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笔记:关于人在火车上吃人的故事
喜马拉雅站台
美国乡村
类型小说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的这篇短篇小说,借一位偏执的前国会议员之口,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在一辆受困于暴风雪的火车上,为了缓解饥饿,人们通过代表选举的程序,一个接一个地“选举”并吃掉了几名乘客,从而度过了死亡危机。故事中的幽默感,来源于吃人“事实”的恐怖与残忍和投票程序的严肃与食客“口味”评论的冷漠与批判之间的平行与对比。直到小说结尾,才把“包袱”抖落出来,化解了读者对残酷事件的忧虑,幽默的品质才得以完整保留。但作品对人性之恶、对政客的蔑视、对选举政治弊端的讽刺和象征性并没有稍减,反而奇妙地加强了。
精彩的句子
1,我们聊了大概一个小时,我发现他很聪明,很风趣。
2.他说的时候,一会儿很激动,一会儿又很压抑,但总是带着感情看起来那么严肃。
晚上十一点,雪开始下得很大。离开韦尔登镇不久,我们逐渐进入了无限辽阔、荒凉寂静的草原;一直延伸到朱比利的住所,一眼望去,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没有树木或山丘的遮挡,甚至没有杂乱的岩石的阻隔,狂风怒吼着,席卷了马平川的一片荒野,吹走了前面一直打转的雪花,就像怒海上被波浪搅动的波浪,积雪迅速越积越厚;从火车速度的降低来看,我们知道火车的车头在雪地里前进越来越困难。是的,很多吹来的雪堆积起来就像一座巨大的坟墓山,横向挡住了赛道,有时候引擎会在这些雪堆里完全停转。
4.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可能被困在距离人们家园50英里的广阔草原上的雪地里,情绪感染,情绪低落,杀死了所有其他人。
5.那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场景:一小群人,一半在漆黑的阴影里,一半在车头聚光灯的强光下,疯狂地与不断堆积的积雪搏斗。
6.我们刚铲了一堆雪,暴风雪就刮了十多堆,挡住了轨道。更糟糕的是,我们发现,当车头向敌人发起最后的猛攻时,驱动轮的纵轴断了!即使前方道路畅通,我们也无法摆脱困境。
7、对,就是担心——哪儿都没有活物,也没有房子;除了空旷和白色的荒野,什么也没有;卷到高空的雪花在风中四处飞舞——一个雪花飞舞,覆盖了辽阔天空的世界。
8.看看那可怕的五天监禁!强烈的饥饿映入每个人的眼帘。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可怕的含义——它预示着在每个人的心里都隐隐约约地孕育着某种东西——某种没人敢用言语说出来的东西。
9.第七天,当黎明来临的时候,它面对的是一群罕见的人,他们瘦弱,憔悴,在死亡的阴影下完全绝望。
10,人性所能承受的苦难已经超过了它的极限,不得不向它屈服。
11.自从我们被困在这里一个星期以来,他的肉比我们任何人都损失得多——我们谁也不能忽视这一点,那就是委员会疏忽了他们的职责,这可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也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他们建议我选择一位绅士,无论他的动机多么纯粹,他确实含有较少的营养。
12先生们,是时候为嫩肉讨价还价了吗?是时候挑剔一些细节了吗?是时候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了吗?不,先生们,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体积——质量,重量,体积——目前最高的要求是这些——不是能力,不是天才,不是学历。
13,我们撑起汽车座椅的靠背,搭起临时餐桌,然后各自入座。大家满怀感激,面对痛苦的七天里只有做梦才能看到的最精致的晚餐。
14,没有人比哈里斯更符合我的胃口,也没有人比他更能满足我。梅西克很不错,虽然香料太浓;但是,说到真正的营养丰富,质地细腻,我更喜欢哈里斯。梅西克有他自己的优点——我并不试图否认这一点,我也根本无意否认——但是,先生,如果和他一起吃粥,他也不比一个木乃伊好——一点也不比他好。
15,每当他向我投来饥饿的目光,我都会不寒而栗;当我听说我赢得了他危险的好感,被他看重的程度几乎和已故的哈里斯一样时,我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
16,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我知道,我刚才听到的,并不是一个嗜血食人者的真实经历,只是一个疯子的幻想,但却无伤大雅。
我的感知
1,人吃人的场景,《水浒传》里有很多描写,比如李悝jy吃李鬼的大腿肉。按说《水浒传》中描写的场景更有现场感,比如如何切肉,如何在炭火上烤肉,如何滴油等。,但它们并不像马克·吐温通过一个疯狂的参议员之口描述的那样恐怖和令人毛骨悚然。这是为什么呢?李悝jy吃人肉,我们事先知道他是个“强盗”,杀人放火用明火。所以在他吃人之前,我们有心理准备,不觉得突然。但马克·吐温笔下的这些政客都是虚伪的,他们通过“选举”这种虚伪的法律手段剥夺他人的生命。被吃的人不愿意逃脱厄运,而吃人的人却心安理得。况且既然是选举,不知道下一个被吃的会不会是自己。光是想想就让人冒汗。
2.写作没有一定的方法。对于一个写作大师来说,生活充满了素材。看到一个人,经历一件事,听到一句话或者做梦都可以写一部小说。关键是作者的观察和联想。如果普通人听到疯子讲的所谓故事,只会说是疯子的胡言乱语,不会太在意,而马克·吐温却能通过疯子之口成就一部不朽的杰作《火车上吃人的故事》。作为写作初学者,应该锻炼观察力和想象力。
3、文中似见山不平,“火车上人吃人”的故事可谓一波三折。当初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很“绅士”的人,很聪明,很风趣。他给“我”讲了一个在火车上饿着肚子,通过“选举”吃人的恐怖故事。他很生动,一会儿激动,一会儿沮丧,但总是带着感情,认真到我们作为读者,相信故事的真实性。最后,马克·吐温换了一支笔,通过指挥的口述,他意识到读者看到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嗜血食人的真实事件,只是一个疯子的幻想,但并无恶意。看到这里,读者感到和“我”一样快乐。(20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