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者有几个标准来界定拖延症?a1个b2个c3个d4个
C
心理学研究者有三个标准来界定拖延症: 1.这种行为会阻碍你达到预期目标,它是没有必要的,仅仅拖延完成事务。 2.拖延经常为患者带来压力、负罪感、降低效率、恐慌,及其他人对你不能完成任务,不能尽责的不良评价。 3.会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慢性或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
拓展:拖延发生的时候,都是面临一个矛盾的选择﹣﹣满足此刻的自己或者满足未来的自己?很不幸,我们天生倾向于优先考虑短期需求,而不是长期需求。
远离懒惰,这个真的是炸弹。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蔡康永说过一段话,诠释了懒惰者的错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所以拖延是天性使然,并不可耻,但我们真的需要注意它。毕竟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真的有截止日。比如,过上理想的人生,保持健康的身体,保持和朋友良好的关系.....
没有截止日,我们就会一直选择及时行为,忽略长期规划,于是在负疚的快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尝到虚度光阴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