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卜筮新解
这句话作为政治预言,非常有名,不仅正史中多次记载,野史、小说、传说中也经常提到。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预言?
“汉之辈,当画之高”这句话的最早出处,一般公认为《春秋预言》这本书早就失传了,但里面有一句流传下来:“汉家九百二十岁后,授孙。汉人之辈也高。”按照它的说法,刘邦建立的汉朝至少要延续920年,最后才会被“屠高”所取代。后来证明汉朝确实灭亡了,但是还没有920年的一半多(如果不算蜀汉的话)。
无独有偶,《汉武故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汉武帝游黄河汾河,心情很好。他们下令在船上设宴,国君和臣民一边尽情饮酒,一边欣赏江景。
有心情的时候,汉武帝当场作了一首《秋风》诗:“秋风起,草木落黄,雁归南。你有美丽的兰花,美丽的菊花,和美丽的女人。你不能忘记它。泛筑船助汾河,横流浪。小顾唱唱讴歌,悲欢离合很多。你什么时候会年轻?”
演讲结束后,他们现场演唱,大家听了都很开心。他们说陛下的文笔真的很好很棒,是一片赞美之声。
这时候汉武帝突然转移话题,对大家说:“汉朝有六七遗风,法律要重新下令。谁应该是宗室的后代?”六、七、四十二,代汉,当屠高也。"
意思是说,虽然我们现在是歌舞升平的状态,但是汉朝也有过“六七年”,到了六七四二年,江山就没了。当时“代汉者,名高。”
看来汉武帝已经知道了那个神秘的预言,并与“六七”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还是相当流行的。
大臣们见皇帝不高兴,纷纷说:“韩应天命,唯超,子孙永不止。陛下对这种亡国之言是放心的,但他是从我的大臣们那里听到的吗?”
大家这么一说,汉武帝觉得这种说法和现在的风光不太协调,就说:“我是醉话”,但接着又说:“不过,自古以来,我也没听说过谁姓王天下,不过是我父子失了。”
与春秋预言相比,汉武帝的这一预言的预测准确率显然要比前者高得多。因为它最终成为汉魏禅宗的“理论基础”。
古代宫殿的庙宇前通常有两个高高的平台。平台上有建筑的视野,两个平台之间有空间。所以这种建筑叫“双阙”,两者都很高。“卫”字意为高大,有“治郡象之法如魏”,《淮南子》有“魏阙之高”。所以徐志认为“权高”就是“权高”,“权高”真的是指魏。
当然,很多都很牵强。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汉武帝如此短暂的预言中,出现了两次“六月七日”。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六月七日”的意义一样吗?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
首先,汉武帝说“法要再令”,意思是汉朝要两次统治天下,这一点后来被刘秀建立东汉所证实。那么“六月七日”应该出现在汉武帝之后,东汉建立之前,也就是西汉中后期。
其次,汉武帝的预言中似乎有一个逻辑链条:因为“六七”,汉朝的国家被中断,所以当汉朝再次统治世界时,是父子之间的“重订”而非“托付”。刘秀不是汉平帝的后代,这也印证了这个逻辑。
第三,汉武帝问:“宗室的后代应该是谁?”其潜台词是“重订”的不是他的后代,而是其他宗室刘的后代。刘秀是汉景帝之子刘发的后代,与汉武帝是平行分支,再次印证了预言的话。
那么西汉中后期汉朝遇到的最大的政治危机是什么?
答案已经准备好了:王莽篡位!
正是因为王莽篡位,西汉才灭亡。
正是因为西汉的灭亡,刘秀这个远房宗室才靠武力而非血缘即位,进而光复汉朝。
写到这里,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六七厄”是王莽篡位!
但是为什么要用“67”来指代呢?
我们可以看看汉武帝以后的西汉皇帝的传承:昭帝、、、成、哀、平、六帝。这些都是在《汉书》中单独写了一段时间。有没有皇帝没有被列入皇帝时期的?
是的。废帝而昏!
那就要算入海昏侯,一个* * *七皇了。
就是有七个* * *皇帝,包括谥号,其中六个在官方的《汉书》中被列为皇帝,然后西汉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六七”吗?
不要!因为太暧昧了,完全懵了。
那么我们遗漏了什么?代。
以上帝王的血缘关系列举如下:
汉昭帝:武帝最小的儿子。
汉朝废帝: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波之子。
汉武帝宣帝:汉武帝的曾孙,刘玉鑫·孙一。
汉元帝:宣帝子
汉成帝:元帝子
汉哀帝:袁的弟弟孙成了皇帝的侄子
汉平帝:孙,成帝之侄,哀帝之堂兄。
这时我们发现,七帝* * *经历了六代,其中汉哀帝和汉平帝是同时代人。
换句话说,汉武帝以后,* * *经历了六代七帝才灭亡。
六代七帝!
这就是所谓的“六七”的“六七”!
第二个“六七”呢?
如果王莽成功了,新的王朝就会延续下去,“那些取代汉朝的人就会成为过时的预言或者被所有人遗忘的笑话。”然而,王莽失败了,汉朝宗室刘秀建立的新朝廷仍被称为汉朝。王莽的新王朝不被世人认可,汉朝继续。这成了预言的反向注脚,大家更加深信不疑。
按照时间的演变,西汉已经结束,那么“6742”一定是进入了历史轨道。
如果第一个“六月七日”是指西汉武帝以后的六帝七帝,那么东汉有十三帝,世代数与帝王数不匹配。
六七加起来就是十三,但如何解释这四十二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射到一个几乎被遗忘的领域——年号。
东汉皇帝的头衔统计如下:
光武帝:建武,建武中原
汉明帝:永平
汉高祖张:建楚、元和、漳河
汉与皇帝:永元与元兴
汉武帝颜平
韩安迪:永初、楚原、永宁、建光和严光。
汉舜帝:永健、杨家、永和、汉安、建康。
韩崇迪:永嘉
汉武帝:开始
汉桓帝:何建、和平、元嘉、永兴、永寿、颜夕、永康。
汉灵帝:建宁、西平、广和、钟平。
韩少棣:广与
汉献帝:雍汉、钟平、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 * * 40年!
已经很接近42了!
但是我们还需要两个!
那这两个丢失的标题是谁的?为什么会丢失?
让我们回到预言本身。
汉武帝问:“宗室继承人应该是谁?”。
前面说过,汉武帝问这个问题,潜台词就是“重订”的不是他的后代,而是刘其他皇族的后代。
西汉灭亡后,除了刘秀之外,还有两个颇有影响的宗室——刘璇和刘彭子。这是后汉书里的人物,是传记里的第一个。
在汉武帝看来,无论是刘秀还是刘璇,或者是刘彭子,都能恢复汉室,都可以称之为“法应再令”。但是谁是指定的主人还不得而知,所以我们不妨静观其变,让他们试一试!
也就是说,汉朝时,除了的国号建武,世界上还有两个国号为汉的政权,而且各有一个国号。刘璇被命名为“重新开始”,刘彭子被命名为“简氏”。
加上东汉的四十年,正好六、七、四十二!
有人会说,蜀汉的刘备和刘禅各有一个称号,为什么不是他们呢?
个人认为,这个时候汉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已经灭亡了,所以不应该算。而刘璇和刘彭子,名义上是想重建汉室,时间也接近西汉,所以应该包括在内。
总之,第二个“六月七日”只是一个虚词,但它实际上以乘法口诀的形式指向了下面的“四十二”,也就是四十二个年号。
有人认为“四十二”是指汉朝的四百二十年。
是真的吗?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公元220年刘勰退位,历时422年。四舍五入后,确实是420年。
有一点可以忽略:汉朝之间还有辛莽政权,西汉和东汉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公元8年王莽篡位,西汉***210。如果从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算起,最多也就是214年。
公元25年刘秀称帝,220年刘勰退位,东汉***196。
加上汉朝,才410年。
所以“六七四二”的“四十二”不是指时间。
东汉末年延康,汉魏取代禅宗,伟人彻底灭绝。
这篇文章有很多牵强附会的成分,写出来只是为了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