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文化

扰房习俗看似简单,实则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从影响范围来说,可以说是全国各地;从它存在的时候起,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一直流行到近代。由于这种习俗以新娘为主要滑稽对象,所以又叫“逗新娘”、“扮新娘”,旧社会也叫“扮女人”。

鬼屋习俗始于汉代先秦时期,婚礼简朴庄重。

孔子在《礼记》中描述了当时的婚礼场面,曾子问,说:“娶了女人家,三天不熄烛,相濡以沫。”结婚回家,三天不开心,会想念亲人。“体现了先秦婚礼的朴素习惯,没有大吵大闹的场面。进入汉朝后,社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旧式的、枯燥的婚礼仪式,不再拘泥于“三天不乐”的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得婚礼仪式蒙上了世俗的喜庆色彩。挚友杨树达在《汉代婚丧习俗》一书中考证:“宾客者,常饮酒嬉笑,言行肆无忌惮。比如近代造成新房的,汉代就有了。"杨引汉末《常艳》曰:"此婚会上,以总督之戏谑打杖,取笑情欲,宣于众中之淫,揭于新族中之淫,污秽庸俗,生淫久奸,莫过于此。“由此可见,从它出现之初,就被视为一种陋习。

关于我国扰房习俗的起源,有两种观点。一种理论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久以前,紫微星有一天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穿着麻衣的女子,跟着一群迎亲队伍。他看出那是魔鬼在伺机作恶,就跟着他到了新郎家,不料那女人已经先到了,躲在洞房里。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就要进洞房的时候,紫星守在门口不让他们进去,说里面藏着魔鬼。他们向他请教如何驱魔。他提出:“魔鬼最怕人多,魔鬼也就不敢作恶了。”于是,新郎请人在洞房里嬉笑,用笑声驱走邪灵;果然,到了第五更,鬼子终于逃了。可见,喧闹的房间从一开始就被驱邪避灾的色彩所笼罩。

洞房驱邪的习俗遍布大江南北。新人进洞房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必须在前一天晚上睡在洞房里,提前请两个姑娘手里拿着红烛拍一张洞房照片;天津人请吹队在新房里吹,以求好运。新人进屋后,驱除屋内邪气还是很重要的。比如在东方,新郎进屋,会象征性地在新房的每个角落射一箭,或者手里拿着单刀在每个角落做一个虚拟的刀,唱着“斩妖一次,斩怪两次,斩魔坏头三次,斩神四次,迅速离开。”更常见的习俗是在新房子里建造长明灯。所谓“新婚之夜”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过,“听房”习俗其实是防止鬼魂进入洞房的保护措施。

关于鬼屋起源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鬼屋最早出现在北方,起初主要是马夫,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这使得男人们变得非常坚韧和勇敢。可以证明一个男人在新婚之际能忍受挨打,是一个合格的君子。

世界上一些落后的民族,用自残和虐待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男人的资格,甚至拿被猎杀的头颅作为求爱的信物,大概也是这样。闹鬼的房间保留了古代的这种原始习俗。做洞房是传统婚礼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看作是婚礼的高潮。每个地方都有做洞房的习俗。除了逗乐,还有别的意思。据说洞房常有狐鬼作祟,能驱除邪气,增强人的阳气,所以有“人不闹鬼”之说。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它可以增加活泼的气氛,控制寒冷的感觉,所以有些地方也被称为“温室”。以前男女结合多是人介绍,彼此不熟。做新房可以帮助他们消除陌生感,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除此之外,还可以让亲朋好友相互熟悉,显示家庭的兴旺,增进亲朋之间的感情。

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的父母经常被别人甚至晚辈取笑、戏弄。被人取笑、戏弄时不要生气,以免破坏婚礼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也不要太过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新婚夫妇的休息。特别是不要发出嘘声,引起不愉快的事情。经常有报道说,新郎新娘因为洞房而身心受到伤害,甚至新娘受伤瘫痪,所以洞房已经超出极限。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传说闹洞房是陕西关中灞桥地区农村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郎新娘和村里的一群年轻人,大大小小,开怀大笑了三天。一般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都怕没人在洞房闹事。因为如果这个洞房没人闹,说明主人老家不好,没人对付你。如果太过分了,人们会受不了的。洞房有“文闹”和“武闹”。“洞房”一词很早就出现了,但起初并不是指结婚用的新房。相传汉朝大才子司马相如曾写过一首《长门赋》,描写的是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汉武帝答应将来死,于是苦苦等待。然而会晚了,又不见君王的宠幸,于是独自徘徊,只好“挂明月照自己,洞房一夜。”这里的新房不是指刚结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豪华的卧室。北周时,庾信《唱舞三河》诗中有一句,说的是洞房花烛明,而不是新房。在唐代,“洞房”一词被频繁用来指男女相爱的地方,以此来形容“闺房之恋”。如“落叶流向玉台,寒秋洞房夜开”(沈全琦《古歌》),“别吹羌笛吓邻里,别用琵琶闹洞房”(乔《倡女走》)都是例子。这些“洞房”不仅仅是指新婚卧室的词语。由于盛唐时期佛教的流行,洞房也被用来指和尚的山房。王维有诗“洞房藏深竹,清夜闻春光”(《兰若留道师》)。

直到中唐时期,洞房才逐渐扩展到婚房。诗人朱清玉在《试张继水部》诗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天明访姨妈。”《古今小说·于今怒打情郎》:“二人拜天地,拜夫母,然后礼毕,送回洞房吃喜酒。”洪深《富家之迷》第二幕:“二十年前,男女进洞房后总谈爱情。”宋代诗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一句流传后世的名句“洞房花烛夜,要做第一回”。此后,洞房逐渐成为新婚夫妇对新房的专用称呼,一直沿用至今。所谓“打”更是惊心动魄,有“抱葱”、“挑酵头”、“连环套”这种“抱葱”是从农村菜系里借来的专业术语,指的是拉灯,在黑暗中,大家把新郎新娘裹在一起,你推我搡,当然也有很多人偷吃新娘的乳头,抓新娘的屁股和大腿;“挑酵母头”就是让新郎当众伸手去抓新娘的敏感部位...总之属于性启蒙的范畴。主要是在新婚之夜捣乱,让一些对性有初步认识的人含蓄大胆地向新郎新娘介绍初级的性技巧,也让一些未婚男生接受性启蒙,这是在一个人思想禁锢,谈变性的时代普及性教育的一种方式。

小时候在农村参观过一次“文闹”新房,至今记忆犹新。也就是六七个已婚青年领着二十几个男青年,把新婚夫妇宽敞的新房占满。张负责闹事,李监督执法。如果新娘和新郎不听话,刮他们的鼻子,拧他们的耳朵,打他们的头,他们随时都可能被罚款。其他人作为拉拉队陪同闹事,但他们有权利提出建议和表达对表演的不满,他们有权利要求新郎新娘重新表演节目。“主要麻烦”的人停了下来,含蓄幽默地说:“新娘,我给你出个谜语:洞房花烛夜——玩七五个字的《水浒传》!”新娘是制作组理论学习组成员,是“评水浒批宋江”的先进人物,但不能说,想一下子说出来,就失去了开玩笑的意义。她漫不经心地说:“我不知道,你坏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要打新郎!”这位警官表现得像个生意人,从不妥协。新娘对主要捣乱的人说:“李叔叔好……”“不要叫叔叔,三天就没大没小了。如果你不知道,亲亲我,我来教你!”因为他们都差不多大,主人自豪地说。“我记得,不好说,我给你写吧!”新娘用手在闹事者的脸上画了个“耻辱”,顺手拿出一团卫生纸,向小伙子要了个铅笔尖,写了几个字。主要闹事者带着清亮的声音念道:“球打高了冲没用,浆发了也没用,及时下雨,要软……”这是《水浒传》中人物的谐音。

捣蛋鬼对新郎说:“你也可以猜个谜语:新婚之夜——说出一个城市!””新郎说,“怎么用屠刀杀鸡?你有一个难题。我用嘴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主要捣乱者说:"你用球猜比较好,用篮子猜比较好。"?太尴尬了。"

新郎说:“你不是要告诉所有人吗?”“告诉大家什么?”主让人瞪大眼睛。“我可以用球猜——开封!”“这真的是红萝卜加辣椒白萝卜加大蒜,看不出菜来!”主要捣乱者说:“好吧,我出个谜语,你再猜一猜:一只长脚,一只圆手,一张脱皮,浑身长疙瘩——是什么?”“是毛锤!”一个小宝宝说。“废话,嘴巴干净点!”闹事者说:“明明是玉米棒子,下面的人不许说话。这是给新娘和新郎的问题。娃娃们要回答问题,就请你爸爸妈妈给你娶个媳妇。”

当话题一转,“听着,新娘,一根棍子是长的,一半是毛的一半是光的,早晚要塞进洞里,还会血淋淋的——撞上什么东西,你猜怎么着?”下面的人肯定会错意了,包括当时还年轻的我。新娘故意不猜,新郎说:“你问什么,不是你裤裆里那个丑东西?”“错了,大错特错!我的新郎是牙刷!”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

当然,洞房“打架”的陋习也逐渐消除了,因为太不文明,惹了不少麻烦。比如外省某地做婚房时,一群年轻人把丝袋套在新娘头上,大家冲进去,导致新娘窒息而死。另一起闹洞房案,导致新娘肋骨多处骨折,把喜事变成了悲剧,闹洞房的还打官司。现在闹洞房的人虽然少了,没那么凶了,但是移风易俗,文明闹洞房的习俗还是应该提倡的。毕竟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什么都懂,尤其是未婚先孕的,在洞房闹的时候更要谨慎,避免尴尬的结局。在祁县、晋中等地,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排坐在炕沿上,由“全福人”迎接,将新娘的裙子压在新郎的袍子上。新郎用平衡木把新娘头上的“盖头红”去掉,然后退出。新娘的小姑立即脱下新娘脚上的新鞋,给她换上。所谓“新鞋新款”,就是新娘要遵循男方家的规矩,以后要受婆家的约束。在忻州河曲一带,新郎摘掉新娘的红盖头后,还会象征性地用梳子梳一梳她的头发,俗称“尚头”,表示此女从此成为他的妻子。

此前,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也是用同样的器具吃喝,进行“结婚仪式”。一般来说,新娘和新郎从每个杯子里喝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混合,再用另一个杯子喝。山西各地的风俗略有不同。新娘和新郎在雁北寿平地区喝一杯酒,这种酒被称为“玉皇酒”,也被称为“和谐酒”。闻喜等地演变为新婚之夜新郎新娘的“婚礼面”。

新婚之夜,晋南一些地方有“踩四角”的习俗。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次,右转三次。你一踩上去,就会有人念叨赞美:“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你。”宝宝多,女人少,两个老公总是好好的..."

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非常热闹。俗话说“不闹,就闹得更厉害”;还有“婚后三日,不分长幼,宾客、邻里、亲友皆可齐聚新房,逗逗新郎新娘”的民俗。人们认为,惊扰新房不仅能增添婚礼的喜庆气氛,还能驱走邪灵,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有洞房是中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在中原地区,通常会有咬苹果、咬糖果、走独木桥、和女人唱歌等活动。在不同的地区,活动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但是给新人抛个床的节目是必不可少的。

撒喜床是新郎小姑在洞房闹洞房时表演的一种歌舞游戏。大嫂手里拿着一个盘子,上面铺着红纸,上面放着栗子、枣、花生、桂圆等东西。新娘坐在床上,小姑抓起干果撒在床上,一边撒一边唱。闹洞房的人都听着大嫂的歌声,人声呼应。洞房里的欢声笑语持续了一夜,笑声和打闹声越来越高。

“撒喜床”游戏是一种群体民间游戏。发生关系的都是演员,嫂子是主角,其他都是配角。

因为主角有很大的责任去承担活跃洞房气氛的任务。所以主角还得由已婚家庭精心挑选。其重要性如同选择婚礼司仪一样谨慎。结婚前,新郎全家在同宗和邻居的妯娌中逐一挑选。有的地方选一个,有的地方选两个。

这张萨希床选的主角首先必须是一个“幸运的人”,有两个孩子;还必须会唱歌,会编词;再者,你要口齿伶俐,灵活多变,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此外,由于铺床时间较长,歌词也较长,有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即兴发挥,所以铺床的人记忆力很强,能够正确地用歌词来描述所见所闻和场景。受限于这些条件,筛选出来的小姨子自然更胜一筹。

作为弟媳,我为被已婚人士重视而感到非常自豪。他们会尽力帮助新郎家调节新房的气氛。中华文明史五千多年,至今人们仍称婚姻为“洞房”。虽然人类已经从窑洞般的生活过渡到了今天的高楼大厦,但洞房一词至今未变。没见过有人把“进洞房”改成“进楼”。

传说这是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规定的。

黄帝打败了蚩尤,平息了战争,建立了部落联盟,停止了群婚,结束了野蛮时代,人类文明时代开始了。

在习惯群婚的人类时代,要改成一夫一妻制是多么困难啊!这可能是五千年前的一场伟大革命。对于刚刚统一的部落联盟来说,群婚制中存在着一些对团结极为不利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事件,不仅对男性如此,对女性也是如此。新联盟的部落之间经常因为抢婚发生争斗。久而久之,矛盾必然激化,部落可能再次分裂。黄帝常为此事皱眉。他找到了身边的大臣,如常贤、大洪、侯丰、李牧、仓颉等人。经过多次讨论如何停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没有人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有一天,黄帝陪同一群巨人去检查人们居住的洞穴是否安全。突然,我发现有一家人住在三个山洞里。为了防止野生动物入侵,他们周围用石头筑起了高墙,只留下一个人可以进出的门。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黄帝的兴趣。那天晚上,他召集了身边所有的大臣。黄帝说:“我有一个主意,叫群婚停止。让大家说说,看看有没有效果。”。大臣皆称黄帝。快说。黄帝说:“今天,我们看到了人们居住的洞穴。我认为制止群婚的唯一办法就是召集部落的人来祝贺,举行仪式,祭拜天地,祭拜父母,祭拜未来的夫妻。然后,用酒庆祝,唱歌跳舞,宣布他们正式结婚了。然后,夫妻二人会被送到事先准备好的山洞(房间),四周高墙环绕,只留一个门进出。吃喝会由家里男女双方的亲戚送来,三月到四十天,让他们在山洞里建立感情,学会做饭,学会生活。以后凡是由部落男子嫁入洞房的男女都叫正式婚姻,不再允许抢别人的男女。为了区分已婚和未婚,所有已婚女性都必须将蓬乱的头发打成一个结。人家一看就知道这个女的已经结婚了,其他男人不能另作打算,否则就违反部落规定了。”

黄帝说完这个命题,立刻得到了常贤、大洪、李牧等人的支持。许多人建议仓颉应该制定一部法律并向公众公布,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各个部落和人民的支持。人们争先恐后地为他们的孩子挖洞穴(房子)和建高墙。他们的孩子一结婚,仪式结束后就被送进洞房。群婚的陋习逐渐消失。

但是,几千年的习惯势力才是最可怕的势力,根深蒂固,不可能一夜之间完全改变。还有一部分人暂时不习惯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据说有一对狩猎高手,男的叫石杰,女的叫木苗。双方父母同意结婚。婚礼结束后,两人都被送进了洞房。住了不到十天,时嘉开始觉得整天只陪一个女人没有意义。最好是集体结婚。喜欢哪个陪哪个,一天能找两三个。穆苗也觉得洞房不舒服。整天和一个男人在一起真的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在群婚中自由自在,相亲相爱几天。不喜欢过几天再找个男的多自由啊。因为两个人都有不想过一夫一妻制生活的想法,一天晚上,趁着夜深人静,两个人都爬上了墙,各自逃走了。

史洁和木苗都逃进了大森林,没有人住的地方。他们越焦虑,就越失落。我没有带狩猎工具,怕野兽。天亮后,又渴又饿,他们不知不觉又走到了一起。为了保命,两人只好相依为命。整天采野果蘑菇充饥。因为迷路了,一时走不出大森林,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他们意识到此刻谁也离不开谁。

有一天,他们真的又渴又饿又累,两个人都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一群蜜蜂在他头上嗡嗡作响。石头砸断了一根树枝,四处拍打以驱散蜜蜂。没想到,蜜蜂生气了,把他们蜇得遍体鳞伤。时嘉发现蜂群正从树缝里钻出来,拿出随身携带的打火石。他叫木苗捡起干柴,很快点起了火。他们从火中拔出火柴棍,劈开树,继续燃烧。瞬间,蜜蜂烧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火焰穿过树隙,烧着了蜂巢,蜂蜜从树隙中渗出。一开始他们两个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闻起来很香。他们用手蘸了一点,放进嘴里,用舌头舔了舔,很甜。他让木苗再尝一遍。他们认定这是无毒的,迅速捡起一些树皮,把流出来的蜂蜜全部填满。他们不得不整天在森林里采摘蘑菇,用蜂蜜蘸着吃来充饥。就这样,我在大森林里度过了整整一个月。幸好被黄帝手下的狩猎专家于泽发现了,才保住了石墩和木苗。

在大森林里辗转反侧了一个多月,小两口整天提心吊胆,害怕野兽袭击他们。谁都不想分开,谁都离不开谁。只有夫妻感情越来越深,才能真正体会到爱情的滋味。回到部落后,石杰和木苗再也没有分开,小两口从此建立了幸福的家庭。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洞房蜜月”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