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文言文之是什么意思

1. 司马光文言文倍是什么意思

司马光喜欢学古文,学到能背诵才停止。

译文编辑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

司马光砸缸

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2:患:担忧,忧虑。

司马温公像

3:不若:比不上。若:如。

4:众:众多。

5:既:已经。

6:迨:到;等到。

7:倍诵:背诵。倍:同“背”,背诵。

8:乃:于是,就,才。

9:尝:曾经。

10:或:有时

11:咏:吟咏。

1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13: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14:中夜:半夜。

2. 司马光砸缸的文言文中带点的之是什么意思

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释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由此可见:第一个“之”指的是《左氏春秋》,应译做“它”。第二个“之”指的是“瓮”。

3. 文言文《司马光小传》中“之"的意思

短文中三个"之“都是代词:

”爱之“一句中”之“代《左氏春秋》;”光持石击瓮破之“中”之“代水瓮;”同列语之“中”之“代司马光。

下附原文及注释重点:

司马光,字君实,峡州下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1.凛然:稳重的样子。

2.指:同“旨”,主要意思。

3.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4.甫(fǔ)冠:指刚满二十岁。

5.华靡:奢华。

6.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7.同列: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8.退:回来。

9.破:使······破、破烂。

10.语:告诉。

11.簪:插、戴。

12.爱之(之):助词。

13.群儿戏于庭(于):在。

14.即了其大指(其):它。

4. 文言文《司马光小传》中“之"的意思

短文中三个"之“都是代词:”爱之“一句中”之“代《左氏春秋》;”光持石击瓮破之“中”之“代水瓮;”同列语之“中”之“代司马光。

下附原文及注释重点:司马光,字君实,峡州下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1.凛然:稳重的样子。

2.指:同“旨”,主要意思。3.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4.甫(fǔ)冠:指刚满二十岁。5.华靡:奢华。

6.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7.同列: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8.退:回来。9.破:使······破、破烂。

10.语:告诉。11.簪:插、戴。

12.爱之(之):助词。13.群儿戏于庭(于):在。

14.即了其大指(其):它。

5.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解释

您好!

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司马光文言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溅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10)下帷绝编(11),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本文选自 《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读书勤奋。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

?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

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众多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还在专心学习,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车上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