽宗吓得缩回了身子。方琼敦促第二个皇帝改变马匹,突破道路。惠宗问方琼,如果我回去,我心爱的公主们会做什么?方琼说,第二个皇帝先返回朝鲜,嫔妃和大臣们会等我带路去救他。金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方琼三次催促第二个皇帝。为时已晚,他身中数十箭,热泪盈眶。58岁时,他死不瞑目。徐福领军回援,也被射中马下。这时,衡州秦王氏到了,看到鼓声呐喊助威,金军看到有军队,就不再追击李因部了。李因和吴姬率领一千多人撤退,投奔宗泽。

方琼死了,第二个皇帝流泪了,大臣们流泪了,嫔妃们哀悼了,金军深受感动。下令将方琼、徐福埋葬,并杀马洒酒。

高宗皇帝下诏修建忠孝祠。

建言元年,康王被拥为宋帝,史称南宋皇帝高宗。高宗下令将方琼葬在桐城城东40里龙隐桥下的祥兴山。这里有许多石雕,一个刻有“兵部尚书”字样的石雕,一个刻有“一真将军”字样的石雕,一个刻有方琼生平的石雕和一个刻有三位大臣简介的石雕。1977年,祥兴山墓被泥土淹没,移至方嘉村塘关山。2004年,该墓重修,占地15亩,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理李刚写道:“如果靖康发生灾难,请给予我更多的同情。”。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高宗上书修建忠臣殿,并赐匾给方琼子孙,让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忠义寺建在通城县黄袍山鸡岭(侯磊村)。丘陵地带景点多,庙前有道路往返崇阳通城县,故在此建忠义寺。它是由直通车县令尹中之建造的。

清康熙四十四年,桐城县令辛毓坤在原址主持重建钟庙。

清朝雍正年间,知县周琦修建忠孝祠,将琼供奉在县忠孝祠内,并在桐城县东门立烈士纪念碑和塑像,祠内有一员大将诞生,世尊祭祀之物。

忠义寺在文革中被毁,1994重建。修复后的忠义寺占地200多平方米,分为两栋八室两厅。正殿位列狄、林、琼三大石雕之列。公元2013年的今天,方琼的后人方小桃女士捐资在原址重建。它被命名为方琼纪念馆,与附近的龙符庙合二为一,面积约700平方米。馆前有尚书池,馆后有将军岩,边上有香客房。

北宋时,黄袍山狮(又名八仙峰)的蘑菇头上曾有一座塔,名为会仙塔。南宋时,为纪念方琼,改名为琼英楼。峰顶依旧傲然挺立,塔却不见了。山顶只有一片100多平米的平地。在白水岩瀑布右侧的奇峰上,有一块石头:试剑石,相传是方琼听说游牧民族正在进攻时所制。现在可以在怪峰上找到几块有直裂缝的石头。

后人不会忘记龚琼的忠诚灵魂。

建言二年,桐城知县尹中之(赐进士,文)为中庙题词。碑文是这样写的:“修身而坤的取向是以伦理为基础的。五德之中,君臣为大,父子为亲,忠臣孝子。当然也是合理的。比如我违抗金口,国家危在旦夕,生命告急。谁是臣子,不要争第一,愿为第一造反,但愿吃饭睡觉。”把它交给神殿,然后照顾这个世界。我报公不是没有道理,但这是永恒的,君臣有义,公养不是没有道理。是为了野心。“建言二年八月初,已被废黜丞相、贬谪鄂州的李纲从江西汾宁途经桐城,到李子木(桐城黄袍)拜谒方琼之墓,缅怀这位忠君。一块刻有“忠义英雄”字样的石碑立在墓边,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忠义殿。应方琼长子方旋之邀,他代表庙门上书“保家卫国抗击强敌的功勋载入史册,光祖德建中殿充满正气。"

南宋绍兴五年(1135),“岳飞征杨幺,过依桐,歇神仙巷”。民族英雄岳飞带兵到洞庭湖镇压农民起义军杨。在桐城逗留期间,他专程到黄袍山方琼钟寺朝拜。“我是教师,龚琼,曾经担任过兵部。主力是推广农业,但没有被接受。感觉很迷茫,心灰意冷。珍妮病危,辞官为孝。归山归乡,刀光笔影,其乐融融。金兵进攻,晚年出山,提拔师长和勤王,亲自侍奉皇帝,凯旋而归。野蛮人又犯了罪,二帝被俘,奋力救车夫,死于国难。名垂青史,一代忠魂。”

清熙四十四年,桐城县令辛毓坤又撰文劝捐建祠:“之恐琼而献身祭,庙拜于岭下,野心昭然。奈沧桑变,无一片瓦。他的后人在家里拜了很久了!今天,我为杜甫的第二部宪法感到荣幸。甲骨文,指古代忠孝观念强,建庙不设祠或占用其他祠庙者,而创始人方国翰、先祖方等,呼吁修建神社。其报真诚诚恳,难能可贵。这个郡怎么能容忍易的善良和美德?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说它是依附于香仙寺的,建起来也是很临时的。特此捐薪以令郭翰等人与全家同心,积极观庙。龚放,在天之灵,会乐于崇拜,他的祖先会在与他们的继承人幸福时繁荣昌盛。从此之后,森林一片,那些在穿着打扮上各有千秋的人,都是方氏宗亲的孝心所致。借公款谋私利或者不作为,就不行了。不死,就见不到祖宗,就活不到对抗艰难的时候。本郡法官判你不孝,你对你的国家,韩等人的鼓励都不宽大!”

2013夏,咸宁诗人艾游黄袍山,题诗《黄袍山,故里》。诗中写道:“鄂南风景多迷人?水有目的地流过城市。险峻的青峰挂白修行,传说中的古道晒黄袍。一个秀才,孙连祖,三代大臣,陶。最多的是方琼的匡宋室。每个人都知道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