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体验,雷蒙德·钱德勒

侦探小说的格局是在美国建立的,也是在美国被颠覆的。这就是推理史上的“美国革命”。这场革命导致了侦探小说和犯罪小说的分野。虽然可以追溯到1923年卡罗尔·约翰·达利(1889-1958)的《三枪特里》,但美国革命兴起的根本原因是1930年大萧条时期的贫困和不幸,以及美国社会暴力的日益加剧。这个时期产生了一批与黄金时代思潮完全不同的作家。他们大多是从廉价杂志起家的,他们的侦探也不是万能的。他们相信武器的威力,都是硬汉,所以被称为“硬汉派”。其中最著名的大师是达谢尔·哈梅特(1894-1961)和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

雷蒙德·钱德勒1888于7月23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他的父母在他七岁时离婚,他随母亲来到英国。雷蒙德有兴趣成为一名作家,但他的母亲和祖母坚持让他成为一名公务员。在海军部短暂工作后,钱德勒离开去尝试成为一名自由作家。没想到这个选择失败了,他回到美国定居1912。从那以后,他做过多种工作,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加拿大陆军和皇家空军..1922年加入德比尼石油公司,担任簿记员,不久后升任副总裁,可谓事业有成。1924钱德勒娶了比他大十八岁的茜茜·帕西卡。过了几年的幸福生活,钱德勒开始走下坡路。他因酗酒和旷工被解雇了。

失业后,他不得不依靠积蓄维持生计,于是他又想到了写作。钱德勒看了一些廉价杂志,开始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哈米特。经过多次修改,他的第一部侦探小说《勒索者不要开枪》被投稿到著名的廉价杂志《黑色面具》上,发表在1933 65438+2月号。之后,他开始写短篇侦探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大多诞生于1933到1939之间。1938年,出版商让钱德勒写小说,结果1939年出版了《沉睡》。

《无眠》出版后,一些评论家认为该书过于暴力或堕落,但更多的观点指出,硬汉派的新星已经诞生。平装本出版后,销量更是惊人,一下子卖了四五十万册,让钱德勒名声大噪。1943年,派拉蒙邀请钱德勒到好莱坞。在好莱坞,钱德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曾编剧或联合编剧多部颇具影响力的电影,其中《双索》(1943)、《蓝色大丽花》(1946)获得奥斯卡提名。此后,小说《漫长的再见》(1953)受到评论界的好评,获得了埃德加奖最佳侦探小说奖。1954妻子去世后,钱德勒也曾试图自杀,并酗酒。与此同时,作品水准大幅下滑,唯一一部长篇作品《回放》(1958)也远非昔日风采。1959年3月,钱德勒当选美国侦探作家协会主席。不幸的是,他于3月26日在加州去世。菲利浦·马洛不是钱德勒最早塑造的侦探,但却是钱德勒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钱德勒作品中的马洛突出了人物性格,而案件就是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这个硬汉引领了迄今为止大多数侦探小说的方向。1995年,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成员投票选出史上最佳男侦探,马洛超越夏洛克·福尔摩斯获得第一名。马洛出现在全部七部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中,但钱德勒对他的外貌描述不多,只说他有六英尺高,有一双灰色的眼睛。他对马洛的感情更多地是通过他的行动和对话表达出来的。在《不眠之夜》中,马洛说他今年33岁,未婚,曾经是洛杉矶地方检察官办公室的一名侦探。经过漫长的告别,他已经四十二岁了。如果要说马洛的原型,恐怕是钱德勒自己的理想化身。他的长相和钱德勒有些相似,同样性格孤僻,他的名字也是钱德勒就读的德威治学校的一栋教学楼的名字。

“如果我不强硬,我就活不下去。如果我不优雅,我就不配活着。”马洛重播说。马洛为金钱而工作,但他不会为此出卖灵魂。他说,“为了谋生。我卖我该卖的。我能卖的是上帝赐予我的一点勇气和智慧,还有为了保护客户我宁愿吃亏的一点意志力。”当他接受委托时,他会跟随到底,即使客户最终接通,他也会感到惊讶。马洛受过大学教育,喜欢嘲讽,行事有点玩世不恭。面对邪恶肮脏的世界,他拒绝放弃对正义的渴望,甘愿在正义与罪恶的张力中等待。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他玩世不恭的态度,听到的是他尖酸刻薄的话语。钱德勒偷偷对他的侦探评论道:“如果有足够多像他这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将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不会变得太无聊而无法居住。”马洛是“肮脏街道的骑士”,而钱德勒是“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至于马洛的私生活,钱德勒已经为他安排好了。在漫长的告别中,他遇到了拥有百万身家的琳达·罗琳,并在重播中东山再起。在未完成的作品《狮子狗泉之谜》(续[罗伯特·B·帕克,1932-]出版)开始时,他们结婚了。婚后,马洛拒绝住在琳达的豪宅里,也不接受她的经济援助。他还想成为一名私家侦探。他说:“我是个穷人,娶了个有钱的老婆。我不知所措。我只相信一件事——破旧的办公室,在这里我可以做我自己。那是我想呆的地方...我没有别的办法。”读者不禁会心一笑。这个玩世不恭的侦探真的很傻很可爱。

1944年,钱德勒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著名的评论《简单的谋杀艺术》。这是一篇带有硬汉宣言性质的文章,阐述了钱德勒的主要侦探小说观,对传统的英国侦探小说进行了抨击。他说推理侦探小说“在思想上不是难题;严格来说,它们不是小说。都是闭门造车,对世间事太无知。”而他所谓的侦探小说是“为那些对生活有积极态度的人而写的”...把命案还给那些有杀人理由的人,而不仅仅是提供一具尸体;也给了手边有武器的人。这件武器不是手工铸造的决斗手枪、毒箭或热带鱼。”钱德勒强调侦探小说的真实性:人物、场景、气氛必须真实;在开始和结束时都有可信的动机;人物和言行在所处环境中要可信;在杀人说理的方式上,要符合程序和手法;等一下。钱德勒对侦探小说、出版商、电影等的看法。被整合成雷蒙德·钱德勒话(1962)。这些言论和他的马洛系列一样辛辣有趣。钱德勒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后世的硬汉作家很少有不受其影响的,而硬汉侦探或多或少都有马洛的血统。硬汉小说和推理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侦探小说的方式和方法。后者把侦探小说视为神秘的游戏,而前者把侦探小说视为反映社会、观察生活甚至陈述道德观念的庄严艺术。所以,硬汉们不再蜷缩在乡间别墅或安乐椅里,他们面对的是社会,面对的是更广泛、更肮脏的犯罪。推理解谜已经不是故事的主轴,侦探主角也不再高人一等。他们生活在黑暗的社会,必须依靠拳头和毅力才能生存。哈米特说:“一个小家伙日复一日地在泥泞、鲜血、尸体和欺骗中不断前进,尽可能麻木、粗鲁和愤世嫉俗,朝着一个灰暗的目标前进。除了在就业上尽职尽责,没有任何理由去督促或召唤他前进。”作家常常通过侦探的眼睛和嘴巴来突出社会上各种不合理的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发现硬汉们擅长描写大都市的罪恶,侦探的道德困境。

1944年,《永别了(我可爱的)》首次搬上银幕,改名为《谋杀,我的爱》,迪克·鲍威尔饰演马洛。这部电影相当成功,获得了埃德加奖最佳侦探片奖。除了重播以外的所有小说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很多作品包括短篇小说也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因主演《马耳他之鹰》(1941)而成为硬汉派代言人的汉弗莱·鲍嘉也在《无眠》(1946)中饰演马洛。然而,钱德勒自己也认为凯莱布·格兰特是马洛的最佳人选,但没有实现。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麻烦是我的事》(1950)的序言中,钱德勒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所谓的犯罪或推理经典,一个也没有。在自己的参考范围内,是评价的唯一标准。经典应该是穷尽自身形式可能性,无人能超越的作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部侦探小说或故事达到那种程度,很少有接近标准的。这就是为什么理智的人继续攻击这个碉堡。”没有人会否认钱德勒的说法,也没有人会否认他的作品是经典。

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被权威的美国图书馆收藏。

他是作为侦探小说被载入古典文学史上的大师。他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票选的150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首。

他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编剧,他和比利·怀尔德合作过

从1942到1947,他的四部小说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六次。似乎至今没有一个作家在好莱坞享受过这样的爱情。

马洛在他的作品中被公认为最有魅力的男人。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骑士,在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演员以扮演菲利浦·马洛为荣,其中汉弗莱·鲍嘉是最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