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青岛山炮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891年,青岛设置后,清军即在此山修筑炮台。

此后,几易其主。

青岛山炮台遗址,系侵华德军1899年所建。

由南、北炮台和德军“青岛要塞”地下中心指挥部所组成,是侵青德军的九大永久性炮台之一,是军事总指挥部所在地,曾被德军诩之为“青岛炮台之最重要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机对德宣战,青岛成为亚洲惟一的战场。

日德两国军队在青岛山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德军战败投降前自行炸毁了南、北炮台,惟地下指挥部保存比较完整。

该指挥部总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50余个厅、室,大部呈三层立体结构,局部五层。

顶部装有铸铁旋转望塔,可全面观测掌握进出胶州湾入海口的舰船情况。

内设两个蓄水池,可保障2000余名官兵三个月的作战生活用水。

青岛山,又名京山。

从山势环境来看,青岛山不仅是前海一带最高、最没有遮拦的山

青岛山炮台遗址

,而且也是南控青岛湾

相关新闻报道(2张)

、北扼台东、四方和后海一带的最佳制高点。

所以在青岛早期的战略形势图中,青岛山的中心地位是没有人能动摇的。

青岛山炮台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从当年清 *** 和德军都在这里建立炮台可以得到证明。

德国人入侵后,称此山为“俾斯麦山”,于山的南北两处各设一处永久性炮台,名“俾斯麦炮台”,这是以德国的“铁血首相”之名而命名的。

南炮台有野炮4门,北炮台有野炮两门及机关炮两门。

南、北炮台均险设于山腰危岩处,居高临下,东与太平山,西北与贮水山炮台组成护卫市区的一道屏障。

青岛山炮台地下指挥所是侵华德军于1899年始建,由500个中国劳工历时6年盖成,与南、北炮台合称为“青岛山炮台”,扼守青岛海口,俯瞰青岛市区,负责整个青岛的防务指挥任务,被侵华德军称为“青岛炮台之最重要者”。

日德战争初期,该炮台在还击日军的战斗中“颇著劳绩”,后来德军兵力不支,被迫向日军请降,德军“愤恨之余将该炮台炸毁”,只有部分保存尚好。

德军占领青岛山后,在山南坡安装了两门克虏伯大炮,在北坡安装了四门,并将山

青岛山炮台遗址

体掏空,建立了一座永久性的地下要塞,这就是炮台地下遗址,俗称“德国地下军事指挥所”。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