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人不应该追求金钱和权力,那应该追求什么?
人们首先要的是基本的温饱。这件事来自于人的生理本能,是一种自然的、正当的需求。虽然水平不高,但是可以理解。但是,所有衣食住行之上的需求都是贪婪。所有奢侈品都属于这一类。如果说人们追求更优质的消费品无可厚非,那么对奢侈品的追求则属于贪婪和虚荣的范畴。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说的“炫耀性消费”,人们在这种消费中追求的不是满足产品的物质功能,而是向周围的人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有些人有钱无处花,就用它来做这种摆阔的事情,不仅浪费资源,也反映了社会产品生产和分配制度的缺陷——否则,有些人要么去帮助穷人,要么缩小生产规模。
人们接下来想要的是权力。权力不仅是可以支配他人的权力,更是可以实现个人意志的权力。西方掌握政权的人只是众多行业中的一个。在中国官本位的社会现实中,自古以来所有的人民都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官员,一个是公民。官在上面,民在下面;官成功,民失败;官员发号施令,人民服从。所以中国几千年来只有一个成功人士,那就是官员。到了现代,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加上经济力量(企业家),其他行业的杰出人士也可以算是成功人士,但社会人群最看重掌握政治权力的成功者。成王败寇,如果在政治权力的争夺中落败,连普通人都做不到,成为罪犯。所以,围绕政治权力的斗争,永远是中国最惊心动魄的竞争,吸引着各路精英浴血奋战,乐此不疲。当人们想要参与这种竞争的时候,就要问自己是否有这种天赋,是否有这种资本,最后问自己是否能喜欢这种奋斗,并从中获得快感(正如毛泽东所说,“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就不应该这么做。
人们还是想出名。人这种动物,其实和其他动物甚至昆虫一样,都是在默默无闻中来到这个世界,又在默默无闻中死去(张语中的《蜉蝣》加长版)。认识我们(知道我们存在过)的人,一般只是身边的几十个人,死后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这是大多数人的常态。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想到这样的生活,但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能避免这种命运的人少之又少,就是那些艺术天才和科学天才。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名气甚至可以超过皇帝和总统,因为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名字在后者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很久以后仍然被人们谈论,他们的作品仍然在造福人类,给所有的众生带来幸福和美好。人要这样的东西是身不由己的,一半以上要靠天赋。虽然曾经有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说过,所谓的天才是99%的勤奋加上1%的灵感,但大多数人缺乏的恰恰是这1%。所以,做一个艺术家和科学家,首先要问自己有没有这个1%。如果没有,那么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白费。再问问自己从事艺术和科学的时候是否享受,因为即使不成功,享受过程也不算太错。如果你苦了很久,最后没有成功,那是最糟糕的人生。
我首先想到的是身体健康和舒适。这个价值听起来太简单太平庸,似乎达不到一个目标,也没必要去追求。其实并不是。贫穷和疾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痛苦,许多人不得不尽最大努力获得足够的食物、衣服和健康是一个目标。为此,每个人都应该从小学习一门谋生的技能,长大后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挣得体面的生活。另外,除了先天残疾和遗传性疾病,很多损害健康的疾病都是后天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需要靠自制力和毅力来培养健康的身体。所以身体的健康和舒适完全有资格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
当然,身体上的舒适也应该包括性活动带来的快乐,这也是人生中值得追求的重要价值。中国传统的性文化对性有非常积极的看法,因此受到福柯这样的专家和一般西方人的称赞。因为根据中国人对性的传统看法,它不仅能给人带来暂时的快乐,而且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但西方人既然信仰基督教,就对性有一种负罪感,总是要不断地为自己的性欲忏悔,内心备受折磨和扭曲。在他们眼里,中国人的传统性观念相当简单健康。那些“填精补脑”、“带兵打仗”的理论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其所传达的积极的性活动态度还是相当有益的。在一些性活动指南理论中,男性必须给女性带来快感才能在性行为中获得成功的观点更是被西方女权主义者所津津乐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关注女性性快感的观点。
人生第二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充实。很多人的生活枯燥乏味,精神完全贫瘠。一直以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琐事和焦虑,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很少有欢笑、微笑和兴奋、快乐的时候。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的美,让人心旷神怡;人造美女层出不穷。音乐、艺术、文学、戏剧让人心情愉悦,感受生活的美好。亲情、友情、爱情也能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愉悦。有时候,精神上的快乐感会远远超过身体上的愉悦。所以,比起身体上的舒适,精神上的愉悦才是人生中更值得追求的价值。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造福他人,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帮助有需要的人。一方面是理想主义的革命者、改革者、慈善家、医生、志愿者、义工所做的事情;后者是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教师正在做的事情。任何人除了为自己谋生之外,还有造福他人和社会的动机,都属于这一类。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给人们提供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当人们因为工作而提高生活质量的时候,也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自我的幸福。这种快乐更加高尚纯粹,是一种超越了个人生存目标,为他人、为社会、为世界做出了一些贡献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的存在更充实,更愉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把这些达到了生活高层次的人和一些出身于富裕家庭的懒人做一个对比。后者生来就有终身无为的条件,就像古代的贵族一样。身体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愉悦,本身不需要刻意追求,但也没有达到生活的高层次。在我看来,这种人是另一种先天性残疾人。它们就像冈查罗夫写的《奥勃洛莫夫》。他们生活安逸,却完全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所以不会有健康快乐的生活,不会体验到人生的高境界。他们在生活中没有什么追求,所以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因此,他们的生命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他们和一个整天吃饱了没事干的猪没太大区别,就像奥勃洛莫夫,他的小说看了一大半,还没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