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顺全的实录:一生爱桥

秦顺全是个爱桥、为桥痴迷的人,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桥梁设计和施工组织工作。

他首创了斜拉桥无应力状态控制安装计算的新理论,在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上取得突破,研制的斜拉桥安装计算及施工控制系统,应用于多座大桥获得显著技术经济效果。

他曾主持我国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的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这座桥采用了主跨312米的低塔斜拉桥结构,正桥大规模采用钢桁梁和混凝土公路桥面板结合的板桁组合体系。同时还首创了钢梁主桁厚板焊接整体节点技术等,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鲁班奖。

2001年,秦顺全主持了跨海大型桥梁箱梁整体架设成套技术创新研究,目前其技术成果正在实施,这项技术首次提出海上中等跨度连续梁采用整孔预制架设等技术方案,解决了跨海大桥施工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为了配合东海大桥和杭州湾大桥施工,秦顺全主持研制了国内首条2500T运架梁浮吊,填补了国内空白。

设计应同施工相结合

针对全国桥梁发展动态,秦顺全谈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事必谈桥的跨度,认为桥的跨度大就强,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用很传统的技术做一个超纪录的跨度,当然跨度的增加,是人类对江河湖泊跨越的一种追求,但这并不是技术的指标,有的用过的技术也可以作支撑。”

他希望设计能够同施工很好的结合起来。他不主张技术设计人员关在家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这样设计出的桥有些在施工技术上根本就无法支持,质量得不到保证。国外的桥梁是概念设计在先,在国外概念设计阶段,就整体承包,承包商承接后,聘请设计单位,形成联合体,可以改变所有设计方案,可以不用原来的方案,只要满足原来的功能和安全要求就行。

米约桥虽然跨度不大,但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大桥现在的方案是承包商提出来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设计和施工的联系比较紧密,设计的意图在施工上可以比较好的实施,施工的技术人员可以对设计提出比较好的建议,结合之后桥的效果就比较好。这就是为什么米约桥获得了国际桥协的技术成就奖。他觉得可能再过几年这种状况一定会改变。从今年开始建筑行业国外的承包商可以进驻中国,桥梁行业也能够放开了,他相信中国最终会走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