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如何看待对方的?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如何看待对方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互损”,只是调侃,没人当真。都是互相尊重的。一般互称”隔壁”。调侃是有的。”五道口理工学院”,“中关村文理学院”这种俗称,双方都会这么说,并无恶意。
事实上,两校渊源很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无法互损,容易伤到自己。
从历史上看,1952年,清华的文理各系基本都归了北大,比如冯友兰,黄昆等这些泰斗级的人物,本来都是清华的,后来都到了北大,以至于北大至今文理领先于清华。当然,北大的工科也全部划归了清华。清华的校长有许多是北大毕业的,北大的领导清华出身的也不少。
从现实情况看,清华各系有许多北大出身的教师,北大教师中,清华出身的也不在少数。学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做为我国最顶尖的两校,学生多数高中毕业于名校,北大的学生多数在清华有高中同学,清华的学生也有高中同学在北大。两校相距又近,到隔壁串门是常事。
从管理上看,持清华学生卡进北大完全可以,北大校园卡进清华应该也没有问题。研究生持本校的借书证甚至可以到对方的图书馆借书。
所以说,两校的“互损”只是对生活的一种调剂,并没有真正敌视意味。清华与北大,北大与清华,虽然有互黑互相调侃甚至在招生时互杀的时候,但骨子里是相爱相惜的,关键时刻互相扶持,在他们眼里和心里只有隔壁,我曾经给两校起了一个更不好的绰号:新东方第一分校和第二分校。说起来我最喜欢在坐火车时假扮北大或清华学生,假如对面坐着这两校的学生,特别是女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