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的确切地址在哪里?

一、北京电影学院在哪里?北京电影学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点支持的艺术类大学。也是亚洲电影学术交流的中心。

二。北京电影学院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具有电影历史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艺术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0的表演艺术学院。1951年搬迁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院,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院,1956年改为四年制本科院校。建校近70年来,名师云集,流派传承,创作了中国电影史上众多经典作品,引领了中国电影教育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学校秉承“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巧练”的校风,“立德、立言、立行、求真、求美、创新”的校风,坚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艺术家”的艺术观教育,培养合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学校始终坚持选拔培养精英人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立了完整的电影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为主体,科学研究为基础,艺术创作为支撑,教学、科研、创作为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社会服务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15个系、研究生院和基础系,包括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电影系、影视技术系、表演学院、音响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媒体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涵盖电影创作的每一项业务和电影创作的所有环节。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也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制作单位,制作了大量优秀电影和学生毕业作品。

学校以戏剧影视一级学科为学科建设核心,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电影科学学科体系,在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艺术大类下的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与电影学学科互补,适当发展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特别是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服务电影强国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向世界电影发展前沿,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截止2065438+2008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学生3027人,其中本科生2083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61人,其中专任教师336人,外聘教师85人。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技能精湛、善于教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目前有国家级“、“*”人选、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中宣部和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创新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和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此外,还有许多教授在国内外重要的电影(电视)节中担任主席和评委,国内专业学术团体中有大量担任导演以上学术职务的教师。

学校办学条件好。专业教室和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多媒体电教设备实现了全覆盖。拥有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动画新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影视动画创作工程研究中心、声音创作与工程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有放映室、剧院、报告厅、工作室等设施。教学设备总价值高,生均约152800元,能较好地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需要。24小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以电影和艺术为主。蓟门桥校区占地105亩,怀柔校区占地667亩(一期在建),将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学校获批国家电影智库、未来影像先进创新中心、中国文学批评基地、北京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入选期刊。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两项重大艺术项目和科技部“十三五”期间唯一的电影行业国家重点R&D项目(R&D及影视制作虚拟预览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学校聚集了102个国内外研究团队,其中国内外院士5人,院士2人。近年来有5篇论文入选计算机图形与交互技术领域世界顶级会议(SIGGRAPH Conference),取得了堪比清华北大的优异成绩,在国际顶级学术舞台上实现了电影科技研究的“零突破”和“跨越式提升”。

北京电影学院一直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电影教育之路,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战略目标。始终植根于中国大地,作为中国唯一的电影教育独立高等院校,在全国1000多所开设影视教育的高校中持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一直致力于电影人才的培养,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始终站在世界电影教育的最前沿,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全面的电影专业学院,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影视学院排行榜第三名。该校是国际电影电视学院联合会(CILECT)理事单位,其代表担任亚太执委会副主席。

学校在近70年的办学历史中,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数万名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研究、电影数字技术、文化事业管理及相关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在国内外电影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培养的艺术人才有陈强、、庞学勤、、吴、、、郑、李前宽、、翟等。还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唐国强、宋春丽、、张丰毅、王、许晴、姜、黄磊、陆川、贾等中青年电影人。还有许井磊、宁浩、赵薇、陈坤、黄波、周冬雨、关晓彤、李淑昕等一大批新锐电影。师生和校友在每个时代都产生了一大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佳作,如《白求恩大夫》、《刘姐姐》、《六十年代大闹天宫》;70年代,樱花,小花,是什么让大海喧闹;80年代的《红高粱》、《骆驼祥子》;开国大典,霸王别姬,九十年代大红灯笼高高挂,艳阳天;2000年以后的《可可西里》《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老六》《求生欲》《红海行动》《流浪地球》都是学校校友创作的。在历届“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获奖作品中,学校毕业生占获奖作品的80%以上。在戛纳、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等重大A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大部分都是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创作的。在全国1000多所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学校毕业生也是最主要的影视师资来源,大部分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多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各项重大活动,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和国庆周年庆典活动,先后承办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助力一带一路,承办两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奖项,承办2018“光影未来雄安新区首届电影周”。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节目彩排技术研发工作、2022北京冬奥会形象推广动画设计、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晚会创意设计及彩排等重大项目。学校动员了数百名师生,尤其是本科生,深入到中国和北京大型影视文化活动的最前沿。以师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向世界展示了学校在电影创作、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方面的高端水准。