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记忆

文/斗小姐

我是81年8月出生的,弟弟是83年4月出生的。我小时候好养,我弟弟小时候极难养;弟弟哭得很惨,浑身是汗,嘴唇发紫,但谁看他哭都舍不得不抱他,生怕他莫名其妙地哭出来。他真的是一个在他怀里长大的孩子,即使是在物资匮乏、劳动力至上的80年代。

在我的记忆中,我没有吃过妈妈的奶的印象,甚至没有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下面的印象。我弟弟一直喂奶到7岁。小学的时候,他还吵着要回家护理。与此同时,他小学就和他妈睡在一起。她妈妈说会把他和床分开。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床上哭,床的分离就会不了了之。

我从小就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不知道和小时候的这些经历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我不知道哪件事更相关!

我不喜欢听我妈讲我小时候因为没有奶吃,没有其他食物充饥而哭的故事。

刚生完孩子满月。因为要给叔叔准备新房结婚,妈妈就开始和爸爸、叔叔、爷爷一起挖土盖新房。

奶奶做饭,三姨帮我,我一个人躺在炕上。当我醒来时,我饿了,我尿了,我哭了。有人在的时候会把我抱起来哄着。没人在的时候,甚至正好有人在忙的时候,就让我哭几声。用我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你从小好养,不会哭个没完没了,不用哭几次,不用慢慢抱。

我可以听我妈说别的,但我不想听她在炕上哭。每次听到妈妈的这个片段,我都觉得很难过。总有一个小婴儿无助地躺在我面前。她不能动,不能说,不能做任何事,只能哭,却没有人来帮她安抚。她是如此孤独无助。

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特别不能接受的就是让她哭,听不进婆婆劝我给孩子断奶。我辞职在家带她到一年两个月。我一天什么都没做,就盯着孩子照顾她。她醒了我就陪她玩,她睡了我就做我自己的事,所以我对女儿小时候哭一点记忆都没有。

女儿一岁两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工作了,女儿一岁四个月的时候我给她断奶。因为她一天天不在家,牛奶慢慢不够吃了。白天她在家吃饭,晚上不吃,就等着我回家吃奶。到了晚上,她就像小老虎吃人一样爬来爬去,我真的没那么多奶给她吃。她急得我想哭,于是我果断决定自己断奶,一天就断了。

听过那么多跟妈妈断奶不成功的案例,很庆幸自己成功了一次,没有犹豫,没有重复,没有诱惑。

我告诉她:妈妈的奶生病了,不能再吃了。她表情凝重的看着我说,妈妈,我不吃了,我来摸摸。小手伸过去轻轻摸了摸,然后赶紧用衣服盖上,说,妈妈,不疼。我不吃,就看看。她那么懂事,我心里却满满的失落,和孩子的第二次分离结束了。

有一次上发展心理学的课,忘记了老师讲的内容,触动了心里的一个痛点。下课后,我去给妈妈打电话。12下课,下午1开始上课。电话从12:15接通。电话接通后我哭了45分钟。我在这一头哭,我妈在那一头哭。

我把心里的疙瘩说了出来,我妈说现在回想过去,我常常后悔自己当初那么傻那么忙,没有照顾好亲吻和拥抱我。

老师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还得从谁身上疗伤。童年的伤再怎么努力去补也回不去了,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和原谅,理解父母的难处,原谅他们的疏忽,让受伤的心灵得到释放!

那一次哭过之后,我真的觉得心里亮了很多。虽然记不清当初哭是为了什么,忘了当初放不下的东西,但总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东西没了,生活真的很神奇!

和奶奶的亲密关系可能是因为我对吃奶奶奶的场景和画面记忆深刻。最后一次吃奶奶的奶是夏天,也不记得几岁了。

奶奶家里有一台磨面机。中午邻居来我家磨面,每家给我们留一把白面粉作为奖励,也是一种收入。

奶奶的腰不好。她站着时站不直。她总是弯着腰。给别人磨面条的时候,奶奶不用站着坐在凳子上,看着面条从两个铁滚筒里挤出来,时不时用手拉一下,防止面条跑偏;需要站立的时候,奶奶会单腿站立,另一只脚踩在凳子腿上,借点力量减轻站立腿的负担。

那天中午天气很热,阳光明媚。我记得我扎着两根羊角辫,穿着小背心,站在磨面机前,喊奶奶让我再吃一口奶,就一口!来磨面的邻居都在笑,奶奶也在笑,我却没有笑。我只想吃一口,哪怕只有一口。奶奶帮不了我,就让我吃一口,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我俯下身,歪着头,把嘴凑过去,把奶奶的乳头含在嘴里。整个世界瞬间被冻结。总体来说很安静,我的心很充实!面条机的旋转机械臂发出咯咯的声音,两个铁滚筒咯吱咯吱地把面条压下去,切面机慢慢地把面条卸下来。只有奶奶的手在刀头处收拾着即将堆积的面条。

突然头顶一阵针刺般的疼痛,我尖叫起来。奶奶发现我的头发是因为离面条机的两个小铁轮太近才挤进去的。大家都笑了,我也笑了。虽然头皮很痛,但我没有哭。

那是我能记得的最后一次吃奶奶的奶,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吃过了。

不禁欲90天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